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首联赏析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月夜忆舍弟》古诗原文和赏析 篇1 【诗句】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鉴赏】寄信难达,已引起我多少痛苦,况且战乱频仍、难以休兵。
诗人将个人的家庭遭际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描写,语言朴实自然,辞浅而情深,尤其“月夜”与“忆弟”联系紧密,做到了情与景交融,哀感动人。
《月夜忆舍弟》古诗原文及赏析
1、《月夜忆舍弟》古诗原文和赏析 篇1 【诗句】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鉴赏】寄信难达,已引起我多少痛苦,况且战乱频仍、难以休兵。
2、语出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 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用以表达月夜游子 怀乡思亲之情,或单用 “月是故 乡明” 表达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 赞颂。
3、【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3。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4。【注释】 1戍鼓:将入夜时候戍楼所击的禁鼓。
4、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月夜忆舍弟翻译和赏析
1、此联的意思是:白露节的夜晚清露满地,使人顿生寒意, 孤身在外的游子愈加感到故乡的月是最亮的。后用来表达在异乡 的游子月夜怀乡、思亲之情。
2、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3、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关于律诗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赏析
1、《月夜忆舍弟》古诗原文和赏析 篇1 【诗句】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鉴赏】寄信难达,已引起我多少痛苦,况且战乱频仍、难以休兵。
2、诗人将个人的家庭遭际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描写,语言朴实自然,辞浅而情深,尤其“月夜”与“忆弟”联系紧密,做到了情与景交融,哀感动人。
3、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 这首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4、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5、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