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处处有数学作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哼着小调,春风满面地来到了朋友家,心情无比的激动,因为朋友家有我最爱看的漫画书。
当我微笑着向朋友借书时,朋友却二话不说,把我带进了她的书房。在她的书房里,我不禁尖叫起来:“哇!好多书啊!”只见许多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柜上,塞满了整个书柜。
朋友神秘地一笑,对我说:“要想借书行,但是你必须答对我的问题。”作为“书痴”的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于是,我爽快地回答:“好!”虽然这么说,我的心里却在担心:我能答对吗?——“请接题,”朋友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的漫画书的数量是妹妹的五倍,如果我们每人再得到18本漫画书,我的漫画书的数量就是妹妹的两倍,请问我们共有几本漫画书?”“我还以为是什么难题呢!”说完,我便飞快地拿出纸和笔,计算起来。
我想:依据“如果我们每人再得到18本漫画书,我的漫画书的数量就是妹妹的两倍”这句话,可以得到:朋友原有的漫画书的本数+18本=(妹妹原有漫画书的本数+18本)*2。用解方程的方法即可轻易算出。
先设妹妹原有ⅹ本漫画书,朋友有5ⅹ本漫画书。然后列出方程 :5ⅹ+18=(ⅹ+18)*25ⅹ+18=2ⅹ+365ⅹ-2ⅹ=36-183ⅹ=18ⅹ=6这样求出了妹妹的漫画书的数量,然后再求出朋友的:5ⅹ=5*6=30,最后再把它们相加,6+30=36(本)就 ok啦! “你们一共有36本漫画书,对吗?”“嗯,对了,要什么漫画随便挑吧!”我高兴极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多善于用数学,发现数学的乐趣,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作文:生活中处处有文学和数学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就是一种学术的研究。
它看似没有什么实际性的作用,但是隐隐中却能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数学经常会让人感到自己很笨,有时候甚至会让自己很生气,很恼火。
因为多数人都感觉它很枯燥难懂,并且很难寻找对数学的兴趣。而另一方面,数学又变成一个有趣的东西,它甚至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常常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数学如此枯燥,却仍是有那么多的同学如此热爱它?带着这个问题,我找了一些热爱数学的同学。在他们眼里,数学是这样的:有趣,它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数字化,通过逻辑推理,给出答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同时,数学的严谨同样也吸引了他们。因为,他们认为在数学的世界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处于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数学淳朴,可爱,单纯,它绝不含一丝杂质。 角度不同,看法便有不同。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事实上,数学本身就很有趣,它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曾在初中时学过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函数,而就在最近我又对一元一次函数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学习。 在我学习一元一次函数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一元一次函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如当我们在社会上进行消费活动时候,若果其中涉及到变量的线性依存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利用一元一次函数来解决问题。 社会生活之中,当我们出外旅游选择酒店下榻,当我们去步行街或者超市购物时,细心的人都会留意到一点:商家为了达到宣传、促销等其他不为人知的目的时,通常都会为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付款方式或优惠方法。
通俗来说,就是为我们提供套餐、打折优惠之类的服务。 恰恰每当这时,很多人都仅仅看到了宣传单上诱人的“省钱”方法,却忽略了如何取舍才是最为关键。
在这时我们就真的应该三思而后行,发掘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做出明智的选择。俗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
