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临川郡(临川郡南城县令)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旧唐书》卷四十 志第二十(3)

侯官 隋县。后废。长安二年,又分闽县置

长乐 隋县。后省。武德六年,分闽县置新宁县。其年,改为长乐

福唐 圣历二年,分长乐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为福唐

连江 武德六年,分闽县置温麻县。其年,改为连江

长溪 武德六年置,其年并入连江。长安二年,分连江复置

古田 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

永泰 永泰年分置

梅青 新置。

泉州中 隋建安郡,又为泉州。旧治闽县,后移于南安县。圣历二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三年,州废,三县还泉州。久视元年,又以三县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割龙溪属漳州。天宝元年,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复为泉州。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三千八百六,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在京师东南六千二百一十六里,至东都五千四百一十三里。

晋江 开元八年,分南安置,今为州之治所

南安 隋县。武德五年,置丰州,领南安、莆田二县。贞观元年,废丰州,县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州废来属

莆田 武德五年,分南安县置,属丰州。州废来属。

仙游 圣历二年,分莆田置清源县。天宝元年,改为仙游。

建州中 隋建安郡之建安县。武德四年,置建州,领绥城、唐兴、建阳、沙、将乐、邵武等县。天宝元年,改为建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建州。旧领县二,户一万五千三百三十六,口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天宝领县六,户二万七千二百七十,口一十四万三千七百七十四。在京师东南四千九百三十五里,至东都三千八百八十八里。

建安 汉冶县地。吴置建安县,州所治,以建溪为名

邵武 隋县

浦城 载初元年,分建安县置唐兴县。天授二年,改为武宁。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浦城

建阳 隋废县。垂拱四年,分建安置

将乐 隋废县。垂拱四年五月,分邵武复置

沙 隋废县。永徽六年,分建安置。

汀州下 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复为汀州。天宝领县三,户四千六百八十,口一万三千七百二。在京师东南六千一百七十三里,至东都五千三百七十里。

长汀 州治所。龙岩 宁化 已上三县,并开元二十四年开山洞置。

漳州 垂拱二年十二月九日置。天宝元年,改为漳浦郡。旧属岭南道,天宝割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复为漳州。天宝领县二,户五千三百四十六,口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在京师东南七千三百里,至东都六千五百里。

漳浦 垂拱二年十二月,与州同置。州所治

龙溪 旧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景云二年,还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属漳州。

江南西道

宣州 隋宣城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置宣州总管府。分宣城置怀安、宁国二县。六年,陷辅公祏。七年贼平,改置宣州都督,督宣、潜、猷、池四州,废桃州,以绥安来属,省怀安、宁国二县。宣州领宣城、绥安二县。八年,废南豫州,以当涂来属,废猷州,以泾县来属。九年,移扬州于江都,以溧阳、溧水、丹阳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废池州,以秋浦、南陵二县来属。省丹阳入当涂县。开元中,析置青阳、太平、宁国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宣城郡。至德二年,又析置至德县。乾元元年,复为宣州。永泰元年,割秋浦、青阳、至德三县置池州。旧领县八,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口九万五千七百五十三。天宝领县九,户一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今县十。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五十一里,至东都二千五百一十里。

宣城 汉宛陵县,属丹阳郡。秦属鄣郡。梁置南豫州,隋改为宣州,炀帝又为宣城郡,皆此治所。

当涂 汉丹阳县地,属丹阳郡。晋分丹阳置于湖县。成帝以江北当涂县流人寓居于湖,乃改为当涂县,属宣州。牛渚山,一名采石,在县北四十五里大江中。武德三年,置南豫州,以县属。八年,省南豫州,县属宣州。

泾 汉泾县,属丹阳郡。武德三年,置猷州,领泾、南阳、安吴三县。八年,废猷州及南阳、安吴二县。属宣州。县界有陵阳山。

广德 汉故鄣县,属丹阳郡。宋分宣城之广德、吴兴之故鄣,置绥安县。至德二年九月,改为广德,以县界广德故城为名。

溧阳 汉县,属丹阳郡。上元元年十一月,割属升州。州废来属。

溧水 汉溧阳地。隋为县。武德三年,属扬州。九年,属宣州。乾元元年,属升州。州废还属。

南陵 汉春谷县地,属丹阳郡。梁置南陵县。武德七年,属池州。州废来属。旧治赭圻城,长安四年,移理青阳城。

太平 天宝十一载正月,析泾县置。

宁国 隋县。武德六年废,天宝三载复置。

旌德 宝应二年二月,析太平县置。

池州下 隋宣城郡之秋浦县。武德四年,置池州,领秋浦、南陵二县。贞观元年,废池州,以秋浦属宣州。永泰元年,江西观察使李勉以秋浦去洪州九百里,请复置池州,仍请割青阳、至德二县隶之,又析置石埭县,并从之。后隶宣州。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口八万七千九百六十七。

秋浦 州所治。汉石城县,属丹阳郡。隋分南陵置秋浦县,因水为名。

青阳 天宝元年,分泾、南陵、秋浦三县置,治古临城。

至德 至德二年析置。

石埭 永泰二年,割秋浦、浮梁、黟三县置,治古石埭城。

饶州下 隋鄱阳郡。武德四年,平江左,置饶州,领鄱阳、新平、广晋、余干、乐平、长城、玉亭、弋阳、上饶九县。七年,省上饶入弋阳,省玉亭入长城、余干二县。八年,又并长城入余干,并新平、广晋入鄱阳。旧领县四,户一万一千四百,口五万九千八百一十七。天宝,户四万八百九十九,口二十四万四千三百五十。在京师东南三千二百六十三里,至东都二千四百一十三里。

鄱阳 汉县,属豫章郡。古城在今县东界,有鄱江,今为州所理。

余干 汉余干县属豫章郡。古所谓汗越也。汗音干,隋朝去"水"。

乐平 武德中置,九年省,后重置。

浮梁 武德中,废新平县。开元四年,分鄱阳置,后改新昌。天宝元年复置。

洪州上都督府 隋豫章郡。武德五年,平林士弘,置洪州总管府,管洪、饶、抚、吉、虔、南平六州,分豫章置钟陵县。洪州领豫章、丰城、钟陵三县。八年,废孙州、南昌州、米州,以南昌、建昌、高安三县来属。省钟陵、南昌二县入豫章。贞观二年,加洪、饶、抚、吉、虔、袁、江、鄂等八州。显庆四年,督饶、鄂等州。洪州旧领县四,永淳二年,置新吴县。长安四年,置武宁县,又督洪、袁、吉、虔、抚五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乾元元年,复为洪州。旧领县四:豫章、丰城、高安、建昌。户一万五千四百五十六,口七万四千四十四。天宝领县六,户五万五千五百三十,口三十五万三千二百三十一。在京师东南三千九十里,至东都二千二百一十一里。

