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千尺幢(华山千尺幢读音)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请问华山的千尺幢有一个上行的和下行的有什么区别吗

你说的是千尺幢百尺峡,上行下行没什么区别,以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因为游客的增多和哪里的危险情况,重新修了一条下行路线,作为分流使用,不至于在哪里堵车出现危险,最早的时候去华山,那里就一条路,晚上爬山,人多的厉害哪里还堵了一段时间,第二次去就见那里在修这条路了。

华山从玉泉院开始全程徒步是什么感受?

华山从玉泉院开始全程徒步,那感觉是最为爽歪歪的。

在我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中,我估计只有华山才有这种特别的登山方式:夜爬。

夜爬华山只有一条路,就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夜爬华山的起点是玉泉院。

我是2012年8月7日去华山脚下玉泉院的。那天刚好是立秋之日,农历是六月二十日。

这两个日子很有意思,立秋日可以说明这一天天气很热,虽说带一个秋字,但其实立秋前后几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农历二十日说明这一天的后半夜是月光皎洁。

我先把华山简要介绍一下,再说夜爬华山的过程吧。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

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现在,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 旅游 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一、出发

这次的华山之旅是我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进行的一次真正以 旅游 为目的的出行。以前也有几次“游山玩水”,那都是跟着别人,或者是顺道而为。

我们一家三口,是中午从西安到达华华山脚下的。晚上住在玉泉院旁边的一个小旅馆里,是被旅店老板从火车站把我们“緾”过去的。

天黑时,旅馆的人已经住满了,都是一些背包客,人人都扛着长枪短炮。

我们是晚上三点钟从旅馆出发的。

出门时,老板一脸惊诧地说:“你们这会儿才走啊?”原来,住在他店里的客人们都已走光了。夜爬华山的人,一般都是天黑至半夜时分出发的。

刚好是立秋之日,秋高气爽,天气睛朗,气温非常凉爽。一出门,就看见一轮圆月正挂在头顶,月光非常皎洁。

路上静得可怕,没有一个多余的人。进山门时,售票员应该已经睡了,我们喊了才起来的。

我们出发的晚,是因为我在做攻略的时候就不打算去看日出。之所以对日出日落不太感兴趣,是因为我从小看过太多太多的日出日落了。我是山里人,从小放牛,看够了日出日落,虽说没有三山五岳那么的壮观和震撼,但也八九不离十吧,不管在哪儿看,太阳总归是同一个吧。

我感觉我真是撞上了一个好日期。皓月当空,把个山涧照得如同白昼,又不失朦胧,山涧两旁耸上天际的峭壁无不让人惊叹不已。这种景致,要不是有月光,怎么可以感觉得到呢?

我看了别人那么多的攻略,都没有哪个介绍月夜爬山的。都讲的是月黑风高,要准备手电等等。并且说一定趁着黑暗爬过最险要之处,以免让人产生恐惧害怕的感觉。

路上有无数的售货亭,都养着门。但每个售货亭前都整齐地码放着小山一样的红牛罐子。透过这些空罐子,就能想见刚才的繁荣。当然我们的背包里也装着红牛。

二、游览景点介绍

1、回心石

大约两个多小时后,天渐渐亮了,我们也基本走完了比较平坦之路程。

我们经过了九天宫。这应该是华山的第一座寺院吧。

回心石。这块回心石,是告诉游人:行,你就继续,不行,就赶快打道回府吧。

我们开始遇上返回的游人了。他们应该是头天上山,看了日出后下山的。

有两个人让我惊掉了下巴:一个是一年青小伙子,他的脚上趿着一双凉拖鞋,就是有一根筋穿过两个脚丫子的那种,走起路来啪嗒啪嗒的;还有一个是一妙龄纸妹,她赤着双脚,一颠一跛的,两只手各提着一支高跟鞋,那个难堪的样子我还真是形容不出来。

2、千尺幢、百尽峡

千尺幢是华山第一险境 ,位于回心石之上。山幢壁直立,其间仅能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坡度超过70 。一共有台阶370多个,皆不满足宽。

