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年代的艰苦生活作文
童年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盒子里装着我们每个人童年所发生的事情。今天让我挑出一件有趣的事情讲给你听吧!
那是在我八岁的时候,我正处在换牙期。那一天,妈妈上班去了,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那颗大门牙忽然开始“跳舞”了,开始我还没当回事,只是警告那颗跳舞的牙齿:“你要是再跳舞,我就让你立刻下岗。”后来它竟然跳的越来越厉害了。我便气儿不打一处来,于是,我找到妈妈用的眉钳,来到梳妆台前,拿钳子对准那颗跳舞的牙齿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的,心里还想着:看你还打扰我看电视,活该!那颗跳舞的牙齿总算下岗了,我瞪着那颗牙齿,嘴里念叨着说:“看你还得意!”我想:该怎么惩罚它呢?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将它丢到马路上吧!于是,我打开窗户摆了一个很帅的造型将它扔了出去。我又接着看起了电视。
咦!嘴里的味道怎么怪怪的?我来到镜子前面一看,呀!我怎么一嘴的血!于是,我急忙跑到水龙头前,用水漱口。可是怎么漱也漱不干净。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看见我这副模样,连忙带我去了医院,为此还连续打了几天点滴。
后来,每次换牙我都老老实实的,无论那颗调皮的牙齿在我嘴里怎样的“放肆”,我都不敢去“惹”它。妈妈说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每当我看到那颗丑陋的大门牙时,都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2.我想了解一下70年代的生活,最好介绍多一点,但不要太多,300
70-80年代 我国刚经历文革 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 工农业生产同样效率低下 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 所以国家实行配给制(如同现在的朝鲜)
无论什么都得到 供销社(其他地方严禁私自商业交易,因为很容易被当成走资本派) 凭各种票据购买( 粮票 布票 肉票 油票 等等)
衣服还是中山装居多 也较为正式
人均年收入不及现在的百分之一 道路交通 有自行车就算有钱人了 除非城市人口 否则很难见到汽车 长途客车除外
现在的衣食住房条件都比70年代改善多了。如70年代城里和农村的百姓主要住平房,自己烧炉子,可是现在城里楼房随处可见,而且居民住的也多是暖气楼了。不过说回来 现在的物价也比70年代高了5-10倍,消费刺激收入嘛
3.六七十年代作文1500字
六七十年代:“盼过年就是盼一顿饺子”张秀兰说:“当时盼过年其实就是盼一顿饺子,忙年也就是为了家里的一顿年夜饭而忙活。”
她至今还能说出自己家当时年夜饭的几个当家菜:葱包肉、凉菜、炒花生米、咸鸭蛋、白菜木耳,主食是全家盼望已久的酸菜馅或白菜馅饺子。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丰盛的年夜饭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计划经济时期,各种物资都比较匮乏,哈尔滨市的家家户户生活也都捉襟见肘,各种生活物资都要凭票供应。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哈尔滨市民每人每月供应1公斤大米,三四公斤白面,有时过年可以多给0.5公斤大米、1公斤白面,春节时每户还给3两香油。
过年才能吃到的瓜子、花生全都按户按量供应,猪肉、鸡蛋、豆腐、香烟、白糖等都凭票供应,平时生活必须的肥皂、布匹等也都要凭票购买。春节期间每户居民还可以凭票买到一只白条鸡。
文化生活方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也比较匮乏。由于绝大多数市民家庭都还没有电视机,主要的文娱活动就是看电影。
春节期间,一般都是单位发几张电影票,全家人都抢着去看,因而哈市当时为数不多的几家电影院在春节期间就成为众多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人气很旺。当时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大家过年就几家凑到一起包饺子、打扑克,搞一些娱乐活动,偶尔单位发了几张电影票,也得大家轮着去看。
那情景至今还令老人们难以忘怀。八十年代:做新衣买鞭炮,洗澡剪头都排队在哈尔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每年春节前,人们忙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忙着过年前能给家人做上一件新衣服,而孩子们则能在年三十的晚上燃放鞭炮。
