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祭祀青海湖的历史介绍
关于祭祀青海湖的历史介绍
探秘青海湖古老祭海仪式
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间包含着众多民风民俗,同时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雍正皇帝祭海
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传统。
蒙古族人原来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尤其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神。
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风俗,清代以来对青海湖的祭祀活动更具规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与此同时,环湖地区的藏族人也参加了这项祭祀活动。
大规模的祭海活动起源于雍正年间。雍正二年,青海蒙古族首领丹津反清叛乱,胁迫众台吉造反,侵占骚扰青海各地,大将军年羹尧带领部队平乱。
没想到追击叛军到青海湖时,大军的饮水不够了。
要知道青海湖是一个咸水湖,大部队就这样守着诺大的青海湖犯愁。年大将军这边正在发愁,那边来了一队骑兵。
巧的是,有几个马蹄子正好踏上了地上的泉眼,顿时淡水喷涌而出!大将军欢呼:“这是青海湖的神灵在保佑我们啊!”将士们顿时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歼灭叛军。
雍正帝听闻后,大为高兴,诏封“灵显宣威青海湖”,御赐神位,传驿站速转青海,安放到海神庙内并诏于每年秋八月(农历七月十五日)定期祭海,不得有误,从此便开始大规模祭海活动。
神秘古老的祭海仪式
如今,青海湖的祭海仪式已经全部藏化了。青海湖祭海,对于藏族同胞来说,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就如同他们马年转神山,羊年转圣湖。
每逢藏历年期间,都能看到三三两两自发前来祭海的'藏族人。
而大规模的祭海仪式一年就一两次,能赶上是万幸,如能赶上青海湖边8大活佛主持的祭海仪式,那更是三生有幸。
祭海第一步,便是煨桑。在湖四周的圣台上,点燃由茶叶、青稞炒面、酥油、松枝混合出来的东西,煨桑敬奉神仙。
在煨桑同时,所有参加祭海的人都要顺时针地绕着桑台转3圈。一时间,法号齐鸣、风马纷撒,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煨桑结束,来自各个寺院的活佛都要上祭祀台颂经,请求青海湖的神灵降福众生。接着带领祭海的人群向空中抛撒五色风马纸片,并向炉中倾倒食物。
诵经完毕,进入祭海的高潮:给湖神敬献礼物。
这些礼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五谷包(也称为宝瓶)。这个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呢?一般是五色粮食:青稞、小麦、豌豆、玉米、蚕豆。
同时还将珊瑚、蜜蜡、玛瑙等碾成粉后和这五谷混合在一起,最后放入经幡,由活佛加持系带。这个时候,手捧五谷包等各种祭祀品的喇嘛和信众在活佛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湖边奔去。
到了湖边,先由活佛诵经作法事,众喇嘛、信徒高举着祭品簇拥在活佛身后,得到活佛指令后,大家纷纷将祭品抛向湖中,霎时湖水浪花四溅,信徒呐喊欢呼声一片。
据说,谁的宝瓶沉得越快,就表示来年越吉祥如意。
也就是说,在装宝瓶时一定要尽量塞满。因为塞得越满,沉得越快,就证明你的心意越诚,湖神也就越喜欢你。
与此同时,许多老人、妇女纷纷跪在湖边,摘下身上的护身符用湖水清洗,据说这天用湖水洗护身符,可保一年平安。
还有许多小伙子骑着马下湖狂奔,同样也是想获得湖神的庇佑。
茶与祭祀的历史渊源
茶与祭祀的历史渊源
茶作为祭品始于何时,我们的先人似未作过专门研究。一般都认为茶叶的利用,是由药用到饮用,由饮用再派生出一系列的茶叶文化现象的。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我国随葬用的明器,《释名》称“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终副”的物品。至于祭礼,如东汉阮?r七在哀诗中所吟:“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欢吃的.那些东西。在上引诗句中,可以约略看出,我国大致在东汉时,至少这时的北方,还没有用茶来作祭礼。
我国以茶为祭,是在以茶待客,大致是两晋以后才逐渐兴起的。从文献记载来看,如唐代韩在“谢茶表”中所说:“笑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我国以茶待客、以茶相赠,最初是流行于三国和两晋的江南地区。因此,茶叶作为祭品,不会早于这一时期。至于用茶为祭的正式记载,则直到梁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才始见及。该书《武帝本纪》载,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七月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这里他遗嘱灵上唯设饼、茶一类为祭,是现存茶叶作祭的最早记载,但不是以茶为祭的开始。在丧事纪念中用茶作祭品,当最初创始于民间,萧颐则是把民间出现的这种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之中,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
把茶叶用作丧事的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我国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茶叶之用于这些祭祀的时间,大致也和上说的用于丧事的时间相差不多。如晋《神异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余姚有个叫虞洪的人,一天进山采茶,遇到一个道士,把虞洪引到瀑布山,说:我是丹丘子(传说中的仙人),听说你善于煮饮,常常想能分到点尝尝。山里有大茶树,可以相帮采摘,希望他日有剩茶时,请留一点给我。虞洪回家以后,“因立奠祀”,每次派家人进山,也都能得到大茶叶。另《异苑》中也记有这样一则传说:剡县陈务妻,年轻时和两个儿子寡居。她好饮茶,院子里面有一座古坟,每次饮茶时,都要先在坟前浇点茶奠祭一下。两个儿子很讨厌,说古坟知道什么?白费心思,要把坟挖掉,母亲苦苦劝说才止住。一天夜里,得一梦,见一人说:“我埋在这里三百多年了,你两个儿子屡欲毁坟,蒙你保护,又赐我好茶,我虽已是地下朽骨,但不能忘记稍作酬报。”天亮,在院子中发现有十万钱,看钱似在地下埋了很久,但穿的绳子是新的。母亲把这事告诉两个儿子后,二人很惭愧,自此祭祷更勤。透过这些故事,不难看出在二晋南北朝时,茶叶也开始广泛地用于各种祭祀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