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
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抚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四德意思是说女子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要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既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扩展资料: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一词最早见于《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
对三从四德,首先应该看到,这些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内外尊卑界限明确规定之后,才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
而四德是女性实践三从道德目标必须具备的礼仪、风度修养和操作技术,三从道德的教戒劝誉、四德修养的提倡培训,和七出条规的威吓惩罚交互作用,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妇女之美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什么意思
封建礼教束缚 妇女 的 道德 标准 之一 。
成语出处: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 妇言 、妇容、妇功。”
成语例句: 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 三从四德 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
繁体写法: 三従四惪
注音: ㄙㄢ ㄘㄨㄙˊ ㄙㄧˋ ㄉㄜˊ
三从四德的近义词: 逆来顺受 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隐忍而不抗争 媳妇并不是逆来顺受的女人,只会给这位婆母碰钉子 百依百顺 不论要什么,说什么,都依从,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
三从四德的反义词: 倒行逆施 做事违反常理,后多指做事违背正义和时代潮流 大逆不道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大逆不道,为天下所不容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he three obediences obey her father before marriage, her husband when married, and her sons in widowhood and the four virtues 其他翻译: 法trois obéissances (à son père,à son mari et à son fils) et les quatre vertus (de chasteté)
读音注意: 从,不能读作“chónɡ”。
写法注意: 四,不能写作“寺”。
“三从四德”是什么意思?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
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扩展资料
对“三从四德”,首先应该看到,这些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内外尊卑界限明确规定之后,才有了要求妇女从父、
从夫、从子,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从男性的“三从”道德规范。而“四德”是女性实践“三从”道德目标必须具备的礼仪、风度修养和操作技术。“三从”道德的教戒劝誉、“四德”修养的提倡培训,和“七出”条规的威吓惩罚交互作用,
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妇女之美德。随着时代的推移,父权对妇女的控制逐渐让位于夫权,夫家利益高于父家的利益,对妇女更强调缄默和牺牲,条规也更加具体繁细,妇女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更多。
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意思 三从四德的意思
1、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到解放前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2、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