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tan2/π等于多少
- 2、tan2分之兀等于多少
- 3、tan(π/2)=
- 4、tan2分之兀等于多少?
- 5、tanπ/2是多少?
tan2/π等于多少
如果是π分之2的话这个基本不会涉及,直接写π分之2就行。
tan2分之π无意义,也就是不存在。
tan(α+π/4)
=(tanα+tanπ/4)/(1-tanαtanπ/4)
=(1+tanα)/(1-tanα)
tanp=-tan0=0 sin3p/2=-sinp/2=-1 p圆周率
扩展资料:
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设α为任意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ec(π+α)=-secα.
csc(π+α)=-csc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诱导公式
tan2分之兀等于多少
tan2分之兀等于无穷大。
tan是正切函数,正切函数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并且是直角三角形可以知道,邻边所对的角是90度的直角,所以2分之π即90度的角的正切值是没有意义的。将正切函数的图像画在坐标轴中可以发现,它在负2分之π到2分之π的函数图像是向上无限接近于2分之π并不相交,所以tan2分之兀等于无穷大。
tan(π/2)=
不存在这样的实数,其图像为
由图可见,x=π/2时,不存在对应的y值。实际上,x=π/2不是tan函数的定义域。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基本三角函数都可依据中心为O的单位圆来定义,类似于历史上使用的几何定义。对于这个圆的弦AB。
这里的 θ 是对向角的一半,sinθ是AC(半弦),这是印度的阿耶波多介入的定义。cosθ是水平距离OC,versinθ=1-cosθ是CD。
tanθ是通过A的切线的线段AE的长度,所以这个函数才叫正切。cotθ是另一个切线段AF。 secθ=OE和 cscθ=OF是割线(与圆相交于两点)的线段,所以可以看做OA沿着 A 的切线分别向水平和垂直轴的投影。
tan2分之兀等于多少?
不存在(无穷),tanπ/2=tan90°。
定义域:{ x|x≠(π/2)+ kπ, k∈Z}。
Tan是正切的意思,角θ在任意直角三角形中,与θ相对应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叫做角θ的正切值。若将θ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即tanθ=y/x。tanA=对边/邻边。在直角坐标系中相当于直线的斜率k。
相关信息:
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设α为任意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ec(π+α)=-secα。
csc(π+α)=-cscα。
tanπ/2是多少?
不存在(无穷),tanπ/2=tan90°。
定义域:{ x|x≠(π/2)+ kπ, k∈Z}
Tan是正切的意思,角θ在任意直角三角形中,与θ相对应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叫做角θ的正切值。若将θ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即tanθ=y/x。tanA=对边/邻边。在直角坐标系中相当于直线的斜率k。
扩展资料:
在平面三角形中,正切定理说明任意两条边的和除以第一条边减第二条边的差所得的商等于这两条边的对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以第一条边对角减第二条边对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法兰西斯·韦达(Franccedil;ois Viète)曾在他对三角法研究的第一本著作《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法则》中提出正切定理。
现代的中学课本已经甚少提及,例如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曾经对前苏联和其教育学的批判,在1966年至1977年间曾经将正切定理删除出中学数学教材。不过在没有计算机的辅助求解三角形时,这定理可比余弦定理更容易利用对数来运算投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