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1399年(1399年属什么生肖)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1399年靖难之役是怎样发生的?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这是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在《皇明祖训》中说的。他规定了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就因为这句话,使燕王朱棣有了举兵抗击朝廷,夺取皇位的借口。

由农民起义领袖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一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王。他把自己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亲王,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王室。朱元璋是这样说的: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从全国来看,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腹里,二是边塞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如,北平的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元朝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藩王势力的膨胀,势必构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在朱元璋大封诸王的时候,有个叫叶伯巨的人指出,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怕会酿成汉代“七国之叛”、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朱元璋不但听不进劝告,反而把叶氏抓进监牢,囚死狱中。这对朱元璋来讲也算是一种讽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很是伤心,于是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长子早亡)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炆即帝位。朱允炆在做皇太孙时,就对诸藩王不满,曾与他的伴读黄子澄商量削藩对策。即帝位后,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并令诸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利益的纷争使皇族内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各诸侯王均对朝廷政策不满,蠢蠢欲动。为了把握燕王的动向,建文帝朱允炆命令将臣监视朱棣,并乘机逮捕之。朱棣得到这一消息,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

由于朱元璋时期,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朱棣便以此为理由,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朝廷。并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蒙蔽小皇帝对付皇叔,离间皇族感情,危害朝廷,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清君侧”便成为朱棣起兵反叛的借口。所以,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争为“靖难之役”。

在战争的前两年(1399~1401年),燕王朱棣所率军队与朝廷军队各有胜负,但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已无将可用。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军进入山东,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破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向南直进。在灵璧大败朝廷军队后,朱棣率军突破淮河防线,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要地,于六月初三渡江,然后直趋金陵。十三日进抵金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当上皇帝的朱棣,大肆杀戮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被整族整族地杀掉。当时的记载是:

“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有“读书种子”之谓的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九族全诛,还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873人。这次清洗极为残酷,共有数万人惨死于朱棣的屠刀之下。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尤为严重。而带来这些灾难的仅仅就是一个“清君侧”的借口。

1399年,朱柏身骑白马、跃入火中后身亡,朱允炆:他的妻妾何在?

1399年5月18日,一支商队匆匆抵达荆州,趁着夜色将湘王府团团包围。 随后,朝廷使者拿出朱允炆拟定的圣旨,将湘王朱柏贬为庶人。听闻旨意,朱柏既惊又怒,指天长叹道:

“我的哥哥已被贬为庶人,今日又要像折辱奴才一样羞辱我么,我岂能如此苟且偷生。”

朱柏说罢,纵火焚烧湘王府。在火势漫天时,朱柏穿戴整齐,纵马持弓,跃入火场,年仅28岁。朱柏死后,远在北平的朱棣终于下定决心,起兵靖难。那么,朱允炆与朱柏之间有什么矛盾,以至于逼他自焚呢?朱柏为何不像他的4位哥哥一样“甘当庶人”呢?他的死又对千里之外的朱棣产生了什么影响?

合格的藩王

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1378年,朱柏和朱椿、朱桂一起被封为大明藩王,从此有了自己的封地。在朱元璋诸子中,朱柏文武双全,写得一手好书法,极受朱元璋青睐。

7年后,15岁的朱柏迎娶海国公吴祯的女儿为妃。按照大明惯例,年满15岁的皇子就要到外地就藩。正是在这一年,朱柏离开京城,前往荆州,就任湘王。

朱柏离开时,朱元璋含泪相送。他为所有外出就藩的儿子准备了一条玉带,看着他们转身离开,玉带在身后翩翩起舞,以寄相思之情。然而,朱柏却将玉带佩戴在身前,倒退着向朱元璋告辞。在朱元璋询问他为何如此时,朱柏回道:“儿臣永远不能背着君父。”朱元璋闻言大喜,他坚信朱柏会是一个合格的藩王。