钟陵 汉南昌县,豫章郡所治也。隋改为豫章县,置洪州,炀帝复为豫章郡。宝应元年六月,以犯代宗讳,改为钟陵,取地名。

丰城 吴分南昌县置富城县,晋改为丰城。

高安 汉建城县,属豫章郡。武德五年,改为高安,仍置靖州,领高安、望蔡、华阳三县。七年,改靖州为米州。其年,又改为筠州。八年,废筠州,省华阳、望蔡二县,以高安属洪州。

建昌 汉海昏县,属豫章郡。后汉分立建昌。武德五年,分置南昌州总管府,管南昌、西吴、靖、米、孙五州。南昌州领建昌、龙安、永修三县。七年,罢都督为南昌州。八年,废南昌州及孙州,以南昌州新吴、永修、龙安入建昌县,以孙州之建昌入豫章县,而以建昌属洪州。

新吴 旧废县。永淳二年,分建昌置。

武宁 长安四年,分建昌置武宁县。景云元年,改为豫宁。宝应元年,复为武宁。

分宁 贞元十六年二月置。

虔州中 隋南康郡。武德五年,平江左,置虔州。天宝元年,改为南康郡。乾元元年,复为虔州。旧领县四,户八千九百九十四,口三万九千九百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六百四十七,口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一十。今县七。在京师东南四千一十七里,至东都三千四百里。

赣 州所理。汉县,属豫章郡。汉分豫章立庐陵郡,晋改为南康郡。隋初为虔州,炀帝为南康郡。皆治赣。

虔化 吴分赣立阳都县,晋改为宁都。隋平陈,改为虔化,属虔州。

南康 汉南野县,属豫章郡。吴分南野立南安县,晋改为南康。

雩都 汉县,属豫章郡。

信丰 永淳元年,分南康置南安县。天宝元年,改为信丰。

大庾 神龙元年,分南康置。

安远 贞元四年八月四日置。

抚州中 隋临川郡。武德五年,讨平林士弘,置抚州,领临川、南城、郡武、宜黄、崇仁、永城、东兴、将乐八县。七年,省东兴、永城、将乐三县,以邵武隶建州。八年,省宜黄县。天宝元年,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抚州。旧领县三,户七千三百五十四,口四万六百八十五。天宝领县四,户三万六百五,口十七万六千三百九十四。在京师东南三千三百一十二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四十里。

临川 州所理。汉南昌县地。后汉分南昌置临汝县。吴置临川郡,历南朝不改。隋平陈,改临川郡为抚州,仍改临汝县为临川县。州郡所理,皆此县。

南城 汉县,属豫章郡。开元八年,分南城置。

崇仁 吴分临汝置新建县。梁改为巴山县,仍侨置巴山郡。隋平陈,改巴山为崇仁县。

南丰 开元八年,分南城置。

吉州上 隋庐陵郡。武德五年,讨平林士弘,置吉州,领庐陵、新淦二县。七年,废颍州,以安福县来属。八年,废南平州,以太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吉州。旧领县四,户一万五千四十,口五万三千二百八十五。天宝领县五,户三万七千七百五十二,口二十三万七千三十二。

庐陵 汉县,属豫章郡。后汉改为西昌。隋复为庐陵,州所治也。旧治子阳城,永淳元年,移于今所。

太和 隋县。武德五年,置南平州,领太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八年,废南平州,以永新等三县并太和,属吉州。

安福 吴置安成郡于此。隋废为安复,后改为安福。

新淦 汉旧县,属豫章郡。淦,音绀,又音甘。

永新 废县。显庆二年,分太和置。

江州中 隋九江郡。武德四年,平林士弘,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五年,置总管,管江、鄂、智、浩四州,并管昌、洪四总管府。又分湓城置楚城县,分彭泽置都昌县。八年,废浩州及乐城县入彭泽县,又废湓城入浔阳。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八年,废楚城县入浔阳。天宝元年,改为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江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三百六十,口二万五千五百九十九。天宝,户二万九千二十五,口十五五千七百四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九百四十八里,至东都二千一百九十七里。

浔阳 州所理。汉县,属庐江郡。晋置江州。隋改为彭蠡县,取州东南五十二里有彭蠡湖为名。炀帝改为湓城,取县界湓水为名。武德四年,复为浔阳,浔水至此入江为名。

都昌 武德五年,分彭泽置,属浩州。八年,废浩州,县属江州。

彭泽 汉县,属豫章郡。隋为龙城县。武德五年,置浩州,又分置都昌、乐城二县。八年,罢浩州,以彭泽属江州,仍省乐城入彭泽。至德二年九月,中丞宋若思奏置。

袁州下 隋宜春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袁州。天宝元年,改为宜春郡。乾元元年,复为袁州。旧领县三,户四千六百三十六,口二万五千七百一十六。天宝,户二万七千九十一,口一十四万四千九十六。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八十里,至东都二千一百六十一里。

宜春 州所理。汉县,属豫章郡。吴为安成郡,南朝不改。晋改为宜阳。隋置袁州,炀帝为宜春郡。复改为宜春。宜春,泉水名,在州西。取此水为酒,作贡。

萍乡 吴分宜春置萍乡县,属安成郡。

新喻 吴分宜春置新喻,属安成郡。

鄂州上 隋江夏郡。武德四年,平萧铣,改为鄂州。天宝元年,改为江夏郡。乾元元年,复为鄂州。永泰后,置鄂岳观察使,领鄂、岳、蕲、黄四州,恒以鄂州为使理所。旧领县四,户三千七百五十四,口一万四千六百一十五。天宝领县五,户一万九千一百九十,口八万四千五百六十三。后并沔州入鄂州,以汉阳、〈氵义〉川来属。在京师东南二千三百四十六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三十里。

江夏 汉郡名。本汉沙羡县地,属江夏郡。晋改沙羡为沙阳。江、汉二水会于州西,春秋谓之夏汭,晋、宋谓之夏口。宋置江夏郡。治于此。隋不改。武德四年,改为鄂州,取汉县名。

