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指的是什么?
1、中国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2、基础释义 长途旅行;长途出征。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详细释义 远地征戍、征伐。唐李颀《古意》诗:“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3、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4、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江西陆续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句:他领军从爱琴海到阿富汗,长征了两万两千哩,战无不克。为克服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红军中大力提倡和发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阶级友爱精神。
5、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什么意思
1、长征的意思是指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的过程。
2、长征(长征)【zhǎng zhēng】:远地征戍、征伐。唐 李颀 《古意》诗:“男儿事长征,少小 幽 燕 客。”《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徧之四》:“娉得良人为国远长征,争名定难,未有归程。”长途远行。
3、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4、长征路线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使得中央苏区被迫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一次战略转移行动。
5、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什么意思?
1、长征(长征)【zhǎng zhēng】:远地征戍、征伐。唐 李颀 《古意》诗:“男儿事长征,少小 幽 燕 客。”《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徧之四》:“娉得良人为国远长征,争名定难,未有归程。”长途远行。
2、长征的意思是指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的过程。
3、长征的含义:①将士为国远途出征。②长途旅行。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4、长征指的是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是什么意思?
远地征戍、征伐,长途旅行;长途出征。 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关出处:《古意》诗:“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徧之四》:“娉得良人为国远长征。
中国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特指 中国 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 江西 陆续转移到 陕北 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句:他领军从爱琴海到阿富汗,长征了两万两千哩,战无不克。为克服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红军中大力提倡和发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阶级友爱精神。
什么是长征啊?
1、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2、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④泛指漫长艰苦的革命历程和建设事业。
3、中国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4、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