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生态学中群丛与群系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群丛是一种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群丛则是在一个大群落中连续聚集很多小群落而形成的一种群体,生态学上称之为群丛。
群系,是指为某些生态因素所制约的、由于一定生长型在其中占优势而具有特殊生活要求和典型构造的那些植物群聚。
丛可以组什么词
花丛[huā cóng]
丛生在一起的花:蝴蝶在~中飞来飞去。
树丛[shù cóng]
丛生的树木。
蚕丛[cán cóng]
1.相传为 蜀 王的先祖,教人蚕桑。《艺文类聚》卷六引 汉 扬雄《蜀本纪》:“蜀 始王曰 蚕丛,次曰 伯雍,次曰 鱼凫。”唐 李白《蜀道难》诗:“蚕丛 及 鱼凫,开国何茫然。”
丛丛[cóng cóng]
形容人或物聚集的样子。五代 齐己《闻落叶》诗:“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清 龚自珍《京师悦生堂刻石》:“若夫草莽市井之人,丛丛而蝨蝨,不出於 黄 炎,其先未尝有得姓受氏之荣也。”
灌丛[guàn cóng]
1.矮树或丛林。
群丛[qún cóng]
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为同类群落的联合。
人丛[rén cóng]
聚集在一起的很多人。
英美学派早期的群落分类有哪些?
英美学派是根据群落动态发生演替原则来进行群落分类的。代表人物是Clements和Tansley。有人将该系统称为动态分类系统。他们对顶级群落和未达到顶级的演替系列群落,在分类时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建立了两个平行的分类系统(顶级群落和演替系列群落),因而称该系统为双轨制分类系统。
该系统中,群系是高级的基本分类单位。他们认为:群系是气候的产物,并受气候的控制。它是占据着一定生境或者一定土壤类型的顶级群落,或者是与一定气候相联系的演替顶级群落。如果地球上不同大陆上的群系,优势种具有相似的生活型,则这些群系就组成一个泛顶级。
该系统的群系与我国的植被型大致相当,外貌相似和具有相似环境条件的群系联合成群系型,与我国的植被型组相当。群丛是中级分类单位,是指大气候范围内的亚气候所决定的顶级群落,大致相当于我国所用的群系或植被亚型。
群丛之下分为两种:单优种群丛和群丛相(或称亚群丛)。单优种群丛是指只有一个优势种的群落,该群丛生境比较均一,变化幅度小。群丛相是指具有一个以上优势种的植物群落,用共优种的署名来联合命名,如Stipa—Aneurolepidium群丛相。它们大体上相当于我国的群丛、亚群丛。
组合是在单优种群丛或亚群丛内,一个或若干个次优势种所构成的群落的局部集合体。组合及其以下的分类单位已不是群落了,而是群落内部的结构单位。
演替系列群落的分类方法与上述顶极群落分类系统基本相同,它们是未达到成熟和稳定的演替系列群落,因此没有群系以上的高级分类单位。
单优种群丛是什么概念?
单优种群丛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类型概念之一,也称为优势种植物社会、优势种群落。F.E.Clements把具有优势种的顶极群落以及G.E.Durietz把多层群落的成层之一的均质的(至少具有相同的优势种)稳定群落各给与单优种群丛的定义,但一般则认为多层群落的某一层(普通为最上层)为优势种聚集的群落就是单优种群丛。因此,把单优种群丛看做最上层具有同一优势种的几个基础群丛的综合较为适宜。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有哪些
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有三级,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级分类单位之上,各设一个辅助单位,之下设亚级。分类系统为:植被型组(如阔叶林)、植被型(如常绿阔叶林)、植被亚型(如典型常绿阔叶林)、群系组(如青冈林)、群系(如青冈、红楠林)、亚群系(大多数无)和群丛(青冈、红楠—短柱柃—狗脊群落)。
我国的植物群落分类是怎么样的?
我国生态学家在《中国植被》一书中,参照了国外一些植物生态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采用了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方法,贯穿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生态环境等特征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所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亚群系群丛组群丛亚群丛植被型凡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植被亚型。这种层片结构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基质条件的差异而引起。例如,温带草原可分为3个亚型: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例如,凡是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都可归为大针茅群系。以此类推,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红沙群系等。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将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三级和四级)近似或生境相近的群系可联合为群系组。如落叶栎林、丛生禾草草原、根茎禾草草原等。
在生态幅度比较宽的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群系。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划出:羊草+中生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生长于森林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或典型草原带的沟谷黑钙土和暗栗钙土;羊草+旱生丛生禾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生于典型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栗钙土;羊草+盐中生杂类草草原(或称羊草盐湿草原),生于轻度盐渍化湿地、碱化栗钙土、碱化草甸土、柱状碱土。对于大多数群系来讲,不需要划分亚群系。
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有如植物分类中的种。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如羊草+大针茅这一群丛组内,羊草+大针茅+黄囊苔草原和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都是不同的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丛联合为群丛组。如在羊草+丛生禾草亚群系中,羊草+大针茅草原和羊草+丛生小禾草(糙隐子草、落草)就是两个不同的群丛组。在群丛范围内,由于生态条件的某些差异,或因发育年龄上的差异往往不可避免地在区系成分、层片配置、动态变化等方面出现若干细微的变化。亚群丛就是用来反映这种群丛内部的分化和差异的,是群丛内部的生态-动态变型。
根据上述系统,我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50多个群系,至少几千个群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