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九州的地图,越详细越好,一定要精确到郡
1、三国九州地图:古代分中国为九州,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九州。西晋时期: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2、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3、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
4、三国时期详细地图: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5、冀州:河北、天津、北京、山西、辽宁;德州市、聊城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兖州:荷泽市、济宁市;商丘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
大禹划分的九州是哪几个?
1、《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2、冀州:在今山西、河北两省西部和北部地区,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地区。兖州:在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东北部地区。青州:东至大海、西至泰山,在今山东东部地区。
3、九州就是指把中国大地分为九个州,根据《禹贡》中的记载,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在古代,我国也用这九个州作为分界点,所以有九州大地的称呼。
4、据《尚书·禹贡》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分天下为九州。”,大禹制定的九州分别为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并铸九鼎定天下。
5、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yǎn)、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请问这张禹贡九州图出自哪一本书?
1、中国历史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著作是《尚书禹贡》,具体内容如下:此书是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2、《尚书》中的《禹贡》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公认的一篇具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文章,也是中国古代地理的典范之作,全书共一千二百字,分九州、导山、导水、水功与五服五个部分组成。
3、禹贡九州图(图上方指向西方)《尔雅·释地》也记载有九州,但其中有幽州、营州,而没有青州、梁州;《周礼·职方》中,有幽州、并州,而没有徐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中有幽州而无梁州。
4、《禹贡》篇者,历代学者一般设为贡赋之法。其说导源于是书“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汉孔安国就“任土作贡”释作“禹制九州贡法”。后之学者注释大致类此。
5、《尚书·禹贡》: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主要描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和九州地理位置的描述,是研究古代地理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6、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禹贡地域图》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图集所覆盖的年代上起《禹贡》时代,下至西晋初年。
《禹贡地域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1、此图集可能有总图二幅,一为“古九州”图;一为今“十六州郡国”图。然后又依十六州郡国,各有一幅图,共计十八幅,成为反映当时全国古今及各州郡国的一部地图集。
2、裴秀之前,古人并非不用地图,但是他们绘制地图的方式比较简单,更不会考虑空间和方位的问题,而裴秀所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地图集,他也比以往的地图更加准确。
3、裴秀编著禹贡地域图的条件如下。说明绘制地图必须制定比例尺。测出地物之间的方向。求得各地物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4、到了裴秀的时代,世界则广大得多,他以古时《禹贡》为依据,对山岳、湖泊、河道、高原、平原、坡地、沼泽、古代九州的范围以及当时十六州都作了核查,绘制了18幅《禹贡地域图》。
5、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