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黄册是什么意思
1、黄册是指中国古代制度中的一个文件,也称为“褒贬录”。它是由朝廷授予有功之人的一种荣誉证书,或是给予有罪之人的一种惩罚记录。黄册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成为明清时期的正式制度。
2、黄册的解释 (1). 明 清 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 黄色 ,故名。 明 张萱 《疑耀》 卷二:“今制,丁口税粮,十岁一籍其数,曰黄册,自 刘宋 时已有之。
3、宗人府”,官署名,中国古代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项事务的机构。分别职掌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
4、黄册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徭役制的继续!赋役黄册可谓登载详细,组织严密,广泛实施,实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点,也是与中国古代皇权专制至明代发展到空前高度相一致的。
【黄册】的意思是什么?【黄册】是什么意思?
黄册是指中国古代制度中的一个文件,也称为“褒贬录”。它是由朝廷授予有功之人的一种荣誉证书,或是给予有罪之人的一种惩罚记录。黄册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成为明清时期的正式制度。
黄册的解释 (1). 明 清 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 黄色 ,故名。 明 张萱 《疑耀》 卷二:“今制,丁口税粮,十岁一籍其数,曰黄册,自 刘宋 时已有之。
“黄册”是以户为单位详细记录籍贯、姓名、年龄、人口、田宅、资产等信息,并按从事的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因为送到户部的册子,表面要使用黄颜色的纸,所以叫“黄册”。“黄册”就是明代的户口本。
所谓黄册就是每家每户必须要把自己家庭里的成员的基本状态,都上报告给朝廷,不得隐瞒和漏报。这个册子表面要用黄色的皮封起来,存在户部当中,所以称为黄册。简单来说,这个黄册就相当于户口本了。
黄册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立。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
朱元璋制定的黄册与鱼鳞图册,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
作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并;赋役征收具备确实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
鱼鳞图册是记录农田清丈、经理田土的一种土地帐册。鱼鳞册以都图字号为单位编制、所列土名、原额、见业(户主)、田地四至、新丈额等项、并绘田地形状图。因其状若鱼鳞,故得名。
道德化的基层控制也是刑法中“轻轻”的原因之一。民户的情况口都要登记在册,因为用黄色纸坐封面,被称为“赋役黄册”。
还把每块土地的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
黄册与鱼鳞图册一起,是明代各级政府征税派役的基本依据。明太祖朱元璋从建国初,即着手土地清丈、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列入《黄册》即户口册,详细登记各地居民的丁口和产业情况,每年审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