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什么意思
意思是:虽然佛尚未寻到(也寻不到),但“水流花开”则喻示了对我执法执已经有所破除的消息,“水流花开”,是一无欲非人的声色之境,水正流、花正开,非静心谛视无以观,观者正可以藉此境以悟心。
白话释义:
山中空无人迹,但水自流花自开(不因人力而改变);但纵有万古长风,对特定的人来说重要的不过是一朝岁月而已。
原文:
“颂曰:饭食已毕,璞钵而坐,童子著供,吹禽发火。我作佛事,渊乎妙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出处:
宋·苏轼的《十八大阿罗汉颂》中的第九尊者颂。
意境:
应是借景抒情,以无生无息存在的宁静的自然,非常美妙的意境,来衬托人生的朝夕变化。自然的水、花万古自处空山,而人生重在一朝一夕。
扩展资料:
《十八大阿罗汉颂》与苏东坡:
有一日,苏轼的诗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字鲁直)路过苏州,特地来看他。
苏东坡很高兴,在府中设宴,同时请来诸多好友相陪。
正当大家喝得有点忘形时,有人提议说,今日鲁直兄到来,苏公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们何不乘兴夜游虎丘,也免得让鲁直兄留有憾事。
这一提议甚合众意,于是一行人乘着酒兴,勾肩搭背,缓行来到了虎丘。上过宝塔,听过了远处枫桥边夜半传来的钟声后,又逶迤进入了罗汉堂。
在罗汉堂,苏东坡细细地观看着墙上挂着的十六罗汉像,突然心血来潮,指着画像对众宾客说道:“这十六罗汉能尊位名刹,供人祀奉,全仗庆友尊者著书,玄奘法师译传。
现信众光供奉他们,也真有点不公,何不将庆友、玄奘也立于罗汉之列,一者光大他们的功绩,二者也好合佛门'九九归真’之说”。
大家齐声说好。
于是,苏东坡请寺院主持拿来“文房四宝”,请鲁直泼墨作画,自己题字。由于两人都喝醉了,鲁直画的像就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那样。苏东坡也随手而题,也成了现在所叫的名字。
由于鲁直的画真是超尘脱俗,苏东坡的字实在飘逸潇洒,成了当时人们争相临摹的珍贵模本,于是,人们就将错就错,将其沿用流传了下来,而且一沿用就是千百年。于是,这十六罗汉也就变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十八罗汉。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一瞬已是永恒”是出自于哪里?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一瞬已是永恒”整句话出自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其中“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一句引用出自苏轼的《十八大阿罗汉颂》中的第九尊者颂,第九尊者即戍博迦尊者,亦称为开心罗汉,整句为“颂曰:饭食已毕,璞钵而坐,童子著供,吹禽发火。我作佛事,渊乎妙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扩展资料
《明朝那些事儿》源自历史记载书籍《明史》。当年明月在反复研究《明史》等正史史料的基础上,探寻晚明三大著名疑案等历史真相并使用现代的方式阐述了明朝发生的事,它结合着一些档案、笔记、野史、碑刻等,以各地发现的墓志而论对历史的空白进行填充。
在网络和出版界,有关明朝历史的图书和话题接连不断: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十年砍柴的《皇帝、太监和文臣:明朝政局的三角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明十七帝疑案》的毛佩琦也出版了《明朝顶级文臣》、《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等书籍,甚至在2006年8月份举办的北京书展上,毛佩琦、当年明月、十年砍柴三位作家联手举办中国人需要重新认识明朝主题活动,详细解读明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那些事儿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意思
意思:缜密的诗像水流花开,又如阳光下的露珠欲滴。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出自唐代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缜密》
全诗: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译文:
作品里确实有真切的形貌,读起来细密而不见痕迹。诗歌的意象层层浮现,大自然已变为神奇。缜密的诗像水流花开,又如阳光下的露珠欲滴。主要的思路越是悠远,文笔的运行更要舒缓。用语不可繁琐,立意切勿板滞。作品如春天的一篇碧绿,又好似月光和白雪交辉。
扩展资料:
《诗品二十四则》赏析:
盛唐诗歌各种美学风格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司空图对诗歌艺术多样化的审美追求,是盛唐诗人的审美理想在诗学理论上的集中反映,它所描绘的二十四种诗歌风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诗歌的意境创造,对唐以后的美学和诗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十四诗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在理论上已经步入成熟。在中国近古文学史上标榜“性灵”与“神韵”的两个重要流派,都从《二十四诗品》中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