我们绝对不可以随意听信销售人员“甜蜜”的话语,也决不可盲目跟从,以免上了商家设的局,吃了大亏。 因为我是学校茶文化社的社员,所以每次茶文化社的出外活动我大多都会跟着一块出去。
一次,是社团里的师兄师姐们出外比赛,我便跟随着他们一同外出。比赛的场地是在一个名为“茶都”的地方。
趁着空闲的时间,我便拉着一位好朋友一起在那四周围瞎逛。忽然,我们的眼球被一块醒目的告示牌吸引住了。
那块告示牌上写着:购买盖碗、品茗杯有优惠。优惠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买一送一,既是买一个盖碗送一只品茗杯;另一种则是打九折。
但是最让我感到诧异的是要想享受这两种之一的优惠方式还有一个前提条件:购买盖碗3个以上(盖碗20元一个,茶杯5元一个)。当时我就愣住了,这两种方法有区别吗?应该是有区别的,但是两者相比到底哪一种更便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便马上把这个有趣的数学现象用手机拍了下来。
回到家后,为了解开我心中的这个结,我翻阅了初中还有现在的数学书。那就像是灵机一动,我联想到了函数关系式,然后就间接地想到了我最近所学的一元一次函数。
我首先设某人买品茗杯x只,付款y元,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隐含条件就是(x>3且x∈N)。则: 第一种方式付款便是y1=4*20+(x—4)*5=5x+60 用第二钟方式付款便是y2=(20*4+5x)*0.9=4.5x+72 接着就来比较y1和y2的相对大小: 设c=y1—y2=5x+60—(4.5x+72)=0.5x—12 然后就要展开讨论: 当c大于0时,0.5x—12大于0,即x大于24 当c等于0时,x等于24 当c小于0时,x小于24 综上所述,当所购买的品茗杯多于24只的时候,第二种方法更优惠;刚好购买24只的时候,两种方法价格相等;当购买的杯子数量在4到23之间的时候,第一种方法更优惠。
由此可见,用一元一次函数来看待购物,不但节省了钱财,还锻炼了我的数学思维,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同时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我们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课堂上,书本上,更多的是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尝试着利用数学去解决问题。
3.生活中的数学 作文
常言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肯做有心人,实际例子俯拾皆是。
人民币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几乎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但是对于人民币为什么只有1、2、5这三种数额的票面,而没有其它数额的票面这一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
其实这里就有一个数学道理。人民币作为一种流通货币,银行在发行时就考虑到货币的票额品种要尽量少,并且要能够容易地组成1至9这九个数字。这样既可完成货币的使命,又可以减少流通中的繁琐。通过精心挑选,1、2、5脱颖而出,成为最佳组合之一。因为用1、2、5这三个数可以组成10以内的其它任何数,而且所用的票数最多也只有3个,如:1+2=3,2+2=4,5+1=6,5+2=7,5+2+1=8,5+2+2=9,所以,只要1、2、5几种面额就足够用了。
另外,除了1、2、5这一种组合外,还有1、3、5也是符合前面两个要求的组合,用它也能组成10以内的其它任何数,如:1+1=2,3+1=4,5+1=6,5+1+1=7,5+3=8,5+3+1=9。
看了以上的分析,你是否对身边的这一数学问题发生兴趣了呢?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等着你去挖掘、去探索……
4.《生活处处有数学》论文怎么写
《生活处处有数学》论文
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感觉到数学,体会到数学,所以,数学是与生活同行,与我们同行。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马路上,在市场里,在学校中,随处都可以见到。例如:学生每天几点上课?学生每天学习时间是多长?休息时间是多长?就像这样简单而又琐碎的问题,却在大千的世界里构成一连串美丽而奇妙的数学问题。从那高高的海岸红木,那巨大的加利福尼亚美洲杉,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在世上的东西。在它上面我们能够发现一些诸如同心圆、同心圆柱、平行线、概率、螺线以及比,等数学概念。再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就可以折叠出不同的形状和式样。华罗庚说过这样一句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这句话的最后一句令我感受至深。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每天用的最多的还是数学。
而如今祖国的花朵们,却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数学呢?