当时的鞭炮也就是烟卷花、小鞭炮、双响子等普通烟花,但是也令孩子们特别开心。此外全家忙年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搞卫生,包括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环境卫生就是每家都要在大年三十前把屋里所有的地方都要擦干净,把脏衣服都必须洗完,然后年三十的晚上全家老少都把新买的衣服或新做的衣服穿上,迎接新年。个人卫生就是指在大年三十之前,人们通常习惯于集中在年前的几天里剪头、洗澡,把个人卫生搞完,干干净净过大年。
但是由于当时的浴池和理发店几乎都是国营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少,而多数市民又都集中在年前的几天剪头洗澡,所以每到春节的前几天,哈市所有的浴池和理发店几乎都爆满,人们排队在浴池和理发店门口等候。这在当时一度成为哈尔滨每年春节前的一道风景。
有的浴池还适时推出了“大口袋”服务,就是浴池为客人准备好了一些大口袋,浴客可以用大口袋把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放进去,然后用锁头锁好,交给服务员,待客人洗完澡后凭手牌或钥匙牌换回“大口袋”开锁、穿衣服。这样可以加快洗澡速度,缓解顾客排队等候的时间,曾一度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八十年代的中后期,电视机已经走入许多哈尔滨普通市民的家中。观看每年除夕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当时哈埠市民期盼过年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春节期间,哈尔滨市民的其他娱乐方式也逐渐多了起来。九十年代:年货应有尽有,年夜饭搬到酒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生活必需品凭票供给已经成为了历史,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九十年代的每个春节前,人们忙年的特点是开始购买自己真正喜欢的年货了。市场上的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等应有尽有,包括各种礼花、电光炮等高档鞭炮在内的鞭炮市场也成了年货市场上的主角,大人小孩都喜欢。
这个时期哈尔滨市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忙年的内容和形式也都大大丰富了。在年货应有尽有的同时,一些市民把家里的年夜饭开始搬到酒店吃了。
哈尔滨市的许多酒店看准商机,纷纷推出了价格不等、各有特色的年夜饭。许多家庭都提前预订了年夜饭,大家开始追究生活的质量和品位了。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过年时我们能吃到的水果也就是冻梨和国光苹果,那在当时还算是相当不错的。等到九十年代时水果的品种就多了起来,单位也经常分,孩子们都经常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馋水果了。
人们春节期间的娱乐方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在家看电视上播出的文娱节目了,许多市民春节期间愿意到酒店的包房里和亲友们边吃边唱卡拉OK了,他们在感受当歌星感觉的同时,也切身体验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实惠。新世纪: 时尚健康过大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哈尔滨市民开始追逐更加时尚健康的过年方式,他们忙年、过年更加趋于个性化。
有的市民举家报名旅游团,让身心得到放松,在愉快的观光旅游中度过春节;有的在春节期间忙着健身、读书,为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充电”;还有的市民朋友则利用春节长假探亲访友,在联络新朋老友的同时,开始注重建立积累自己的人脉关系,为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现在春节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忙的了,原来过年时许多商店从初一到初三都休息,我们全家人要准备许多年货。
现在商场、超市春节期间都照常营业,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买到,用不着准备那么多的年货了,弄不好还会造成浪费,现吃现买就。
4.70后的童年回忆,作文300字
70后,童年记忆 70后的童年记忆,岁月将自己推入了三十而立年,我的童年也将随岁月而流逝却不留影踪,不经意间也把我拉近了不惑的年月,今天从网络中查询到了童年的记忆,滚铁环是我儿时的最爱,可惜父亲严厉却始终没能得逞,丢沙包,躲猫儿,拍纸烟盒,折东西南北,当时权利与霸主的抗衡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擎天柱与霸天虎,格德密斯皇帝与克赛号的战斗,风靡一时的校园霸主,我便是其中之一。
