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生活作文模式产生于

wangsihai

1.指导小学生作文如何源于生活

春风清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静听心灵的声音,四月的天空韵染了芳菲的故事。

2014年4月18日,笔者随李亚玲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一起行程500多公里,来到江苏吴江盛泽实验小学。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老师执教的一节作文课,感觉受益匪浅。

这节课,让笔者对小学作文教学又有了新的启示。在教学中,薛老师没有过多的去讲解如何去写作文,而是选取了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辅助。

让学生说,人人参与其中。一节作文课,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学生无不赞叹作文课居然可以如此轻松。

教学一开始,薛老师拿出三份调查报告请三名同学分别读出,让其他同学对这一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分别分析出学生、家长、老师的过错在哪里。

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薛老师主要的作用就是问问题。但这些问题问得轻松,问得得当,层层相扣,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事件的内容,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伏笔。

最后,让学生以校长的身份给当事学生的家长写一封信,同时强调了需要注意的环节。

回味整节课,薛老师给人的最深感受就是真实。课堂上没有激情四溢的铺垫,没有夸张似的表扬,更没有大幅度的肢体语言,有的只是淡定的笑容,巧妙的引导。

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轻松,让学生感受到的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让听课老师真正领略到了特级教师的风采。短暂的学习,却让我获益匪浅。

我将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践行薛老师的做法,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模式。

2.【如何写好生活作文】

写作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最发愁的就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内容.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只好东拼西凑,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空洞乏味,缺乏生活气息,没有真情实感.新课改要求学生作文时要“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上就是强调学生在通过深入生活、用心感受、独立思考、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写好“生活作文”,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无疑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起到极大的帮助.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生活作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对象的感知活动,是写作的基本功.通过观察可以增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获得写作的材料.要写好“生活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要细致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观察,对周围的一切要多长“心眼”,多留意,不做“局外人”,这样在写作时就不会无从下手了.其次应教会学生善于感受生活.感受是一种心理反应,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得要求学生多情善感.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只有把外在事物与内在感情联系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否则是苍白无力的.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生活,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才能真正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才能看到人性的真善美.这样有了材料,又有了真切感受,作文既不会闭门造车,也不会枯燥无味了.当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写好“生活作文”,光有观察和感受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否则,看事物看不到本质,常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因而笔下的内容是肤浅的.只有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好地整体把握事物,获得理性的认识.这就必须要求老师做到下面两点:其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些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看清问题的实质.其二,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可以说,存在一种现象,就蕴藏着一种本质,只要挖掘得深,往往就能“平凡中见伟大”.因此,只要学生对事物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文思不竭.事实证明,“生活作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判断能力,对于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和技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写“生活作文”,它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僵化模式,使学生成为作文活动的主体.说自己想说的话题,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变被动为主动,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趣事.。

3.如何写好生活作文

写作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最发愁的就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内容。

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只好东拼西凑,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空洞乏味,缺乏生活气息,没有真情实感。新课改要求学生作文时要“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上就是强调学生在通过深入生活、用心感受、独立思考、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写好“生活作文”,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

这无疑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起到极大的帮助。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生活作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对象的感知活动,是写作的基本功。

通过观察可以增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获得写作的材料。要写好“生活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要细致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观察,对周围的一切要多长“心眼”,多留意,不做“局外人”,这样在写作时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其次应教会学生善于感受生活。感受是一种心理反应,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得要求学生多情善感。

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只有把外在事物与内在感情联系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否则是苍白无力的。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生活,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才能真正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才能看到人性的真善美。

这样有了材料,又有了真切感受,作文既不会闭门造车,也不会枯燥无味了。 当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写好“生活作文”,光有观察和感受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否则,看事物看不到本质,常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因而笔下的内容是肤浅的。

只有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好地整体把握事物,获得理性的认识。这就必须要求老师做到下面两点:其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些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看清问题的实质。

其二,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可以说,存在一种现象,就蕴藏着一种本质,只要挖掘得深,往往就能“平凡中见伟大”。

因此,只要学生对事物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文思不竭。 事实证明,“生活作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判断能力,对于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和技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写“生活作文”,它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僵化模式,使学生成为作文活动的主体。说自己想说的话题,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变被动为主动,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趣事。

4.关于生活的作文怎样写

不知不觉中,“学习”已伴我走过了17个难忘的春夏秋冬。

在无数个春夏秋冬里,我尝到了学习的酸甜苦辣。会有一些甜蜜的,一些愁苦的。

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处在中下游状态。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不认真听讲,这是一个坏毛病。

在学习上,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努力,我总是像个碌碌无为的工作者一样,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对待作业,我也是时好时坏,于是我成了办公室的“常客”。

学习态度上,我并不是很认真,有时总觉得时间很多,到头来才意识到那些浪费的时间成了忏悔。在求学的道路上,我的折线图像重峦叠嶂的群山,起伏迭荡,我的分数从来就没稳定过,或许这正是我寻找学习毛病的所在吧。

