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之年形容人老?
- 2、之年是多大年龄
- 3、垂暮之年什么意思
- 4、“而暮之年”是多少年
- 5、垂暮之年是指多少岁?
什么之年形容人老?
垂暮之年 [ chuí mù zhī nián ] 垂:将近。垂暮:天色将晚的时候。比喻老年。出处: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翻译:上了年纪,生活荒凉孤独。
垂暮之年 读音:[ chuí mù zhī nián ]释义:快要到老年。出处: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白话译文:将要就要到老年阶段的人。
形容“年老”的成语有:皓首苍颜、垂暮之年、迟暮之年、老态龙钟、垂垂老矣。皓首苍颜hào shǒu cāng yán ,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之年是多大年龄
1、nián 释义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
2、岁的称谓有“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的“七十而从心所欲”,“古稀”出自于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3、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延伸: 人初生叫婴儿, 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
4、期颐之年:一百岁 而立之年:成语,出自《论语·为政》,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垂暮之年什么意思
垂暮之年多比喻老年。拼音 垂暮之年的拼音为[chuí mù zhī nián]。出处 出自于宋代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的“年华垂暮犹离索”。用法 常规用法,垂暮之年作宾语,指老年。
垂暮之年的意思是快要到或已接近晚年。垂暮之年是汉语成语,拼音是chuí mù zhī nián,出自宋代张元干的《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垂暮之年的意思: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释义】天色将晚的时候,比喻人到了老年。【用法】作宾语;指老年。【出处】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垂暮之年:指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拼音:chuí mù zhī nián 出处: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译文:年华垂垂老矣还要离散。
“垂暮之年”是汉语成语,拼音是chuímùzhīnián,意思是指老年、将要老的时候。“垂暮”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天将晚的时候,比喻年老。出自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而暮之年”是多少年
1、迟暮之年泛指晚年,没有指定具体的岁数,大约在50岁以后。迟暮表示年月岁数“晚”,如屈原的《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迟暮之年,没有具体指多少岁,迟暮之年指迟暮、黄昏,比喻晚年,形容人至老年。老年,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即中年到死亡的这么一段时间。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
3、迟暮之年,没有具体指多少岁,迟暮之年指迟暮、黄昏,比喻晚年,形容人至老年。自古以来60为花甲之年,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
4、迟暮之年并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迟暮指的是黄昏的意思,人接近黄昏的年纪,即是指人到了老年。
5、迟暮之年没有具体到指多少岁,迟暮之年指迟暮、黄昏,比喻晚年,形容人至老年。
6、是指快要接近人的晚年,即垂暮之年。出自于宋代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的“天涯万里情怀恶,年华垂暮犹离索。
垂暮之年是指多少岁?
1、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暮之年,指的是一个人已经进入到生命的晚期阶段,通常是指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体力和精力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不如从前,生命的末期也渐渐接近。垂暮之年这个词汇出现于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在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中。
3、什么叫垂暮之年,垂暮之年是多少岁。垂暮之年泛指晚年,现在来说,大概80岁左右。形容年龄的成语: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出处是《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4、垂暮之年 发音chuímùzhīnián 释义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出处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5、垂暮之年 发音chuí mù zhī nián 释义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
6、耄耋之年指的是八十岁,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垂暮之年指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鲐背之年指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期颐之年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