在荆州,朱柏礼贤下士,招募贤才,修建“景元阁”,校对古籍名著。而他作为藩王,也有拱卫荆州屏障的作用。当时,荆州战事不多,只有在常德作乱的少数降兵流窜到荆州。

朱柏少时就喜爱军事,弓马娴熟,尤善兵法。乱军在虎渡河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后,朱柏披挂上马,亲率两卫官军围剿。从荆州到延安,朱柏一路紧追不舍,直至抓获叛军头目。

此后多年,朱柏在荆州闲来无事,除了舞文弄墨外,就是纵情山水,骑马打猎。朱柏虽爱玩,却不像他的二哥朱樉那样折腾百姓。在荆州十几年,他与当地百姓相处和睦,深受百姓尊敬。

不愿受辱的朱柏

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驾崩,匆匆赶赴京城的朱柏却收到遗诏,不得离开封地。朱柏闻言,抱头痛哭,哀叹道:“我身为皇帝的儿子,在荆州称王,位高权重。可他病重时,我却不能在身边尽孝道,他不幸离世,我也不能亲临葬礼相送,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当时,朱柏膝下无子,王妃吴氏为他生了两个女儿,也先后夭折。而朱柏虽少年离京,却与朱元璋的感情极为深厚。因此,朱元璋亡故后,连遭打击的朱柏终于承受不住,萌生了厌世的想法。

然而,朱柏还未将想法付诸行动,他的侄子朱允炆却将目标对准了他。在朱允炆眼中,他的藩王叔叔们对他的皇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刚刚登上皇位后,他就采纳黄子澄的建议,力主削藩。

当时,朱元璋仅存的儿子中,以燕王朱棣最为年长,实力也最强。朱允炆以“燕王势大难消”为由,逐步剪除他的羽翼。

1399年,朱允炆率先向周王朱橚发难,他命李景隆以练兵为由擒拿朱橚,将朱橚贬为庶人,流放云南。而后,朱榑、朱桂和朱楩先后被废。

与此同时,朱允炆叫人伪造朱柏擅杀百姓、制造宝钞的罪证,给他扣上谋反的罪名,秘密派遣一支化装成商队的军队,潜入荆州,趁夜包围湘王府。

听闻朱允炆扣在他身上的罪名时,朱柏无奈一笑,仰天长叹。他深知,远在北方的4位兄长都相继沦为庶人,流放西南苦寒之地,没有势力、外援的自己终究难逃朱允炆的魔爪。

可朱柏是一个很有骨气的藩王,他不愿做一个苟延残喘的庶人,受尽奴才的嘲讽侮辱。因此,朱柏选择了一条保留尊严的人生归路,自尽身亡。

当朱允炆的来使欲捉拿朱柏时,他面对着东北方向,泣血大哭。哭罢以后,朱柏与家人饮酒作别,随即火烧湘王府。在火势最盛时,穿戴整齐的朱柏骑着白马,挽着长弓,跃入火海,以最惨烈的自杀方式,宣告他对朱允炆的不屑。

朱柏死后,他的妃嫔没有给朱允炆羞辱她们的机会,也相继走入火场,与他共死。

朱柏被逼自焚身亡,体现了朱允炆的残忍、好杀。作为朱元璋的儿子,朱柏与他的哥哥朱棡、朱棣极为相似。他们都是文武双全的英杰,在当地极有威望,且受到百姓的信赖。

然而,与朱棡、朱棣不同的是,朱柏不过就藩十几年,没有养成自己的羽翼。再加上他身处荆州,并没有成为朱棡、朱棣那样的地理条件。

因此,朱柏并不会对朱允炆造成多大的威胁。可在朱允炆眼中,朱柏的确是下一个朱棣的最佳人选,如果不趁他羽翼未丰时加以节制,后果必定不堪设想。

逼反朱棣

朱柏的死对朱允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英明神武的湘王,对其他藩王的震慑作用显然会更大。在朱柏死后,朱允炆还不忘抹黑他的这位十二叔,给了朱柏一个“戾”的谥号。古语说:“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朱允炆此举,显然是将朱柏彻底钉在耻辱柱上,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然而,在千里之外的北平,得知朱柏自焚的消息后,朱棣受到的影响要比朱允炆更大。朱棣深知,除了造反,朱允炆没有给他留下任何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朱柏的死,成了压垮朱棣“忠君爱国”思想的最后一根稻草。