永兴 汉鄂县地,属江夏郡。吴分鄂置新阳县,隋改为永兴。

武昌 汉鄂县,属江夏郡。吴、晋为重镇,以名将为镇守。

蒲圻 吴分沙羡县置。

唐年 天宝二年,开山洞置。

汉阳 汉安陆县地,属江夏郡。晋置沌阳县。隋初为汉津县,炀帝改为汉阳。武德四年,平朱粲,分沔阳郡置沔州,治汉阳县。贞观,户一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千九百五十九。至太和七年,鄂岳节度使牛僧孺奏,沔州与鄂州隔江,都管一县,请并入鄂州,从之。旧属淮南道。

〈氵义〉川 汉安陆县地,后魏置〈氵义〉川郡。武德四年,分汉阳县置〈氵义〉川县,属沔州。州废,属鄂州。

岳州下 隋巴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巴州,领巴陵、华容、沅江、罗、湘阴五县。六年,改为岳州。省罗县。天宝元年,改为巴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岳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二,口一万七千五百五十六。天宝领县五,户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口五万二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二百三十七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六里。

巴陵 汉下隽县,属长沙郡。吴置巴陵县。晋置建昌郡,隋改为巴州,炀帝改为巴陵郡。武德置岳州,皆置巴陵县。县界有古巴丘。

华容 汉孱陵县地,属武陵郡,刘表改为安南。隋改为华容。垂拱二年,去"华"字,曰容城。神龙元年,复为华容。

沅江 汉益阳县,属长沙国。隋改为安乐,又改为沅江,属岳州。

湘阴 汉罗县,属长沙国。宋置湘阴县,县界汨水,注入湘江。

昌江 神龙三年,分湘阴县置。

潭州中都督府 隋长沙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潭州总管府,管潭、衡、永、郴、连、南梁、南云、南营八州。潭州领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新康六县。七年,废云州,改南梁为邵州,南营为道州。省新康县。督潭、衡、郴、连、永、邵、道等七州。天宝元年,改为长沙郡。乾元元年,复为潭州。旧领县五,户九千三十一,口四万四百四十九。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二千二百七十二,口十九万二千六百五十七。在京师南二千四百四十五里,至东都二千一百八十五里。

长沙 秦置长沙郡。汉为长沙国,治临湘县。后汉为长沙郡。吴不改。晋怀帝置湘州,至梁初不改。隋平陈,为潭州,以昭潭为名。炀帝改为长沙郡,仍改临湘为长沙县。武德复为潭州。湘潭 后汉湘南县地,属长沙郡。吴分汀南立衡阳县,属衡阳郡。隋废郡,县属潭州。天宝八年,移治于洛口,因改为湘潭县。

湘乡 汉钟武县,属零陵郡。后汉改为重安,永建三年,又名湘乡,属长沙郡。

益阳 汉县,属长沙国,故城在今县东八十里。武德四年,分置新康县。七年,省入。

醴陵 汉临湘县,界有醴陵,后汉立为县,属长沙郡。隋废,武德四年,分长沙置。

浏阳 吴分长沙置浏阳县,隋废。景龙二年,于故城复置。

衡州中 隋衡山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衡州,领临蒸、湘潭、耒阳、新宁、重安、新城六县。七年,省重安、新城二县。贞观元年,以废南云州之攸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衡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衡州。旧领县五,户七千三百三十,口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八。在京师东南三千四百三里,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

衡阳 汉蒸阳县,属长沙国。吴分蒸阳立临蒸县,吴末分长沙东界郡立湘东郡。宋、齐、梁不改。隋罢湘东郡为衡州,改临蒸为衡阳县。武德四年,复为临蒸。开元二十年,复为衡阳。

常宁 吴分耒阳立新宁县,属湘东郡。旧治三洞,神龙二年,移治麻州。开元九年,治宜江。天宝元年,改为常宁。

攸 汉县,属长沙国,县北有攸溪故也。

茶陵 汉县,属长沙国。隋废。圣历元年,分攸县置。

耒阳 汉县,属桂阳郡。隋改为耒阴。武德四年,复为耒阳。

衡山 吴分湘南县置。旧属潭州,后割属衡州。

澧州下 隋澧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澧州,领孱陵、安乡、澧阳、石门、慈利、崇义六县。贞观元年,省孱陵县。天宝元年,改为澧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澧州。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五,户三千四百七十四,口二万五千八百二十六。天宝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六百二十,口九万三千三百四十九。在京师东南一千八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七十二里。

宋朝的临川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临川古代就是现在的江西抚州。

临川区是江西省抚州市的市辖区,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东邻金溪、东乡,西倚崇仁、丰城,南濒南城、宜黄,北毗进贤。地形狭长,东西宽48.2公里,南北长69.8公里,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是抚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辖9乡17镇、2垦殖场、5街办和1个工业园区,2013年总人口130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0万。

秦国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抚州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高在临川古邑,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丰、新建、安浦、永城、宜黄、南丰、东兴、西城10县。南朝梁陈时增设巴山郡、领巴山、西宁、新建、新平、丰城、广丰、新安7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废临川、巴山两郡置抚州(取安抚之意),抚州之名始于此。将西丰、定川两县并入临汝县,改称临川县。抚州辖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治临川。大业三年(607),改抚州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改临川郡为抚州,隶洪州总管府。抚州辖临川、南城、崇仁、邵武、永城、东兴、宜黄、将乐8县。七年,改洪州总管府为都督府,抚州属之。贞观元年(627),抚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抚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改抚州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临川郡复为抚州。元和六年(811),升抚州为上州。咸通六年(865),升江南西道为镇南军,抚州属之。后周显德五年(958),以临川县上幕镇、归政乡设金溪场。北宋初年,抚州为南唐辖地。开宝八年(975),南唐亡,改抚州为军州,抚州、建武军归宋,  属 南西路。太平兴国元年(976),抚州、建武军改属江南路。南宋绍兴元年(1131),抚州、建昌军改属江南东路。四年,复属江南西路。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改抚州军为抚州路。抚州属江西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改抚州路为抚州府。九年,废行中书省,抚州府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5县,治临川。正德七年(1512),置东乡县,隶属抚州府。雍正九年(1731),抚州、建昌两府改隶江西省南抚建道,辖县、治所不变。[2] 民国二十四年,南城、南丰、东乡、临川、宜黄、崇仁、乐安、金溪、资溪、光泽、黎川11县划为江西省第七行政区。1949年7月1日成立抚州分区,辖临川市及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南城、南丰、资溪、黎川9县。1950年3月27日,临川市并入临川县。1951年6月,改临川县城关镇为临川县抚州市。[3] 临川区辖26个乡镇(17个镇、9个乡),2个垦殖场,5个街道办事处。共386个村委会,65个居委会。3 119个村小组。[

临川郡和南阳郡哪个好

南阳郡好。南阳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抚州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分类: 地区 江西 抚州市

解析:

在江西啊!原来叫临川,汤显祖的家乡啊!