神笔马良,葫芦兄弟,希曼,苏克与贝塔,黑猫警长,圣斗士,也是那个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动画片,创造着我们的野性,十六岁的花季也是70后的蒙蒙爱情的初始,当时也在校园里流行着那首永不衰变的歌谣,当时身兼学生会宣传部长的我还挺认真的去查每个班级的教学日志记录,工作之严谨,现在想想看又何必太认真呢,那时一颗水果糖要一分钱,打电子游戏是顽皮孩的最爱,至始至终我对这电子游戏甚至是现在比较时新的网络游戏没感过兴趣。} “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间大炮二级准备,人间大炮,放。
克赛,前来拜访”这是70后风靡校园的拯救地球的和平使者的战斗口号,曾经在校园里激起千层浪万堆潮,随时都在发生战乱,随时都厮杀的失魂落魄,随时都是伤痕累累,随时都是漫天风云,随时恐慌不已,擎天柱与霸天虎的厮杀,显得惨伤或无奈。夏天的午后小伙伴会聚集在院坝内开始捉迷藏,墙柱后,大树旁,沟壑里,屋檐后,菜地里处处都隐逆着我们的踪迹。
打玻璃弹珠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夏日午后个个小伙伴都是没有睡意的,顶着烈日的暴晒,专心的劳作,致力于自己的功德圆满,随时都是顽皮孩占上风,美好的童年就在玻璃弹珠的记忆里消逝,就在狂风骤雨里度过,就在帮派的厮杀里流逝,也同时在父亲的难骂中成长。昨晚偶尔看着儿时的动画片“半夜鸡叫”放佛将我与童年的记忆拉进了许多,岁月无情的推我迈向40的大门槛,也是偶尔给女儿讲起马良的神奇,可她的时代却变了样。
铁皮青蛙,铁皮公交车,洋娃娃,积木也是70年后我们的玩偶,可惜我没有得到点什么,只会瞒着母亲骗取点零用钱去买那个向往已久的回力小坦克战车,说来也挺有趣的,小战车仅仅有橡皮擦大一点,却为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也是夏日午后,调皮的我点燃沥青对准移动大蚂蚁进行疯狂地杀戮,有不少蚂蚁家族葬送于我的手里,那个夏末里也是动人故事的上演,生活的深沉而严谨,充实而颇具动感,小人书也同样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顽皮孩喜欢将小人书的大将剪下来“吹将”。
70后的童年记忆是丰富多彩的,那年的天空晴朗而纯洁,那年的孩子富有极其丰富的创造力,那年月的,情纯洁,那年月的友情无法与金钱衡量,那年月的父母兢兢业业的工作,那年月的干部与工人同等待遇。当岁月催人老时,面对孩子的童年时,我时常无言以对,层层的思索,70后,一个时代的变更,一个时代的陨落,一个时代的创新,一个时代的震撼,也是一个时代的衰变,一个时代的复苏,一个时代的凝滞,一个时代的千年传说,一个时代的无法挽回的童年印痕,一个时代的层层记忆,一个时代众人的梦想,跨越新的世纪,新的一千年,儿时的梦想已逐渐成为现实,生活在这个极具创造力的时代我感到很幸福,明天依然美好,东升旭日依旧灿烂,落日余晖依旧催人记忆。
5.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关于农村题材童年趣事作文
稍微修改一下就好
小时候
我小时侯是在乡下长大的,正如很多作家的文章里写的那样,在农村里度过的童年总是很有趣、很让人留恋。因此小时候的很多事,我现在仍然清楚的记得。
小孩子的思想是很奇怪的,比如我总认为自己的东西丢了是被家里的小老鼠偷了,比如我觉得我们家的狗听的懂我说的话,再比如,我信奉:别人的东西总是好的。因此,即使爷爷种了很多可口的桃李等水果,我还是会带领一帮小鬼去偷别人家的梨子。那个时候我会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谁谁谁放哨,谁谁谁在树上摘,谁谁谁在树下捡,一切井然有序。但是一旦别人发现了,所有的小伙伴会立刻扔下东西跑。有一次,倒霉的我爬上树又被人看到了之后,才突然发现我不敢下去了,而我的“属下”全部跑了,于是只好尴尬的坐在树上等着被人抓。最后我是在哭声和骂声中被人抱下了树。
夏天的早晨我会和伙伴们去田里捉蜻蜓。蜻蜓的翅膀被露水打湿了,所以非常好捉。有时一天早上可以捉到二十几只,不过要起的很早才行。被捉到的蜻蜓的命运就很悲惨了——被鸡吃掉。
俗话说三岁看老,我小时侯就有很多大人说我是一个霸道、固执而且倔强的人。我不得不承认的确是这样。
先说霸道吧。我们家住在几条路的交汇处,也算是一个交通枢纽了吧。于是我有事没事就拿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门口,向过往的小朋友们收过路费。有时是几张漂亮的糖果纸,有时是一个小小的弹珠。要是有小朋友不交过路费,我就霸道的拉住他,不让他从我们家门前经过,还像电视里的人一样说“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我是很固执的。和小朋友一起画画时,我总说他们窗子画的就像“田”字一样。于是人家就很谦虚的问我窗子应该怎么画。我就在白纸上很认真的画了个——“田”字。人家就不乐意了,说你不也是画了个“田”字吗?我就固执的说不一样,然后开始给人家说教:这一竖是特别特别的直,田字是弯的……
还有倔强。就是因为我倔强,所以激将法对我来说最管用。我那缺德的表哥就抓住了这点耍我。他指着一个装好的老鼠夹跟我说:你不敢踩吧,我就知道你不敢踩。年少气盛的我就一脚踩下去了……然后就是歇斯底里的哭。当然,后来表哥也被揍了。