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球赛记分……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出现在课本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识的学生纷纷犯难,常常连题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还是打6折的便宜?“闭门读书的学生,想学好现在的数学,难。”大家纷纷说道。
教育专家指出,以前考试过分强调解题技巧,试题人为编造严重,故意设置陷阱和障碍,造成数学教育变成解题训练,学生陷入题海战。
而现在的应用题不仅题长,有时达200多字,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要求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培养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了解生活常识,在读懂了试题内容后,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最后把答案放到生活中来。学生要有“数学问题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相关训练加以巩固。
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的生活实践能力呢?我认为真正的学好数学,不是死记硬背书上的定义、法则,而是灵活运用知识,在生活中也能活学活用。仅仅常被人们忽略的东西,在考试时总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措手不及。所以,生活中的每一个东西,每一种物体都要留心观察,仔细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网上找到了答案。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实际的解决问题时,用的方法很简单却又很实用。在孩子一年级时,家长每天都带孩子去买菜,让他从生活中直接发现数学的存在,并要求孩子准确的算出买菜要付多少钱,哪一家的菜质量好又便宜;在孩子上三年级时,家长能够主动要求孩子担任家里的“小小计算员”来负责家里的水、电费计算以及交款;在五年级时,让孩子独立解决实践问题,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在六年级时,家长出门逛街总要拉着孩子一起逛,是打八折便宜,还是买一赠一实惠?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只有真正的认识数学,发现数学,才会爱上数学。
5.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6.给我几篇有关于生活中的数学的作文,不少于400字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比如,妈妈上街买水果,买蔬菜,还有去文印社复稿件……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数学,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暑假里我跟爸妈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个规定:买3瓶矿泉水可以换一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价1元钱,爸爸见了掏出10元钱给杂货店老板,说:“老板买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饥似渴的喝了起来,一会儿就喝掉了二瓶。还没等我回过神,已经有好几个空瓶了。爸爸问我:“灵灵,我们用10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个空瓶子换了3瓶矿泉水,3个空瓶又换了1瓶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2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再向杂货店老板借一个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老板,噢!我们可以喝15瓶矿泉水。”爸爸点头称赞。
数学就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7.一篇关于生活中的数学的作文,规定400字及以内
生活中的数学
今天天气晴朗,我来到了超市购物我一进去看到了好多东西。于是我就拼命地购物马上我的筐子都满了,我就问爸爸:“你能把这里的东西算好吗?爸爸摸了一下脑袋这么多东西谁能一下子算好啊?我说我能。马上我算着脑袋都被算累了。爸爸想出了好办法去找收银圆要他来帮助我们。
来到了收银台前对阿姨说:“你能帮我算一下吗?我们用口算太难算了。请你帮我们算一下,不一会儿就算了出来,我连声赞叹说:“好,太厉害了,我就问了阿姨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阿姨说:”这种小事难不到我。我都是靠了手机计算的,我说我这么怎么这么笨啊,没想到这一点啊。我们清理东西好了就走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阿姨知道这一点呢?我疑惑起来阿姨怎么会想到这一点而我就想不到呢?
等我回到家中我领悟到了,生活中也有数学就象今天发生的事情,就有数学的东西。比如你在算很多东西的时候算不清楚就用计算器如果没有计算器也可以用手机类的东西计算这些数字不就解决了吗?凡是解决数学类的东西都要靠脑袋。
所以生活离不开数学,你如果碰到数学计算难的时候就用点脑子去想办法。
8.数学与生活作文
学习数学是为了服务生活,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生活的体现。
例如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这就是统筹学:
下面举一个复杂的例子:
“烧水泡茶"有五道工序:
1、烧开水、
2、洗茶壶、
3、茶杯,
4、拿茶叶、
5、泡茶。
烧开水、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是泡茶的前提。
各道工序用时表: 烧开水 15分, 洗茶壶 2分, 洗茶杯 1分, 拿茶叶 1分 泡茶 1分
方法比较:
方法1:
第一步:烧水;
第二步:水烧开后,洗刷茶具,拿茶叶;
第三步:沏茶。
方法2:
第一步:烧水;
第二步:烧水过程中,洗刷茶具,拿茶叶;
第三步:水烧开后沏茶。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算法有何不同,并分析哪个算法更优。
①工序安排不同
甲:烧开水 同时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乙:烧开水 之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丙:烧开水 之后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②花的时间不同,
甲: 16 分钟
乙: 20 分钟
丙: 20 分钟
可见掌握了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处。
除了做事,做买卖也要用到数学。
比如商品的打折等等,划不划算都要靠你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