市名:抚州市

市委书记:钟健华

市 长:谢亦森

城市概况: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全境地貌概括为 “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市土地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370万,现辖临川区和南城、南 丰、黎川、崇仁、乐安、宜黄、金溪、资溪、广昌、东乡10个县。

主要经济指标:提前4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九五”期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08.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9.2%、23%、14%和7.5%。

主要支柱产业:粮食、纺织、食品工业和轻型汽车。

“临川文化,华夏奇葩”。这是1992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弘扬中国临川文化暨兴建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的题词。在这次会上,冯征代表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指出:“临川文化是华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所谓“临川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是指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它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于当今。它是炎黄文化壮丽宝库中的一块熠熠生辉的瑰宝,是华夏文化百花园中一枝鲜艳夺目的奇葩。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抚州,古为临川郡。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置临汝县,即后来的临川县。公元23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隋文帝开元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实现全国统一,废郡扩州,平陈总管扬武通奉命安抚临川郡一带,将临川郡改为抚州。纵观历史,古临川治属相当于现在抚州市的绝大部分,并囊括了庐陵、豫章、瓯闽部分。东连吴越,西接潇湘,南控闽粤,北襟江湖,横跨吴、越、楚三地,为古代通往闽粤沿海地区的要冲。这里,地气殊异,山川炳灵,林奇谷秀,水绕川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江山形胜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贾常行。荆楚、吴越文化交汇于此,中原、闽粤文化滋润其中。秀美的风光,发达的农业,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灿烂的“临川文化”。魏晋以来,特别是两宋以后,临川古郡,抚河两岸,名人辈出,文事昌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文化”赞美的千古绝唱。临川文化,博大精深,蕴涵深邃,影响久远。

1、才子辈出,俊彩星驰

“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临川才子”是“临川文化”的得意之笔。自古以来,临川才子之多向为世人瞩目。“临川文化”区内乐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双封爵,文武两状元,参政代天子,师保五六人,一门十进士,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乡举百六余,会解监元群,乡贤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记述,就是临川才子涌现的生动写照。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宋而清,仅临川(抚州)进士及第者2000余人,涌现了举世瞩目的才子群体。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乐史、饶节、谢逸、谢过、李觏、吴澄、纪大奎、李瑞清、谭纶、陈自明、危素、蔡上翔、吴与弼、罗汝芳、陈彭年、危亦林、邓茂七、徐奋鹏、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黄爵兹、欧阳竟无等等,就是临川(抚州)古代才子群体中的佼佼者。

抚州不仅文化名人多,而且档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鸿儒100多人。《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共收录了1296人,其中抚州籍名家317人,几占三分之一。“宋词四开祖,临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巩、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陈、罗和章、艾”。“江西诗派”前期25人,临川有谢逸、谢过、汪革和被陆游称为“诗僧第一”的尧节。全国两宋词人867人,江西为153人,而抚州就占44人。特别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伟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巩、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明代剧坛伟人汤显祖等,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且赢得了世界性的崇高声誉。

文化之邦,才子之乡,常是名人墨客聚会之地。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学士来临川(抚州)任职和宦游。东晋王羲之、南朝谢灵运、唐朝颜真卿、南宋陆游等,曾在这里为官;宋代诗人黄庭坚、梅尧臣、范成大、明代思想家李贽、徐霞客也都来过此地游览常驻。《世说新语》和《诗品》的编著者刘义庆和钟嵘均袭封临川王。这些名人学士在临川都留下了大量遗墨华章,为闪光的临川才子群体增添了辉煌。

近、现代史上,抚州的政界要员、科技名流、文坛巨匠、音乐明星、留学博士同样各领 *** 。黄禄祥、饶毓泰、周建屏、赵醒侬、傅烈、游国恩、肖涤非、舒同、李井泉、盛中国、盛中华等,都是抚州人氏。他们超群拔萃,卓有成就,为丰富和推动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才乡代有才子出”,“临川神童今朝多”。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3年,全市各类学校为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8415名,其中少年大学生147人,仅抚州一中、二中被录取的少年大学生就有62人,在国外留学20人。出现了像临川县河东乡农民武进兴的“大学生之家”(6个儿子,5个考上大学,1个考上中专),临川县罗针乡朱家村的“大学生之村”(全村总人口240人,拥有大专以上学生40名)。兄弟出国,姐妹留学,一家五个儿女出了三个博士、两个硕士。这类现象在抚州是屡见不鲜的。1984年以来,抚州市中小学生在全国性和全省性的数、理、化三科大赛中,共有2284人次获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的153人次,获全国二等奖的365人次,获全国三等奖的740人次。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称此为“临川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以及新闻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纷至沓来地对“临川才子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和探讨。

2、思想深邃,变革图新

作为抚州区域历史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思想,是“临川文化”的精髓。优秀的才子群体,必然产生一流的思想家、哲学家。以李觏、王安石、陆象山、吴澄、吴与弼、罗汝芳等哲人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的形式和发展,为中国文化进入强化期作出了杰出贡献。

李觏,是我国一位具有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著名哲学家。他从“阴阳二气会合”而生万物的观点出发,说明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并大胆地主张“通变”,“量时制宜”,他认为挽救失误,克服弊端最有效的办法是变革。特别是他目睹朝政混乱,决心站在革新者一边,撰写了《富国强兵三十策》、《庆历民言》和《盱江文集》,在政治、军事、经济、法学、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后人誉为“医国之书”。南宋理学家陆象山,融孔孟思想和禅佛思想于一炉,建立了一个与程朱“道学”相抗衡的“心学”哲学体系。他所强烈的主观能动作用和注重思考精神,在客观上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成为“临川文化”重要的精神动力。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元代杰出的哲学家吴澄,“和会朱陆”,即以陆学为主而参与朱学,强调自识本心的途径和方法,独成一家,创立了“草庐学派”。明代思想家罗汝芳曾作为泰州学派的重要人物蜚声全国。他否认“存天理、灭人欲”的正宗教条,持见新奇,另辟蹊径,一扫宋明理学迂谨之腐气。明中期我国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资本主义萌芽,罗汝芳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这一时代的要求,出现了将唯心主义理学向唯物主义理学方向转化的大突破。

