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野老指的是哪位诗人?
少陵野老是杜甫。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少陵野老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甫字子美。今河南巩县人。他是我国伟大的诗人(现存诗1400多首)。三十五岁前,他主要是读书和壮游。三十五岁到长安求仕。屡受统治者的排斥,直到四十四岁,才得到一个京兆府兵曹参军的小官。
少陵野老指的是杜甫。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少陵野老指的是杜甫。因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野老是指自己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孤苦无依。至于“野老”两字,朝野朝野,野是相对朝廷来说的。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少陵野老是谁
1、少陵野老: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历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再到杜甫,杜家在巩县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后徙河南巩县。
2、少陵野老是杜甫。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3、少陵野老即杜甫。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居住,自号“少陵野老”。杜甫《哀江头》诗曰: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4、少陵野老指的是杜甫。因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野老是指自己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孤苦无依。至于“野老”两字,朝野朝野,野是相对朝廷来说的。
5、少陵野老是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 [1] ~770年),字子悔哪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少陵野老’是谁
少陵野老是杜甫。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少陵野老指的是杜甫。因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野老是指自己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孤苦无依。至于“野老”两字,朝野朝野,野是相对朝廷来说的。
少陵野老指的是杜甫。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少陵野老是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 [1] ~770年),字子悔哪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少陵野老的意思
1、少陵野老是指杜甫。少陵,取自少陵原,是西安地名,钱笺:程大昌《雍录》:“少陵原,在长安县西南四十里。宣帝陵在杜陵县,许后葬杜陵南园。”师古曰:“即今所谓小陵者也,去杜陵十八里。
2、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
3、因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野老是指自己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孤苦无依。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少陵野老是哪位诗人
少陵野老是杜甫。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少陵野老即杜甫。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居住,自号“少陵野老”。杜甫《哀江头》诗曰: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少陵野老指的是杜甫。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