本文目录一览:
韩退之是谁?
1、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2、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
3、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七),字退之,中国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郡望昌黎(今属河北,一说辽宁义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退之是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七),字退之,中国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郡望昌黎(今属河北,一说辽宁义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
1、韩愈是唐朝的。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2、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3、韩愈是唐代的。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古文辞类纂《韩退之答刘秀才论史书》全文
韩退之答刘秀才论史书 六月九日,韩愈白秀才刘君足下: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自见。
韩退之答李秀才书 愈白:故友李观元宾,十年之前,示愈别吴中故人诗六章。其首章则吾子也,盛有所称引。元宾行峻洁清,其中狭隘,不能包容;于寻常人,不肯苟有论说。因究其所以,于是知吾子非庸众人。
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子建的bai“七步诗”西晋灭亡以后,中国du被分为两块,划江而治zhi,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dao。南朝有一个叫谢灵运的人,文采非常的好,他写的山水诗,人们争着传看。当朝的皇帝很欣赏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
韩退之争臣论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韩退之禘祫议 右今月十六日敕旨,宜令百僚议,限五日内闻奏者。将仕郎守国子监四门博士臣韩愈谨献议曰:伏以陛下追孝祖宗,肃敬祀事,凡在拟议,不敢自专,聿求厥中,延访群下。
推敲中“韩退之”是谁?“布衣之交”是什么?从他与贾岛结为“布衣之...
1、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2、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3、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启示:我认为学古文的用处很大。
4、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5、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