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几次亡国灭族的危机,如果真的发生,如今的世界格局将会...
1、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以冉闵杀胡令为转折点,南方以淝水之战为转折点。没有冉闵,北方汉民将屠戮殆尽,淝水之战失败,南方也将被异族占据。
2、五胡乱华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之一。由于胡人的残暴统治,汉族避难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进入长江流域,在长江下游江南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汉族以及百越、三苗族裔的文化和经济联络。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亡国灭种危机。
3、唐文宗(公元839年)时期,全国有约500万户,到宋朝再度统一时,减少达120万户(每户约10人),可以想见五代十国战乱的惨烈和民生的痛苦。
4、第五名:安史之乱。你一定听过这场战争,但是并不知道他的伤害之大,这场战乱发生前,唐朝有5300万人,战争结束时只剩下1700万人,也正是由于安史之乱,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不到七年的时间死了3600万人。
5、其实我感觉蒙元崛起、满清入关等都不算“亡国灭族”的危机,最危急的应该是五胡乱华了,当时胡人是吃人的,甚至把汉族少女称为“两脚羊”。
6、如果非要说最危险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估计没有那个时期比日本侵华更危险了。
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指的是什么意思
鸦片流入毒害中国,时间已经长达百年,我们把它认为是祸患的根由(烈:基本,根本的意思),往小了说鸦片足以使人事业破灭身体受损,往大了说足以亡国灭种。
另外,毛主席在爱子牺牲后,也曾经用这句话来激励广大解放军战士。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
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而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6000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描写亡国的成语有哪些?
【国将不国】: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禾黍故宫】: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禾黍之悲】:黍、禾:都是可以信用的谷物,泛指庄稼。比喻亡国的悲伤。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麦秀黍离:哀伤亡国之辞。国亡种灭:国家被瓜分,种族被灭绝。大命将泛:形容国家将要灭亡。
自取灭亡、国亡种灭、亡国灭种 【成语】: 存亡续绝 【拼音】: cún wáng xù jué 【解释】: 存:保存;续: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分崩离析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名称】山河破碎 【解释】形容国土失陷分割,破败残缺。败国丧家【解释】败:衰败,沦亡;丧:丧失。
形容“亡国之恨”的成语有禾黍故宫,覆地翻天,别有滋味,剩水残山,卧薪尝胆。禾黍故宫【hé shǔ gù gōng】: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 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禾黍故宫,覆地翻天,西台痛哭,剩水残山,国将不国,北鄙之音,别有滋味。麦秀黍离。
四字成语什么什么灭种
1、亡魂失魄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种族灭绝。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等待。夕:傍晚。灭亡等不到傍晚:灭亡,死亡。
2、芒种的词语有:光芒四射,芒刺在躬,亡国灭种。芒种的词语有:亡国灭种,广种薄收,光芒四射。2:注音是、ㄇㄤ_ㄓㄨㄥ_。3:拼音是、mángzhòng。4:词性是、名词。5:结构是、芒(上下结构)种(左右结构)。
3、第一个字是往最后一个字是息的四字成语 没有“往()()息”的成语,“息”结尾的成语如下: 扼腕叹息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流光瞬息 形容时间极短 川流不息 川:河流。
4、带栽字的四字成语 没有带栽字的四字成语,只有带栽的三字成语倒栽葱与八字成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⑷ 有什么是结尾字为大的四字成语 才疏志大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发扬光大 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丰亨豫大 形容富足兴盛的太平安乐景象。
6、没有 什么国什么义 的四字成语,国 在第二位的成语如下: 爱国如家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保国安民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定国安邦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出处
出处:《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造句:他整天只是提笼架鸟,东游西逛,玩物丧志,那是很危险的。近义词:卜昼卜夜、不务正业、爱鹤失众。反义词:业精于勤。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时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意在应对国内“三足鼎立”、国际“四向分散”的形势。
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灭种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从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开始,各地的节度使们逐渐演变成军阀藩镇,成了一群不受节制的骄兵悍将,叛乱、割据、混战层出不穷,导致大唐帝国的衰微与灭亡。其后的五代十国,是典型的有奶便是娘,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
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