百尺峡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位于千尺幢北。

“百尺峡”也叫“百丈崖”,其形状为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游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害怕石块会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块石头就叫做“惊心石”,通过此石悬着的心才会放下来。

穿过石头往上再走几步,回头一看,原来卡在此处的两块石头,上大下小,是根本不会掉下去的,所以这一块石头又被叫做“平心石”。

千尺幢、百尺峡这两个地方,最早都只有一条窄路,后来为了游人安全,又各开辟了一条复道,分别作为上行道和下行道。

3、老君犁沟

老君犁沟位于群仙观的上方。据传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李耳驾青牛用铁犁犁开的,故被称为“老君犁沟”。最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现在人们还可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民间谚语是这样说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

说实话,我今天已然忘记“老君犁沟”的样子了。

4、北峰

北峰华山五主峰之一,海拔1614米,为“自古华山一条路”到达的第一峰。因位置居于北面得名。北峰四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

我们在上北峰之前,遇到的游人并不多,都是三三两的。就在我们迷迷糊糊不知还要爬多久时,猛然听到了一阵锣鼓宣天的吆喝声。我非常疑惑,在这犷山野地,难不成还有人唱戏,或者真是遇了了神仙了吗?

紧走几步,翻过一道小山包,豁然开朗,我们一下子进入了人山人海之中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北峰的垭口瞬间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垭口上的一座亭子下,一伙老人各操家伙、嘶声烈气地吼着华阴老腔呢。周围的人可以说是围得水泄不通。

那座亭子就是“八勇士智取华山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军魂”碑,内容为纪念解放华山之故事。

顺便说一下智取华山的故事吧。全国快解放时,国民党一小股敌人(据说有100多人)逃上了华山,他们凭籍天险负隅顽抗。我解放军七名侦察员在一老乡的带领下,硬生生地从北峰的后山爬了上去。他们只有七个人,本来的任务只是进行侦察,谁知他们阴差阳错地就把华山给拿下来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是很传奇的,被拍出电影后,取名叫《奇取华山》,在试放时,还是周总理提议把奇改成智的。

在老一辈人中,中国的五岳,没有那个不知道华山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这部《智取华山》的电影了。

5、苍龙岭

穿过擦耳岩,就到了苍龙岭。

苍龙岭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游人走在上面,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无不让人胆战心惊。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韩愈吓得大哭而投书求助的故事。因此该处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文化遗产。

原来的苍龙岭只是单线,现在在东面开了一条复线,供游人下山行走,原来的苍龙岭只作为上行线。

6、中峰

中峰,顾名思义就是居于东、西、南、北四峰的中央,2038米。峰上环境清幽,林木葱茏。峰头有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之女的修身之地,又被称为玉女峰。

7、金锁关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

现在的金锁关真的是成为了金锁海洋了。

8、南峰

南峰是华山的最高主峰,也是我国五岳的最高峰,海拔2154.9米,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

9、长空栈道

长空栈道位于南天门外,是华山的险道之首。

我此次专程去华山就是奔着长空栈道和鹞子翻身这两处险景去的。

但是,当我来到长空栈道近处时,脚早已吓得瘫软了,根本迈不动步子。调整半天情绪才小心翼翼地将头探出护栏外,张望一阵子。

在长空栈道入口处,我真的是怂了,打消了去栈道的念头。我非常佩服在栈道上摆出许多姿势进行拍照的那些纸妹们。更加佩服前几年从这儿潇洒一跃的那位哥们儿,那得有多大的勇气啊。

长空栈道需另付费30元。

10、西峰

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巨灵足、莲花洞、舍身崖、斧劈石等,每一个景点都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西峰上有一个“天下第一洞房”,此洞房是硬生生地在巨大的石头上凿出来的一间大房子,其工程量令人叹为观止。“洞房花烛夜”中“洞房”一词据称就是源于此房。

