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代·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句表面写边地闻笛,实则借笛遣情,暗含“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和“ 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之意,其怨思之情,耐人寻味。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起首四句是说,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没有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鉴赏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阴历五月,内地早已是暑气炎炎的仲夏,但在塞外的天山却仍是白雪皑皑,没有花开,没有草生,只有雪寒,诗人选择“ 五月 ”描绘天山之寒,其他季节之寒不言自明,笔致蕴藉。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为唐代乐府新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为第一首。
《塞下曲六首》 唐代:李白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卢纶的《塞下曲六首》都是什么内容和意思?
《塞下曲》的大意是:敌军溃逃,将士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一逃一追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