特别是王安石的“荆公新学”和“熙宁变法”达到他所处时代思想理论和政治实践所能达到的高峰。面对自两汉以来,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守旧、迂腐的思想学说和“二程理学”的沉闷统治,王安石在哲学、经济、教育、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新学”,为他的“熙宁变法”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基础。他概括了北宋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成就,继承了李觏的唯物主义思想,建立了以“气”一元论为基础,以“天人不相干”的思想为核心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提出了万物皆变和运动变化的根据在于事物内部有“藕”、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认识论上,提倡调查和“体验”,主张学而知之、勤思好学的反映论。值得一提的是王安石所描述的“元气—阴阳—五行—万物”的宇宙生成理论,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自然科学上都有很高的价值。他天才地猜测宇宙的起点,不是在空间上相互间断的物质微粒,而是一种绵延连续的物质——“元气”。“元气”是物质和空间的统一,空间不再是容纳物质的框架;他所描绘的宇宙发展过程,不是机械力的作用过程,而是一种形态物质向另一种形态物质转化的过程。王安石的宇宙论比起欧洲的宇宙论,包括古代原子论者的宇宙生成论和近代康德—拉普拉斯的星天假说,都要前进得多,合理得多。在这个思想基础上,王安石大胆地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聋发馈的政治思想。难能可贵的是,他从这些思想出发,积极倡导和推行政治变革,轰轰烈烈地干了一番改革事业。面对“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他两度为相,发动和领导了举世闻名的“熙宁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赵宋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因此,王安石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3、文事昌盛,戏艺繁荣

诗书丰繁,“文献之邦”是“临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据资料载,列入《四库全书》存目的论著,抚州籍人氏著述就有近800卷之多。至今横卧抚州市东门的“文昌桥”,就是“临川文学”昌盛的象征。传说是“文昌桥上赏文章”、“文昌桥上赛文章”、“文昌桥上卖文章”、“文昌桥上晒文章”、“欲览诗书文昌桥”、“无才莫进抚州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词与唐诗、元曲争奇斗妍。宋初的词坛,主要是江西人氏占据。据唐圭璋先生《宋词四考》,两宋时期全国有词人867人,江西占153人,其中抚州籍词人42人,成为江西词人的主体。特别是北宋词人晏殊,辞笔清丽,气度闲雅,“音情缠绵而不偎薄,达意明白而不发露”,树一代词风。后人称他为“导宋词之先路者”、“北宋倚声家初祖”。晏殊的儿子晏几道,擅长小令,后人称他“把我国令词推向顶点”。

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唐和北宋时期两次“古文运动”,实质上是散文革新运动。领导这场运动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八大家中,抚州占二家,这就是王安石、曾巩。时人称曾巩文章是“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特别是王安石在宋代新古文运动中,不仅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力主“以适用为本”,立意超拔,瘦硬奇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反对了西昆派唯美主义颓风,实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之主将,唐宋八大家之中坚。梁启超说:“荆公于中国数千年文学史中,已占最高的位置矣”。翻开现代《中国文学史》扉页,五位主编,其中游国恩、肖涤非二人又是临川才子。

抚州是江南地方戏曲出现最早和最兴盛地之一。南方戏曲,以“永嘉杂剧”为始祖,最早传入南丰。清康熙初年,宜黄产生的“二黄腔”已在浙江流行,后传播到安徽、湖北,再经艺人加以创造,遍及全国。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谭纶又将海盐腔带回家乡宜黄,宜黄戏子竟有千人之众。抚州采茶戏,是抚州地方戏的一支劲旅,很受当地人民的欢迎,得到戏剧界的青睐。

傩舞,是“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是“临川文化”的一块瑰宝。抚州是我国“傩舞之乡”。江西10个“傩”县,抚州占6县,其中又以南丰傩为最古老、最系统、最完整,“延今三千余年”,至今袭而不衰,蜚声中外。抚州戏曲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位戏剧巨人汤显祖。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标志着我国明代传奇戏剧发展的新高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形成了抚州独特的戏曲文化。早在20世纪中叶,他的剧作已不断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在国外广泛传播,争相上演。近几年,上海昆剧团赴法国演出《牡丹亭》,反映依然十分强烈。汤显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齐名。日本戏曲史家青木正儿指出他们是“东西曲坛的伟人”。中国人称汤显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外国人称莎士比亚为“西方的汤显祖”。

书法艺术是“临川文化”辉煌的一页。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于晋成帝咸康元年至六年在临川任内史,三十余岁,临池学书,为他的书法成就奠定了基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六十三岁在临川任刺史,写《麻姑山仙坛记》,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从而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临川籍人氏曾行、赵崇番、陈景元、虞集、李瑞青等都是书法艺术大家。东乡的舒同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创建了别具一格的“舒体”,被誉为“红军第一书法家”。

4、禅佛鼎盛,光照异国他乡

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隋唐最盛,以后开始有了佛教宗派,禅宗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禅客众多,禅学兴隆,后又分成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个流派。其中又以曹洞宗影响最大,声誉最高,在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曹洞宗的宗风是由“二宜两山”禅师共同创立的。他们一是抚州宜黄曹山寺本寂禅师;一是宜丰洞山普利寺良价禅师。本寂在宜黄曹山修持了大约30年,是我国禅宗史上“五家七宗”的创始人之一。曹洞宗创立之后,南宋嘉庆16年,日本国承阳大师来中国留学,跟从曹洞宗第13代受禅法,学成回国,便在日本福进县建立了永平寺。700多年来,曹洞宗的宗风法轮常转,承阳大师成了日本曹洞宗的总本山,第子达一千万之众,还专门成立了曹洞宗研究所。“临川文化”东渡,光照异域他乡,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临川文化”与日本国的文化交流和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友谊的纽带。南城的麻姑山,是江南名山,唐时皇帝为之立庙,于是道士争相讲道,麻姑山成为江南一带道教胜地。此外,金山寺、疏山寺、天主教堂、龙凤岩、正觉寺等,都是抚州宗教文化比较集中的名山胜寺。