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历经四年的时间,终于夺取了天下。在登上皇位后,朱棣怜悯朱柏无罪遭戮,改“戾”为“献”,追封湘献王,置官祠供奉。然而,朱柏无子,他的妻妾也多葬身于火海,湘献王一脉,彻底断绝了。

朱元璋一生有26个儿子,在这之中,有温文尔雅的朱标,雄才大略的朱棡、朱棣,位高权重的朱权,心思诡谲的朱橚,还有恶贯满盈的朱樉。他们的死法千奇百怪,有病逝的,有被妇人下手毒杀的,有荒淫致死的,还有炼丹身亡的,唯有朱梓和朱柏是放火自焚的。

然而,朱元璋吓死了朱梓,朱棣诛杀了朱榑,朱允炆逼死了朱柏,朱瞻基囚杀了朱橞。朱家五代人,论拿手足开刀,谁也不遑多让。

1399年的介绍

公元1399年是己卯年(兔年);明建文元年;越南建新二年;日本应永六年。发生了许多大事,8月6日——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敕修《太祖实录》等。日本应永之乱,大内义弘联合镰仓公方足利满兼发动反对室町幕府,战后足利义满确立了幕府独大的地位。

1399年的大事记

1399年七月五日(建文元年),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1399年,兰开斯特王朝建立,亨利.博林布鲁克(兰开斯特公爵)称亨利四世,是年安茹

1399年——亨利四世宣布成为英国国王。

1399年,明在直沽设天津卫 -1399年,药王庙在药都祁州(今河北安国)建立

1399年,蒙古额勒伯克汗杀卫拉特浩海太尉,立其子巴图拉为丞相。

1399年,瓦剌首领乌格齐哈什哈杀额勒伯克汗。

1399年8月12日,立陶宛大公维托尔德在伏尔斯克瓦被鞑靼首领艾迪加打败(跛足帖木儿指使)

1399年,七月,靖难兵至永平,指挥赵彝、千户郭亮、百户吴买驴等以城投降燕王朱棣;九月,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献、杨文率辽东兵(惠帝军)围攻永平,燕王自将救之。吴高等退守山海关,靖难军指挥佥事谷祥等驻县中商家堰下庄、杨家庄与辽东兵大战于团林,获马匹甚多。犒赏军士银钞和布匹。(旧志参府志)建文二年,辽东兵下昌黎。五月,指挥佥事谷祥于汀流河击败辽东兵。(旧志)建文三年五月,辽东兵围攻永平,指挥佥事吴兴旺、谷祥将其击败。当时驻守县中嵩林庄、高家庄的靖难军与辽东军对垒八十天,百户陈华阵亡于良儿庄(旧志);十一月,辽东总兵官杨文进攻水平(明史);是月燕王府评论战守永平功绩。军士普升一级。(旧志)建文四年五月,辽东兵又攻永平,指挥佥事谷祥引兵过小河至十八里铺击退辽东兵。论功普升一级。

1399年(明建文元年)4月,废齐王

1399年 十月,燕王朱棣袭取大宁,挟迫宁王及其眷属归北平

相关阅读

  • 真菌有细胞壁吗,酵母菌有细胞壁吗
  • 电信卡激活流程,电信卡激活流程图片
  • 玫瑰红(玫瑰红怎么调出来的)
  • 龙舞(龙舞九天)
  • 齐家治国(齐家治国平天下谁说的)
  • 马桶水箱漏水(马桶水箱漏水怎么修图解)
  • 大理简介(大理简介导游词)
  • 大专英文(大专英文作文)
  • 词组是什么意思,向心词组是什么意思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