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原理:化合物溶于水后在水中被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其实质是H+(氢离子)和OH-(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反应原理:酸、碱溶于水后在水中被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酸碱中和反应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反应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中性的水。表达式为H+ + OH-=H2O。
酸碱中和反应是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其实质是H+氢离子和OH-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在中和反应中,完全中和反应是指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质子理论的共轭酸碱
酸碱质子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释放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酸,凡是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则为碱。
“酸碱质子理论”的实质是酸抛出一个质子时转变成碱,而碱获得一个质子又变成酸,即:酸=碱+质子。
按酸碱质子论,酸和碱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统一在对质子的关系上,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 酸碱 + 质子 即,酸给出质子后就成为碱,碱接受质子后就变成酸。
共轭酸碱对是一对以质子得失关系联系起来的酸和碱。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和碱总是对应存在,酸给出质子变成其共轭碱,而碱得到质子变成其相应的共轭酸,这种关系叫共轭关系。
按酸碱质子理论,H2O的共轭碱是OH-。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Brnsted—Lowry酸碱质子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
1、亦称“酸碱质子理论”。由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里于1923年提出。他们认为凡能释放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如H2O、HCl、NH4+、HSO4-等)称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如H2O、NHCl-等)称为碱。
2、布朗斯特(Bronsted)和劳莱(Lowry)在1923年提出的质子理论认为,凡是给出质子(H)的任何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接受质子(H)的任何物质都是碱。简单地说,酸是质子的给予体,而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3、酸碱质子理论(Brnsted–Lowry acid–base theory,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nsted)和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T.M.Lowry)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