5、科学、技术昌明,经济、文化交融

抚州不仅是才子之乡,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突出贡献,而且,科学技术在“临川文化”的大系统中也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冶炼技术和印刷技术上,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宋代地理学家乐史,著有地理学巨著《太平寰宇记》200卷,堪称古代地理学巨臂,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要籍。著名地理学家朱思本,耗10年之功,绘成《舆地图》两卷,在制图史上是一个杰出的创造。“盱江医学”在江西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仅宋、元、明、清四代,盱江流域各县有传略可考的医学家多达200余人,医学著作100余种,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的珍贵遗产。元代医学家危亦林,著有《世医效方》,其中关于 *** 的使用,骨折复位的悬吊复位法,创世界最早纪录,各国沿袭至今。当代中国物理学家有“四大名旦”,抚州的饶毓泰就是其中一“旦”。古代的抚州府陶瓷制作和烧炼也非常发达。著名的《景德镇陶录》一书曾高度称赞抚州的制陶艺术,南丰白舍,金溪小陂,临川白浒三窑所产生的陶瓷,可以和景德镇陶瓷媲美,因而被载入《中国陶瓷史》。与“临川文化”昌盛相联系的,是金溪的木刻印刷和石板印刷,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艺精湛,与“临川才子”相得益彰,世称“临川才子金溪书”。此外,乐安的毛边纸,临川的毛笔,在清朝均为贡品。

古治临川,是农桑富庶之地,江南鱼米之乡。几千年来,勤劳、好学、聪慧的抚州人民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南丰蜜桔是著名的贡桔,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它的栽培技术和历史可追溯到唐开元以前。作为经济交往和贡品,突破了纯资源物质形态,创造了独特的蜜桔文化。广昌白莲始种于唐高宗仪风年间,南宋绍定元年就有“莲乡”之美称。抚州到处呈现荷花争艳,子莲飘香的莲乡风光。它遍布国内,延伸国外,与祖国的饮食文化和医学文化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为中外文化交流作了重要贡献。明清时,宜黄、乐安等地是江南重要的夏布产地,其中尤以宜黄为最。宜黄夏布有纤维细长,色泽光洁,透风凉爽,质韧耐用等特点。这里长年舟车不断,商旅繁忙,成为江南夏布的集散地。宜黄夏布在国内各大城市和高丽(朝鲜)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构成别具特色的抚州(临川)服饰文化。

6、革命诗章,悲怆壮烈

人杰地灵的抚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抚州人民为“临川文化”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南丰、宜黄、广昌、乐安、资溪、黎川等县也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临川、东乡、金溪、崇仁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拉锯”区。 *** 、周恩来、朱德、 *** 、陈毅等 *** 人都曾多次在这里领导和指挥武装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新生政权。一九三O年到一九三三年,先后进行的五次反围剿中,抚州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主战场。革命力量同 *** 反动派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几十次激烈战斗。东、黄陂战役,洵口战役、团村战役、金溪战役和大寨脑、高虎脑、万年亭战斗等都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全区保留了一批像黎川湖坊的“闽浙赣苏维埃 *** ”革命旧址,红军“第一号布告”和大量红军标语等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脍炙人口的“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就是 *** 在广昌行军路上的佳作。“……工农儿子惯征战,四破铁围奇中奇”的律诗,就是陈毅将军“闻黄陂大捷,敌人第四次围剿被粉碎”的“喜赋”。在这血与火的斗争中,涌现了李井泉、舒同等一批临川英雄豪杰,诞生了赵醒侬、傅烈、周建屏等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临川文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章。像舒同为悼念东乡李克昌烈士所作的“舍生以存义、杀身定成仁;可怜羊城(‘羊城’是抚州城别名)地,鲜血醒万民。”像抚州邹渊烈士的“狱中遗诗三首”--“寄母:忠孝从来两难行,移孝作忠母训明。望母莫为儿悲哭,儿能成仁母亦荣。”“寄弟:头颅一掷事本轻,遗恨未能拳慈亲。最后一句叮咛语,菽水承欢弟继承。”“寄妻:昔年鸿案曾相亲,卿卿我我见真情,我今笑赴刑场去,孝亲抚孤在汝身。”这些悲壮的诗句至今读来不禁令人暗然泪下,更有一股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正是这些革命历史文化,使“临川文化”内在精神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

综上所述,自宋而明,随着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在抚州确实出现过一个辉煌灿烂的文化昌盛期,涌现过全国第一流的政治家、诗人、词人、古文家、哲学家、戏剧家、地理学家、医学家、历史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所达到的巨大成就和对华夏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天才创造对民族文化所投射的深远影响,是永载史册、永不暗淡的“临川之笔”的光照。

光辉灿烂的抚州文化,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就是在当今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声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抚州史研究会”,对抚州历史和文化进行研究和探索。美国博士韩明士,1985年在美国出版了他的专著《中国宋朝江西抚州的精英》。日本是国外王安石研究的中心。研究队伍蔚为壮观,论文著述十分繁丰。东一夫,东村哈兵卫、高桥作卫、佐伯富、周藤吉之等,都是著名的王荆公研究家。日本戏曲史家青木正儿,致力于汤显祖研究,著有《中国近代戏曲史》。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俄亥俄洲大学历史系主任葛德卫教授,致力于吴澄和“草庐学派”研究。1986年,美国一批专家学者前往崇仁考察吴澄的故里。1982年,以松田文雄为团长的日本佛教考察团,专程前往宜黄曹山,对曹洞宗遗址进行考察。国外专家、学者前往抚州瞻仰、考察汤显祖及其赣东民间艺术、南丰傩舞、民情、民俗者,不计其数。“临川文化”对世界文化也投下了久远的影响。

江西抚州历史

一、抚州是哪

抚州市历史悠久。

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 秋时为百越之地。

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

汉改九江郡 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

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 抚州市,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 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

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 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

临川郡初属江州, 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废郡扩 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 此定名。

唐朝抚州属江南西道。 五代时,属杨吴,升为昭武军。

宋朝,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改为抚州路、建昌 路,另置南丰州, 同属江西行中书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 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 不久易名抚州府。 同年二月升 建昌路为肇昌府,九月改为建昌府。

明洪武初,仍设抚州府、建 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 道。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

辛亥革命后,废府 及直隶州。 民国2年(公元1913年),全国实行县制,次年, 全 省划四道分领八十一个县,原抚州府、建昌府境内各县隶属豫章 道。

民国15年(公元1916年)废道,各县直隶省 *** 。民国21年 (公元1932)划全省为十三个行政区时,原抚州、建昌两府各县 分属第 五、七、八、十一行政区。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后, 行政区屡有变更,除广昌县属第八区外,域内各县均为第七区。 1930年至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 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属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

1932年7 月,东乡珀玕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 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 *** 解放抚州,7月1日组建抚州 分区,江西省抚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今抚州市)。