学习肯定是苦的,特别是在考试前,同学们更是叫苦连天,老师抓紧时间给我们做令人烦琐的复习题,布置了堆起小山的回家作业。虽然学习很忙碌,很辛苦,但我并没有觉得疲倦,我觉得学习很快乐。

看到了自己有了优异的成绩,我会想:学习是幸福的,当历尽了千辛而获得成功时,学习的果实是那么的甜啊! 紧张的学习环境当中,丰富的课外活动也充实了我的视野。 每次玩游戏都玩不停,冲着电脑哈哈大笑,一起身时感到无比的疲惫,一坐在椅子上,面对电脑时,心情那么的放松锭攻赤纪俦慌稠苇椽俩。

不知为何,总是不能把在游戏上的尽头放在学习上,如果我的学习有那么狠,我肯定我能进班级前列,遗憾的是我没有。 不过我很快会的,快乐也要学习不快乐也要学习,还不如用笑容去迎接学习。

因为快乐是学习的源泉。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指引我去把尽头用在学习上。

学习是阳光,可以驱除心中的阴影。学习是雨露,可以滋润干枯的心智。

学习是春风,抚慰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吧,为以后的人生路途打下基础,这才能体现出学习生活的意义。

5.写作文的几种模式

开头和结尾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

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

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

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

6.反映生活的作文

楼主你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低碳生活作文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7.有哪六种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的评价是提高学生习作的重要手段,但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和权威,学生很少有参与权,学生赏评作文的能力因此也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作文往往变成由老师根据自己的鉴赏水平与判断力而进行的“一锤定音”式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这样的评价使作文教学总摆脱不了低效、繁重的包袱。

德国的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励和激励。”从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意义来看,作文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会写几篇作文,必须全面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人格的提升和语言技能的运用。

因此作文评价,不能只局限于给一个分值并写上几句言简意赅的评语而已,应该是学生能动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自主的、和谐的过程,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学习过程。为此,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开放式评价的尝试: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再认识再分析再修改再评价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及时总结和改进写作过程中未发现的问题,可以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加以改进。

在一次命题作文《我的教师》评价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作文:我自己又重读了一遍,感到文章很好,让我再一次享受了精彩的内容。我写的是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以此鼓励自己更加努力。”

而另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就不一样了:“我的老师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可我笔下所描述的老师不够生动,没有完全表达出我心中的想法,除了字迹清洁整齐,语句(有点)不通顺,没头没尾,内容也不够全面,我对这次作文不太满意,下次会更加努力,争取写好每一篇文章。”虽然这位同学的“自评”条理不够清晰,但他是用心去研读过了,认真地总结了,在以后的写作中进步很大。

同样写的是《我的老师》,但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却不一样:有的认为没有抓住中心,有的认为段落结构不合理,有的认为叙述不够完整,有的认为不符合逻辑……都对自己的作文作了认真的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学会互相评价 新课标中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开放式的作文评价应该是“交互式”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这样可以弥补“互评”的不足,使评价的内容更具体,避免了被评价者对“互评”者的偏见,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因此引导学生生生互动的修改也就尤为重要,互动修改以同桌、小组互改或自找伙伴互相评改、合作评改为主要形式。

小学生的特点是总喜欢从别人的文章中找到毛病,而且也总能找到不少毛病。修改他人的作文,往往可以从新的角度对文章提出意见,这是修改自己文章做不到的。

我要求学生逐渐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出具体的评语:a、格式是否正确。刚开始,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

只要格式正确,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b、卷面是否整洁。

这一条是学生都能看得出来的。一些同学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c、错别字几个。要将错字在原文上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d、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特别强调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的正确运用。

e、有几处病句。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下面画上横线,最好写出病在何处。

以上几点都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的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越来越深刻。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

有些学生还创造性地在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画上一个笑脸,在不好处画上一个小哭脸,很简单地写上一句鼓励性的评语。互改过程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 虽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评语,却道出了同学之间衷肯的建议,在表扬中不失提出自己的直白表达,这又弥补了教师在评价中“以鼓励为主”而难以启齿的批评。

3、教师评价 教师在前几项评价之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批改,包括学生本身作品的质量、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的评语等。教师在评价中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尽量以学生的评价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评价中要加以引导学生,要充分肯定和相信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的评价,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学生在评价时产生的对立情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大胆鼓励他们创作,进行合理、公平、公开、公正地点评,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 在班级中建立“佳作赏析”,学生只要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就可以在佳作赏析中张贴,接受班级同学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也有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进行整理装订,制成自己。

相关阅读

  • 生活中的奋斗作文
  • 作孽的意思(作孽的意思拼音)
  • 写寒假生活的英语作文
  • 未来科技与生活作文1000字
  • 回首高中生活作文
  • 生活的小镜头作文300字
  • 瞪瞪果实(瞪瞪果实能力者)
  • 了解乡村生活的作文400字
  • 英语作文我一天的生活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