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皇帝的名字读音,要有声调
1、太祖:朱元璋zhū yuán zhāng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2、惠帝:朱允炆zhū yǔn wén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3、成祖:朱 棣 zhū dì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 等
4、仁宗:朱高炽zhu gāo chì
朱高炽(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5、宣宗:朱瞻基zhu zhān jī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6、英宗:朱祁镇zhu qí zhèn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7、景帝:朱祁钰zhu qí yù
朱祁钰(1428年—1457年3月23日),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8、宪宗:朱见深zhu jiàn shēn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9、孝宗:朱佑樘zhu yòu táng
朱祐樘 (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10、武宗:朱厚照zhu hòu zhào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11、世宗:朱厚璁zhu hòu cōng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即明世宗,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12、穆宗:朱载垕zhu zài hòu
朱载垕(1537年-1572年),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 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13、神宗:朱翊钧zhu yì jūn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4、光宗:朱常洛zhu cháng luò
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即明光宗(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因在位仅一个月,故又被称为“一月天子”。
15、熹宗:朱由校zhu yóu xiào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
16、思宗:朱由检zhu yóu jiǎn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扩展资料:
明朝君主主要列出了开国皇帝、明朝(含南明)统治君主、追尊未实际统治的皇帝,以及南明各监国宗室。历史跨度为1368年-1644年。
1、太子朱标原谥号“懿文”,其子朱允炆即位后为其尊上皇帝之庙号、谥号、陵号(均已不可考)。靖难之役后各项尊号被成祖一应废除,复称“懿文太子”,并对懿文太子父子多有诋毁。后,明安宗、清高宗先后为懿文太子平反,追复其皇帝尊号。
2、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后否定建文帝的正统性,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预定改次年为永乐元年,对其大加诋毁。建文帝的姑父,宁国公主之夫,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为其发丧,谥号“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但未被永乐帝采纳。之后明朝历代皇帝都拒绝追复建文帝的帝号。后,明神宗恢复“建文”年号。安宗为其平反,上庙号、谥号。清高宗再为其平反改谥。
3、朱棣原庙号是“太宗”,以后世宗改为“成祖”,原庙号不再使用。
4、景泰七年,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为帝,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死后谥号“戾”。后,宪宗追复其皇帝谥号并改其王陵为皇陵,安宗追复庙号并改谥,清朝后多用宪宗所定谥号。
5、明睿宗为世宗生父,本为兴王,谥号“献”。世宗即位后,通过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成功为生父争得皇帝尊号,为其尊上庙号、谥号,改其王陵为皇陵。
6、清朝对明思宗多不称庙号,只称谥号。
7、甲申之变后,皇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所获,封为宋王,李自成兵败后吴三桂奉其还京,请求清摄政王多尔衮立其为明朝皇帝,年号“义兴”,不允,携慈烺逃走,后无记载,或曰死于陕西。安宗为其上谥号,监国鲁王朱以海更追谥其为皇帝。另有说法,南都太子案中被处死的“假太子”其实正是朱慈烺本人,但多数史书不认同这种说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朱由校”的名字怎么念?
按常理,我辈读朱由校多半读为朱由校(xiào
);
但是分析之下认定朱由校当读为朱由校(jiào)。
查校字可知,
一jiào可解为:订正,改正;考核,考察;较量。对抗;抗衡。计较;考虑。
二
xiào可解为: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校,教学之宫。
如按xiào之读音,则朱由校之名毫无意义。
但凡皇子皇孙其名字万万不可随意为之,随意起之,必定端详仔细。而唯一可觅朱由校名字来历之痕迹者,便是朱由检之名字,可作参考。
查检字:法式,法度;品行;节操;约束,限制;考查,察验;拣选,挑出
;翻阅,查阅
;收拾,整理
。
则校、检意思相近,颇符合起名字之逻辑。
故,一般认为当读为朱由校(jiào)。
“朱由校”的名字怎么念?
jiao理由见他兄弟朱由检,“检校”是连着的,古人起名有讲究。
朱由校读jiao还是xiao?
朱由校的“校”读jiao。
朱由校的“校”读jiao,第四声。“校”是个多音字。明熹宗朱有校是明代的第十五位皇帝,他非常喜爱木雕,朝政之事多有疏忽,宠信宦官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一个字,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雪茄(jiā),番茄(qié);膀(bǎng)大腰圆,膀(pāng)肿;复辟(bì),辟(pì)谣。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多音字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
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朱由校的“校”读jiao,第四声。“校”是个多音字。明熹宗朱有校是明代的第十五位皇帝,他非常喜爱木雕,朝政之事多有疏忽,宠信宦官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
明朝皇帝的名字都怎么读啊
太祖朱元璋zhū yuán zhāng(1328-1398)
惠帝朱允炆zhū yǔn wén(1377-1402)
成祖朱棣zhū dì(1360-1424)
仁宗朱高炽zhū gāo chì(1378-1425)
宣宗朱瞻基zhū zhān jī(1398-1435)
英宗朱祁镇zhū qí zhèn(1427-1464)
景帝朱祁钰zhū qí yù(1428-1457)
宪宗朱见深zhū jiàn shēn(1447-1487)
孝宗朱祐樘zhū yòu chēng(1470-1505)
武宗朱厚照zhū hòu zhào(1491-1521)
世宗朱厚璁zhū hòu cōng(1507-1566)
穆宗朱载垕zhū zài hòu(1537-1572)
神宗朱翊钧zhū yì jūn(1563-1620)
光宗朱常洛zhū cháng luò(1582-1620)
熹宗朱由校zhū yóu xiào(1605-1627)
思宗朱由检zhū yóu jiǎn(1610-1644)
朱由校读jiao还是xiao
朱由校的“校”读jiao,第四声。“校”是个多音字。明熹宗朱有校是明代的第十五位皇帝,他非常喜爱木雕,朝政之事多有疏忽,宠信宦官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魏忠贤引诱朱由校玩乐,使朱由校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魏忠贤则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
历史评价:
朱由校在位期间,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则荼毒妃嫔,而朱由校却不加规制。魏忠贤遍树党羽,排斥异己,尤其将东林党人视作眼中钉,必欲除尽。而熹宗丝毫不觉,连高官杨涟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
他对自己的亲人可谓不错。由于他对张皇后的爱惜,使得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以及客氏始终不能动摇皇后。临终之际,他毅然传位给弟弟朱由检,同时嘱咐朱由检善待张皇后,颇有情义。
林洛:熹宗最大的特长就是做木匠活,并且真是一手好手艺。到了醉心于木匠活的地步。如果他是个木匠,倒也还称职,可是他偏偏是皇帝。熹宗又是另外一个匪夷所思的皇帝。他对明朝最大的“贡献”就是重用了魏忠贤来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