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分别简述比丘阿罗汉菩萨的含义?
比丘大意是指勤苦的意思。
阿罗汉指有成就的修行者,有受世间供养的意思。
菩萨是广利有情的意思。
不完全确定还有其他意思没
比丘跟比丘尼分别是什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比丘是指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尼指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比丘与比丘尼都是属于佛教用语中梵语的音译词,比丘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比丘是出家修行人的称谓。在汉传佛教里,常称比丘为沙门或僧人。沙门也是在古印度就有,其它各教派,凡出家者皆称沙门,意为“止息一切恶行”。但是,唯有佛教传入中国,故沙门便成为佛教出家的专用名词。
本指婆罗门教达到人生第四阶段的遍历修行者,在古印度时此名称就已经存在。佛教兴起盛行后,比丘则用来指称托钵的修行者,意译则为乞士。除了乞士外,另还有怖魔、破恶等义。
扩展资料:
佛陀出家后,其父净饭王多方劝阻无效,于是派五位亲信与佛陀一起苦修。佛陀离开他们独自悟道,他们在鹿野苑继续苦修。佛陀悟道后,在鹿野苑向五人第一次说法,其听法后出家遂成比丘。
这五位最早为佛陀所劝度的比丘,即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即“五比丘”。“比丘”加个“大”字,含二义。一者方便说为万二千比丘,根机深厚,影响力大,地位尊贵;二者从根本来讲,这些比丘都是回小向大,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比丘
百度百科-比丘尼
比丘是什么意思
分类: 社会民生 宗教
问题描述:
好象和宗教有关啊?
解析:
男子出家进入佛教教团,受具足戒且满二十岁以上的修行僧。原语bhiks!u(梵语)或bhikkhu(巴利语),是由梵语‘求乞’的动词bhiks! 转化而来的名词,意指托钵僧。中国将此字音译作比丘、苾刍等;意译作乞士、除士等。在印度,一般称出家以后游历各地者为 *** 僧(梵parivra^jaka,巴paribba^jaka),或称沙门(梵s/raman!a,巴saman!a)。
在印度,比丘或沙门的生活型态是∶须遵守一定的戒律,护持三衣一钵,乞食自活,住于阿兰若处,少欲知足,离诸世俗烦恼,精进修道,以期证得涅盘。《杂阿含经》卷四云(大正2·27a)∶‘所谓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中略)于功德过恶俱离,修正行,其心无所畏,是则名比丘。’而所谓戒律,依各部派所传而有数目上的不同,《四分律》戒本认为须受二百五十戒。
有关比丘的语义,《大智度论》卷三列有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及怖魔等五义,其文云(大正25·79c)∶
‘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为乞士。(中略)复次,比丘名破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复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故名比丘。复次,比名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着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盘。’
又,《维摩经略疏》卷一更出除馑之义,谓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馑乏。
关于比丘的种类,《十诵律》卷一及《俱舍论》卷十五认为有四种,即∶
(1)名字(名想)比丘∶仅有其名,而行为不如其实者。
(2)自言(自称)比丘∶用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者,或指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自言我是比丘之贼住比丘。
(3)为乞(乞丐)比丘∶从他乞食故名,如婆罗门从他乞时,亦言我是比丘,是名为乞比丘。
(4)破烦恼(破惑)比丘∶能知见、断诸漏结缚烦恼、拔尽根本的比丘。
此外,《四分律》卷一举出名字、相似、自称、善来、乞求、着割截衣、破结使等七种比丘,《大宝积经》卷一一四列有阿兰若、乞食、畜粪扫衣、树下、冢间、露处等六种比丘。
国人常将比丘称为僧人或和尚。实则这三个词汇原意并不相同。‘僧’是梵语san%gha的音译,具云‘僧伽’,指僧团而言,是对出家众(团体)的称呼。‘和尚’是由梵语up-a^dhya^ya辗转讹译而来。原意指有德望的出家人,或对自己的师父的尊称,故又译为亲教师。与比丘一词,涵意不同。
「比丘」有三种含义
比丘有三个意思。
一个是乞士,乞食来滋养这个色身,乞法来长养他的慧命;一个是叫破恶,就是破我们贪瞋痴的烦恼之恶;一个是叫怖魔,因为六欲天最高一层「他化自在天」的天魔,执著于整个欲界为他所掌控,他认为这是真实不虚属于他的东西,他住在有的这种执著中。
可是比丘是修空法,无为法,出世法的,特别是在一个比丘受戒的时候,跟空性,心性相应的时候,空有之间会产生碰撞,碰撞的时候对于有的撼动,显现在现象中,魔宫就会震动,魔就会生恐怖心,所以叫做怖魔。
一个出家人,受了具足戒才能称之为比丘。另外还有两条意思,一个叫做净戒,一个叫做净命。净戒就是持戒清净的意思,净命就是以正当的方式乞食来活命。
大家可能会觉得净命,难道还有脏命吗?不干净的命吗?有,叫做邪命。什么叫做邪命?
邪命第一种叫做什么呢?诈现异相。就是在人多的地方,他给你显现这个怪相异相。
我有一次在五台山拜山的时候,不知道哪儿来一和尚,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尚,盘腿坐在台阶上,就这么手一挥,就跟登基了,君临天下似的说,汝等下界凡夫怎么怎么样儿,就开始在那儿念叨。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人很有本事,了不起,有的真把他当作神人去供,这就叫诈现异相,狡诈的诈。这是一种邪命活。
再一个就是自说功德,自己天天说我每天磕了多少头,拜了多少,做了多少功德等等这些,不断地说,加强别人的印象。
还有一个就是占相吉凶,就是掐盘算命看相,以这种过日子。
再有一种就是高声现威,诈现威仪,人多的时候他就表现出特别的威仪。现在不是有的时候弄个百纳衣穿着嘛,要知道那个百纳衣有的时候比我们现在这个衣服还贵,因为他要裁剪呀,这些都是属于高声现威,就是大喊一声,出点儿怪音等等这一些。
再一个就是「说所得利以动人心」。比如有一个同修今天给我供养了一套短褂,我就到处去说,谁谁给我供养了短褂,那别的居士听到就说,师父那您需要长褂吗?我也供养您一件。这就叫做说所得利以动人心。
真正的这种邪命,像在戒律严格讲的话,什么仰口食,维口食,方口食,就是巧言攀缘,交结权贵,左右逢缘,仰观星象,看天吃饭,包括给人看病等等这些全属于邪命过活,比丘唯一的正命就是托钵乞食。
到了咱们汉传佛教,现在也没有「托钵乞食」的环境资粮了,可以说比丘终日就是持戒修道,只为了修法弘法,你一切的世间法都属于置身产业,对一个修道人来讲全部属于邪命,所以这才叫比丘的资格。
比丘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意思为: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瞋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生脱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众生皆为魔子魔孙,永远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却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大家都很认真修行,不为天魔外道所扰乱,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故谓之怖魔。
请问佛教中比丘是什么意思
比丘是梵文音译,是指已经受戒了的男众出家人,我们现在一般都是叫和尚,也行。
比丘尼也是梵文音译,就是指已经受戒了的女众出家人,我们一般称尼姑是不对的!因为尼姑有贬低的含义,属于三姑六婆里,所以不能称女众出家人为尼故,也不能直接叫某某比丘尼,这样不尊重,因称尼师,或者直接称师父也可以!
在佛经里,一律都是称比丘,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