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的特点
乡村道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路面条件较差:乡村道路多用沙石、泥土筑成,往往比较松软,而且路面窄、弯急,路面凹凸不平,有时路面甚至会有土堆或沟槽。这样的路面条件相对较差,对行车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
宣传发动力度强、氛围浓。通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一方、有利后人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通村公路建设,主体是农民,核心是农民,必须把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工程才能顺利开展。
我国农村公路多为土路,路面条件差,道路狭窄,路面不平。山路土路,坡陡弯急。晴天,特别是天气漫长干燥时,路面多尘,细尘带走后,路面出现岩石和坑洼。
④地方习俗较浓厚。多数农村有本地的一些约定熟成的习惯风俗;⑤交通不发达,相对城市的交通来说,农村的道路多为泥泞的乡间小路。农村,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也有部门认为“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农村公路就是指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
农村道路宽度标准
农村道路宽度标准如下:农村道路路面宽度不超过0米;农村道路路基宽度不超过5米。超过以上标准的道路不得认定为农村道路,应纳入建设用地管理范畴,按规定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地方标准大体为:乡道采用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村道路基宽度不小于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硬(土)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
法律主观:乡村道路宽度标准是:村道路面宽度不得小于5米。
农村道路建设分双车道和单车道两种,这里所说的最低宽度,应按单车道来衡量,因此农村道路建设最低宽度不小于5m。《GB/T 51224-2017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国家规范,对乡村道路建设有明确规定。
村道路面宽度不得小于5米。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采用的技术等级。
法律分析:村道路面宽度不得小于5米,道路基宽度不小于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硬(土)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
农村公路介绍?
1、村道(及乡村道路)的其中的一种定义是道路的一种类别,其属于乡村公路,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之外的一种公路,因其与乡道、县道大多建于乡村,故称乡村公路。
2、通村公路建设是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计,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区)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和乡镇(区)党政主要领导工作政绩考核内容。
3、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县道、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完工后,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公路工程验收工作进行抽查。
4、在现在,大部分农村公路的施工采用的路面大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主要优势大多体现在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强度高,并且养护成本极低、具有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
5、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的35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446万公里,十年期间净增了90多万公里。
乡村公路常识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驾驶人 驾驶人是道路交通安全最主要的因素,作为机动车驾驶人,必须要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并具备娴熟的驾驶技术等相关知识。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主动维护交通秩序,服从交警部门的管理。不在道路上打场晒粮、摆摊设点、堆物作业、挖沟引水、违章搭建。不驾乘无牌、无证摩托车,驾驶摩托车不超员、超载。
没有人行道的,必须靠路边行走,即在从道路边缘线算起 1 米内行走。
通过乡村公路、土路时,要注意车速不能过高,防止当地村民突然蹿上马路。公路两侧的村民,日常往来都比较频繁,横穿公路都是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