我没有念过幼儿园,我是说形式上。其实我在姐姐念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和她一起去学校,和她坐在一起。我们那里的老师很好,还发给我一个小本子写字。这样就是交一个人的钱,上两个人的学了,多划算啊,而且我还不会感到太束缚,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到处溜达溜达,惬意的很。
因为经常去学校玩,所以我和校长混的还挺熟的。那个校长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一有空他就教我折纸。纸鹤、青蛙、小篮子、船的折法我都是跟他学的。
这样想来,我的童年生活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也许这些事,我到了很老很老的时候还会记得。
6.作文:生活的变迁
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有很多的日常生活的物品都是要凭票证定量供应的,那时购物的票证,多得让人数不清:有肉票、鱼票、粮票、油票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呀! 三四十年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还相当的落后,国家为了保证每家每户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便按人或户发放各种购物票证,于是排队购买一些生活物品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奶奶告诉我:当时,光拿钱还买不到东西,还必须借各种票证购买,有时候有票证也买不到东西,特别是食品,如肉、粮食、油等。奶奶小时候去买肉,她拿着一些肉票,从凌晨6点左右就开始排队,大概到11点才可以轮上,奶奶告诉我,那菜市场的人又多又乱,大家互相拥挤着,还有许多人被挤出队伍,排队时还有一些人会插队,而常常有人会因为别人排到了自己的前面,去和那人吵架,当时肉摊上一天只能杀一头猪,有的人排了好几个小时才轮上,而那猪肉却卖光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奔向小康,那些票证也变成了人民币,大街上那放满各式各样物品的超级市场更是随处可见!随着中国的文明发展,人民们的生活也有了改善。
这时,人们根本不用担心肉会卖完,更不用早早的去菜市场或超市排队。现在的超市里,商品真是应有尽有,电器、日用品、衣服更是数不胜数,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都可以轻易地在货架上找到,人们买商品也都不用篮子了,全变为了袋子或环保袋,一些店直到很晚才关门,也不会怕来不及买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那粮票与超市就是一个好例子, 我想: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一定会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7.关于70年代历史作文
今天一大早,我不等闹铃响起,就蹦了起来。今天不但不用上课,还能去苏州玩,我能不高兴吗?
经过三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今天的第一站--“枫桥”。要知道,连唐代诗人张继都不禁被她的美景所折服,写下了千古名作--“枫桥夜泊”。恩!就让我去看看,这枫桥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此美丽!
进入大门,一股浓浓的桂香扑鼻而来。寻香望去,一棵桂树,好像一名有着金色长发的女子,正弓着腰与运河互相倾诉着心事。步入一条羊肠小道,整个人好像在绿色的世界中漫游。每个细胞都会有一种想要和满世界的绿一起律动,一起摇晃的欲望。在绿色的海洋中继续前进,前方出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村庄,古老的砖块,陈旧的屋瓦,无一不在彰显着这小镇悠久的历史。进了村,看到了一条运河的支流,空中时不时的飘下一片落花。河,屋,花,还有桥一起,构成了一副无人能比的水墨画。沿着河岸继续往前走,三棵大树闯入我们的眼界。它们长得很奇怪,不像其他树,骄傲地直插云天,它们痛苦的扭着腰,像一位饱受苦难的老人,不甘的对着天空呐喊!它们也许受过炮火的轰炸,也许艰难的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干旱期,它们受过的苦,只有它们自己才知道。到了真正的枫桥了!啊!枫桥!你如一为历经风霜的老人,在这枫桥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度过对岸,又在多少诗人心中烙下了永久的印记!
枫桥,今天,我有幸能够见到你。我知道了,你不再是一个虚无的梦境,而是一个真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