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 专区。

1967年3月,改为抚州地区。1968年2月,复称抚州专区。

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2000年10月,抚州撤地设市,改为抚州市,属江西省。

抚州人文鼎盛,自古就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 勤劳智慧的抚州人民创造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临川文化”,是“赣文化”的主要支脉;晏殊、曼几道、王安石、曾巩、陆九渊、汤显祖等名儒巨匠,象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新中国成立后,抚州秉承崇文好学的优良传统,坚持科教兴市,成为教书育人的沃土,基础教育水平长期居于江西省前列,仅恢复高考至今已输送大、中专毕业生14万多名,其中少年大学生占全国少年大学生总量10%以上。 市委、市 *** 决定发挥基础教育优势,打好教育品牌,推进社会力量办学,把教育作为一大产业做大做强。

二、江西抚州的来历

抚州市历史悠久。

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

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

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

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

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

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

三、抚州市历史简介

“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临川才子”是“临川文化”的得意之笔。

自古以来,临川才子之多向为世人瞩目。“临川文化”区内乐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双封爵,文武两状元,参政代天子,师保五六人,一门十进士,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乡举百六余,会解监元群,乡贤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记述,就是临川才子涌现的生动写照。

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宋而清,仅临川(抚州)进士及第者2000余人,涌现了举世瞩目的才子群体。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乐史、饶节、谢逸、谢过、李觏、吴澄、纪大奎、李瑞清、谭纶、陈自明、危素、蔡上翔、吴与弼、罗汝芳、陈彭年、危亦林、邓茂七、徐奋鹏、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黄爵兹、欧阳竟无等等,就是临川(抚州)古代才子群体中的佼佼者。

抚州不仅文化名人多,而且档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鸿儒100多人。

《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共收录了1296人,其中抚州籍名家317人,几占三分之一。“宋词四开祖,临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巩、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陈、罗和章、艾”。

“江西诗派”前期25人,临川有谢逸、谢过、汪革和被陆游称为“诗僧第一”的尧节。全国两宋词人867人,江西为153人,而抚州就占44人。

特别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伟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巩、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明代剧坛伟人汤显祖等,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且赢得了世界性的崇高声誉。 文化之邦,才子之乡,常是名人墨客聚会之地。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学士来临川(抚州)任职和宦游。东晋王羲之、南朝谢灵运、唐朝颜真卿、南宋陆游等,曾在这里为官;宋代诗人黄庭坚、梅尧臣、范成大、明代思想家李贽、徐霞客也都来过此地游览常驻。

《世说新语》和《诗品》的编著者刘义庆和钟嵘均袭封临川王。这些名人学士在临川都留下了大量遗墨华章,为闪光的临川才子群体增添了辉煌。

近、现代史上,抚州的政界要员、科技名流、文坛巨匠、音乐明星、留学博士同样各领 *** 。黄禄祥、饶毓泰、周建屏、赵醒侬、傅烈、游国恩、肖涤非、舒同、李井泉、盛中国、盛中华等,都是抚州人氏。

他们超群拔萃,卓有成就,为丰富和推动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才乡代有才子出”,“临川神童今朝多”。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3年,全市各类学校为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8415名,其中少年大学生147人,仅抚州一中、二中被录取的少年大学生就有62人,在国外留学20人。出现了象临川县河东乡农民武进兴的“大学生之家”(6个儿子,5个考上大学,1个考上中专),临川县罗针乡朱家村的“大学生之村”(全村总人口240人,拥有大专以上学生40名)。

兄弟出国,姐妹留学,一家五个儿女出了三个博士、两个硕士。这类现象在抚州是屡见不鲜的。

1984年以来,抚州市中小学生在全国性和全省性的数、理、化三科大赛中,共有2284人次获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的153人次,获全国二等奖的365人次,获全国三等奖的740人次。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称此为“临川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以及新闻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纷至沓来地对“临川才子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和探讨。

四、江西历史

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现已发掘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近60处之多,最早有关南昌的文字记载见之于《禹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唱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并为豫章治郡,隋初为洪州治。

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元、明、清历代皆为江西省治。

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人文荟萃,商贾络绎,楼台相望。“八一南昌起义 ”,使她成 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驰名天下。

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地八大重点开放城市之一。

望采纳。

五、临川的历史来源及

一种区域文化的形成,首先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临川建置已近2000年,南城早于临川建置,但最早、最长时间成为郡、州、府治的是临川,距南宋都城最近的也是临川。南城有一座洞天福地麻姑山,许多官宦和文人学士曾去游览,作诗题书,但他们的活动中心,任职地点都是在临川,特别是一种"文化向性"和"精神组合",以及"文化趋势"的历史进程,使抚州地区的文化属性纳入"临川文化"的范畴。

临川建置于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即公元96年。如今,除了发现50余座汉墓群外,还在金坪磨盘脑、羊坡石、雷劈石、罗成岭等发现8万余平方米的商代遗址。

因此,从研究文化的角度看,临川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度"还要大大地超出它的建置时间。 临川文化区位于江西东部,约界于东经115o35'至117o18',北纬26o29'至28o30'。

东邻福建建宁、泰宁、光泽、邵武;南接石城、宁都;西连永丰、新干、丰城;北毗贵溪、余干、进贤。南北长222公里,东西宽169公里。

总面积18816.92公里,占全省总面积11.27%。 临川文化区历史悠久。

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

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

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

东汉永元八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高在临川古邑,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

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

临川郡初属江州,汉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督府,抚州从此定名。

唐朝抚州属江南西道。五代时,属扬吴,升为昭武军。

宋起,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时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易名抚州府。同年二月升建昌路为肇县府,九月改为建昌府。

明洪武初,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

1930年至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立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东乡珀干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

1949年5月9目,中国人民 *** 解放抚州,7月1日组建抚州分区,江西省抚州分区行处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

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专区。1967年3月,改为抚州地区。

1968年2月,复称抚州分区。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属江西省。

临川文化区的行政区划为:三国吴太平二年,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丰、新建、安浦、永城、宜黄、南丰、东兴、西城10县。南朝梁陈时增设巴山郡、领巴山、西宁、新建、新平、丰城、广丰、新安7县。

隋朝临川郡、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原辖区并为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唐朝时,邵武县划出,增设南丰县。

南唐时,辖临川、崇仁、南丰、宜黄4县,另置昭武军,辖南城、东兴、永城3县。宋朝抚州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东安5县,建昌军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4县。

元朝抚州路辖临川、崇仁、金溪、宜黄、乐安、东乡6县,建昌府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泸溪5县。民国二十四年,南城、南丰、东乡、临川、宜黄、崇仁、乐安、金溪、资溪、光泽、黎川11县划为江西省第七行政区,广昌划出属第八行政区。

