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饹馇的来源
饹馇是河北唐山创造的小吃,但饹馇名称却是来源于慈禧太后的命名。而在唐山的民间对“饹馇”一词的来源却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椐说当清王朝在遵化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咯扎,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 咯扎’。”咯扎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咯扎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咯扎的身价也大大提高。
炒饹馇的做法
饹馇的主要原料为黄豆或者绿豆,以绿豆的为最佳,口感及其营养价值都优于别的豆类。首先把绿豆用水发泡,漂掉豆皮,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慢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这样做的饹馇清香诱人,富有韧性,拎起来不坏,折上也不会裂纹。
【菜 名】醋溜大饹馇
醋溜大饹馇。
【推荐理由】
绿豆饹馇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符合现在人们倡导的食疗合一,饮食养生的要求。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道醋溜大饹馇是怎么做的吧。
主料:本地大饹馇
辅料:蒜末、香葱末适量。
调料:食用油、盐、蒜片、醋、酱油、淀粉。
【做 法】:
1. 热锅凉油,把切成菱形块的大饹馇放入锅中煎制两面金黄,这样大饹馇在后面的制作中不会碎而会更香。
2. 锅烧热放入底油,蒜片煸香。
3. 加入酱油。
4. 放入汤、盐、醋。
5. 烧开之后放入提前煎好的大饹馇。
6. 待大饹馇炒开之后浇上水淀粉。
7. 淋上明油出锅装盘。
8. 撒上蒜末和香葱葱末即可
【注意事项】:
一定要选择绿豆做成的大饹馇,劲道口感好。
一定要煎制两面金黄,在后期的制作中才不会碎,并且这样做出来的大饹馇更香。
【菜品特点】:酸度适中有益软化血管、软嫩、老人孩子都可以食用。
饹馇制作配方
用料
饹馇 一块蒜沫 两瓣韭菜 三四根生抽、鸡粉、十三香 适量耗油、盐 适量肉 放一点湿淀粉 适量
大饹馇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饹馇切三角块,韭菜切小断
步骤 2
准备好材料
步骤 3
起锅烧油,放肉变白后加五香粉生抽老抽放水,烧开后加入鸡粉、盐,放饹馇烧开两三分钟加韭菜加耗油淋入湿淀粉拌均匀即可
饹馇的家常做法
饹馇是京津冀地区的一种小吃
可以做成汤菜,也可以炒着吃
之前鱼鱼发表了上汤饹馇的菜谱可供参考
这次是炒饹馇啦
材料
主料:饹馇100g;
辅料:油适量、盐适量、鸡精适量、葱适量、豆芽100g、菠菜50g、韭菜50g、鸡蛋1个
炒饹馇
1
饹馇切成菱形块
2
韭菜洗净切成段
3
菠菜洗净切成段
4
豆芽洗净
5
锅内放油,炒熟鸡蛋,盛出备用
6
锅内再次放油,放入葱花炒香,放入豆芽翻炒
7
放入菠菜翻炒
8
加入饹馇翻炒一下
9
加入鸡蛋翻炒均匀
10
加入韭菜翻炒几秒,调入盐和鸡精,关火
小贴士
饹馇本身就是熟食,所以不必炒太长时间,发现变软立刻调味出锅
饹馇的工艺
其实,饹馇原本是老百姓粗粮细做的产物。唐山地多,盛产绿豆。人们把精选的绿豆磨成豆瓣,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这样做的饹馇清香诱人,富有韧性,拎起来不坏,折上也不会裂纹。
具体步骤:
1、黄豆面、面粉1:2混合,分两次打入两个鸡蛋,温水拌开;
2、将1分次用电饼铛摊成薄饼;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平底锅或者尖底锅都可以。将锅烧热,用生猪皮将锅擦一层油润滑防粘锅。舀一勺豆面稠液到锅中立即用勺子打成面糊(估计达到7成熟),用铲子将面糊摊开成薄片,锅底下加火,当容易起边的时候出锅。
3、猪肉切碎,大葱切末,混合后放入调味料拌匀;
4、将肉馅放在薄饼上,然后卷起,末尾用稀面粉粘住;
5、放入油锅内炸至金黄;
6、食用时切斜块复炸或者煎炒均可。
时至今日,使用高豆面含量的饹馇已经在市场上难以找到,假冒或者劣质的产品使用2/3以上的小麦面粉(白面)和食品色来生产。真正的特色饹馇应该采用豆面(绿豆面或者红豆)为主材,略加白面来增加饹馇的柔韧性,黄色的来源应该是全部采用姜黄。姜黄除了产生黄色,还有特殊的气味和味道,缺了姜黄的色味,饹馇就大打折扣了。姜黄中含有的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的功效,所以使用姜黄的饹馇具有保健作用。
饹馇保质期是多久
3天左右。
饹馇属于面制食品,由于未添加防腐剂保存时间较短,只有三天左右。
饹馇又称咯扎、搁着、隔着,是一种河北唐山的面食小吃,由豆面做成,似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是当地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