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会审公廨,会审公廨的有权审理哪些案件?

wangsihai

会审公廨的介绍

会审公廨 清同治七年(1868年),根据上海道台和英美等领事商订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英美租界设立了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英文名为Mixed Court)。

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是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上海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后扩大到汉口,厦门等地。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是英美列强强迫清 *** 在租界设立的特殊司法审判机关,实际由外国人控制,主要负责华洋混合案件的审理。

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旧址位于浙江北路191号,始建于1899年清光绪年间。曾为清朝晚期的会审公廨(亦称会审公堂),民国时期的江苏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

公廨,意思是官员办公的场所。上海会审公廨((简称“sahcp”)),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上海高等民事法院。位于今闸北区浙江北路七浦路口(今为上海医疗器械九厂的所在地),本来建有三幢姐妹楼。

会审公廨对我国诉讼制度的影响

现今, 我国学界几乎一致认为, 会审制度是近现代审判合议制度的前身。当今世界各国都能找到会审制度的影子, 实行参审制的大陆法国家中, 大部分诉讼案件, 特别是重大案件, 几乎都由法官和参审员组成合议审判庭, 共同审理。

有助于人们司法观念的形成,并为中华民国时期诉讼法的修订及诉讼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未经任何审判,活活鞭打至死。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会审公廨制度的确定具有司法进步的一面。会审公廨成了国人观察世界的一扇窗户,成了演绎西方法文化的一个剧场,成了折射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中野蛮与落后面目的一面镜子。

清制,凡是死罪中应处斩、绞的重大案件,在京的由三法司会审,在外省的由三法司会同复核。

限制“越诉”。清朝地方分为4个审级,以严密程 序限制“越诉”。越诉情实者也要治罪,并禁止在押囚犯告 举它事。卑幼、妇女控告尊长、丈夫,以“千名犯义”治罪。 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司法管辖。

会审公廨

1、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是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上海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后扩大到汉口,厦门等地。

2、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旧址位于浙江北路191号,始建于1899年清光绪年间。曾为清朝晚期的会审公廨(亦称会审公堂),民国时期的江苏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

3、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

4、会审公廨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是英美列强强迫清 *** 在租界设立的特殊司法审判机关,实际由外国人控制,主要负责华洋混合案件的审理。

5、会审公廨 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

6、会审公廨 清同治七年(1868年),根据上海道台和英美等领事商订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英美租界设立了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英文名为Mixed Court)。

会审公廨是()的审判机关。

会审公廨历史词典解释列强在上海等地租界内设立的审判机关。同治三年(1864)始设于上海。由中外官员会同审理案件(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官员,法租界由法国官员)。民国元年(1912)后,中国法官也由领事团委派。中国法律不予承认。

会审公廨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是英美列强强迫清 *** 在租界设立的特殊司法审判机关,实际由外国人控制,主要负责华洋混合案件的审理。

会审公廨是上海历史上在特殊时期、特殊区域成立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

会审公廨制度不同于当时封建中国的“衙门制度”,是上海租界内的审判机关,因此较多受西方司法制度的影响,带有中西方司法文化交融的色彩。1925年“五卅”惨案后,民众要求收回领事裁判权,废止会审公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相关阅读

  • 关于高考失败的作文
  • 关于故宫的作文300字(关于故宫的作文)
  • 罗敷有夫的简单介绍
  • 守护甜心同人文,守护甜心甜文
  • 一篇关于国庆节的英语作文(一篇关于春节的英语作文)
  • 关于真诚的友谊的作文(真诚的友谊的作文)
  • 关于国庆假期生活的作文500字(国庆节假期生活作文5oo字)
  • 关于友谊的初一优秀作文(友谊的春天初一优秀作文)
  • 关于全国爱眼日的英语作文60词(关于全国爱眼日的英语作文)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