1949年7月1日成立抚州分区,辖临川市及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南城、南丰、资溪、黎川9县。1950年3月27日,临川市并入临川县。

1951年6月,改临川县城关镇为临川县抚州市。1952年8月,广昌县由宁都专区划归抚州专区管辖。

1960年6月11日,进贤、东乡两县划归抚州专区。1983年7月23日,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

1983年9月30日,进贤县划入南昌市。至此,抚州地区辖抚州市和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金溪、东乡11县。

现在,我们将今抚州地区亦即"临川文化"区的县(市)排出一个顺序和隶属情况,大家就会一目了然地看出"临川文化"的历史渊源。 南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

三国、晋、南朝属临川郡。 临川: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因有临、汝二水绕廓,故乡临汝县。

三国时设临川郡,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临川郡易名抚州,临汝县改称临川县。 崇仁:三国、南朝、隋均属临川郡。

宜黄: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析临汝、南城部分领地,立县于宜黄二水汇合处,称名,属临川郡。 南丰:三国吴太平2年(公元257年)析南城县南部置县,属临川郡。

金溪: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以上幕镇和临咱归政乡设金溪场。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划临川归德、顺德、顺政和金溪场合成。

资溪: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设泸溪,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湖南有此县名,故改为资溪县。两晋、南北朝、隋、唐均属临川郡。

黎川: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析南城县东南乡置一新县,故曰新城县。属抚州。

六、江西的历史

江西历史: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订功斥嘉俪黄筹萎船联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 *** 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 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七、从历史到现在,抚州和临川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公元23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隋文帝开元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实现全国统一,废郡扩州,平陈总管扬武通奉命安抚临川郡一带,将临川郡改为抚州。

纵观历史,古临川治属相当于现在抚州市的绝大部分,并囊括了庐陵、豫章、瓯闽部分。东连吴越,西接潇湘,南控闽粤,北襟江湖,横跨吴、越、楚三地,为古代通往闽粤沿海地区的要冲。这里,地气殊异,山川炳灵,林奇谷秀,水绕川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江山形胜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贾常行。荆楚、吴越文化交汇于此,中原、闽粤文化滋润其中。秀美的风光,发达的农业,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灿烂的“临川文化”。

八、江西抚州市是个什么样的市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上中游。

地处东经115°35′~117°18′、北纬26°29′~28°30′之间。东邻福建省建宁县、泰宁县、光泽县、邵武市,南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宁都县,西连吉安市永丰县、新干县和宜春市的丰城市,北毗鹰潭市的贵溪市、余干县和南昌市进贤县。

南北长约222公里,东西宽约169公里,总面积18816.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27%。 2004年底,总人口37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2万人。

市人民 *** 驻临川区。 邮编:344000。

行政区划代码:361000。区号:0794。

拼音:Fuzhou Shi。 [编辑本段]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日照偏多;春季罕见高温,局部强对流;夏季台风暴雨,部分内涝;秋季较严重干旱。

全市重度春分寒;崇仁县遭受强对流袭击,损失严重;高温高湿造成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大面积 发生;农作物遭受较严重秋旱危害。? 年平均气温16.9度(资溪)~18.88度(广昌),偏高0.3~0.8度,极端最低气温为资溪零下 7.5 度,极端最高气温为金溪39.6度;年降水总量1421毫米(南丰)~1630毫米(黎川),偏少0.7~ 1.7成;年日照时数1463小时(资溪)~2119小时(金溪),偏多99~439小时。

话说抚州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辖10县1区,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市 *** 所在地临川区人口近100万。

抚州“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东邻福建,南接赣州市达广东,西近京九铁路,北临鄱阳湖,离省会南昌仅9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鹰厦、浙赣、向乐铁路,320、316、206三条国道、昌厦一级公路、以及京福、沪瑞高速公路在抚州交汇通过。

向莆铁路、抚吉、济广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中。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抚州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抚州素有“赣抚粮仓”之称,是国家区域性商品粮基地。抚州农业特色产品众多,南丰、广昌、崇仁、临川分别为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蜜桔之乡、中国白莲之乡、中国麻鸡之乡、中国西瓜之乡。

抚州森林覆盖率61%,是江西的主要木竹产区。抚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有40多种,铀矿储量为亚洲第一。

抚州山奇水秀,是有待开发的江南旅游胜地,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0多处。 抚州自古就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经千年岁月孕育生成的“临川文化”,是江西历史上两大支柱文化之一。

王安石、曾巩、汤显祖、陆象山、晏殊、晏几道等名儒巨公,是抚州历史上辈出的贤才。新中国成立后,抚州秉承光大“临川文化”崇文好学的优良传统,成为教书育人的一块沃土,基础教育水平长期居于江西省前列,其中少年大学生当中有19%当属抚州。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自然特征] 抚州东南西三面环山,武夷山脉逶迤东南,雩山山脉绵延西南,地势南高北低,渐次向鄱阳湖平原地区倾斜。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岗地、谷地广布,河川平原开阔,土地连片集中,抚河水系网及全境。

境内海拔大于500米,相对高度2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3673.4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9.52%;海拔100~500米,相对高度50~300米的丘陵面积11807.4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2.75%;海拔小于100米的岗地、平原3336.0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7.73%。 抚州区域河流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

水系完整,河道密布,溪流不断,水流量大,含沙量少,水能资源丰富。全市河流分抚河、信江、赣江三支水系,有大小河流470条。

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干流总长350公里,流经境内广昌、南丰、南城、金溪、临川5县区,抚河水系在抚州市集水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4.6%,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5.9亿立方米。信江支流泸阳河、白塔河分布于资溪、金溪、东乡3县。

赣江支流乌江水系网及乐安,梅江水系网及广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各7.5%和0.24%。由于大小河流切割,长年冲积,逐渐形成峡谷沃土,赣抚平原即由此形成。

市境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寒冬日出则暖,盛夏雨过便凉。

1月份平均气温5℃,7月份平均气温29℃。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雨量1735毫米,无霜期平均在27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780小时,很适宜农作物生长。

相关阅读

  • 巴克特里亚(巴克特里亚语)
  • 香港手机号码格式(香港手机号码格式不正确怎么办)
  • 大红袍茶叶多少钱一斤(大红袍茶叶多少钱一斤?)
  • 中立的英文,保持中立的英文
  •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 后鼻音的字有哪些(前鼻音后鼻音的字有哪些)
  • 不揣浅陋(不揣浅陋下一句)
  • 皮里阳秋是什么意思(皮里阳秋意思成语)
  • 清宫后多久可以同房,子宫清宫后多久可以同房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