11、东峰

东峰因位置居东得名,海拔2096米。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之被称为朝阳峰。

东峰有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也源于此处。

在东峰的北端建有杨公塔,是爱国人士杨虎城将军为纪念自己母亲登临华山览胜而建。杨公塔东峰、西峰各有一座。

下棋亭。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华山隐士陈抟在此下棋,把华山给输给了陈抟老祖,所以有“自古华山不纳粮,皇帝老子管不住”的说法。现在我很惊奇的是在那么险峻的地方,人们是怎么把亭子建起来的。

鹞子翻身。从东峰前往下棋亭的必经之路。其路凿于东峰的倒坎悬崖上,游人至此,必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有几步须如鹞鹰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鹞子翻身”。

三、放弃东峰游览,准备返回

游完西峰后,已是近下午时分了。我们早已没有早上的精力与热情了,人困马乏,带的食物也被彻底消灭干净了,审美疲劳现象也表现了出来。同时地隐隐担忧无法顺利下山,如在山上住一宿,那可就亏大发了。因此,我们放弃了继续东峰的游览,慢慢地原路返回北峰,准备下山。

那个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些工人正在山上搞建设,几年后,才知道他们是在架设西峰的索道。

四、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刚从西峰往下没走几步。一个妇女手拿一个数码相机(那时的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见人都指着相机里的一张照片,哭泣着询问是否看见过照片里的孩子。原来,他们的孩子走丢了。所有的人都只是摇头,爱莫能助。

我只能安慰她,孩子是不会走丢的,并向工作人员求助。

一会儿,我听到景区的广播在播出寻人启事。后来怎么样,我不得而知,我的猜测是可以找到的,因为华山的下山之路只有一条。一般来说,出门 旅游 的人都是热心肠的人,如果有人看见这孩子他们一定会出手相助的,我只是担心孩子记不住家长的电话。

五、在北峰坐索道下山

原本是想早点儿下山,担心滞留在山上。放弃了东峰的游览,哪知在北峰等待乘坐索道,等得怀疑人生。

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坐上了索道。索道启动后,平着走了几米,然后“嗵”的一下就向下运行。骄箱里的人个个都是面目狰狞,紧张得气都不敢喘了。我坐在里面,也是一动不敢动,心里那个紧张啊,眼睛都不敢睁,可又不时想看一下外面的样子。只到离终点不太远了,大家的心态才算平缓下来。

在这条索道的下方,是一条陡竣的台阶小路,有一部分在沿着这条路在上下。这条路就是后来开凿出来的“智取华山”路。

索道80元一人。

六、还想去华山吗?

这次去华山,算同领略到了华山的险峻。但还想再去一次,下次去,我决定从西峰索道上山,补上没游的东峰景点,然后从“智取华山路”返回。

七、攻略建议

自古以来,华山就被称之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现在,人们游览华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

1、自古华山一条路,最早的一条路,也是游人的夜爬之路。

2、智取华山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索道,一种是步道。

3、西峰索道。

门票、索道、交通费:

1、景区门票:160元。

2、北峰索道:80元。

3、西峰索道:140元。

4、北峰交通车费:20元。

5、 西峰交通车费:40元。

夜爬华山物品准备:

食品饮料: 根据自己喜好准备常规食品、饮料,红牛是登华山的标配。这个不宜准备太多,适量即可。土豪可省去这些,山上多的是。

手套: 工作手套,必备。玉泉院附近多的是,价钱不贵。

头灯或者手电: 可有可无,沿途的照明设施完全满足夜爬需要。

拐杖: 许多攻略都说要准备这个。这个纯粹是鸡肋,在最陡峻处还是负担。

暖宝宝: 想看日出的朋友,可以准备这个,这是最新的抗寒神器。东峰上有军大衣出租。

夜爬华山的人,绝大部分人的感受是: 回家后,发现脚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出去走个楼梯都要下好大的决心才可以迈开腿。

14年带着两个妹纸去爬的[大笑]下午六点到了玉泉院,休整下开始上山,一开始开心地走啊走,我体能不行,一个小时就开始累了,最年轻的妹纸走在前面。等到了回心石,我也没想着回头。就记着不能坐下,累了靠石头上站着休息。凌晨才过了老君犁沟,到了北峰顶,苍龙岭。月黑风高阴天。游客太多能休息避风的地方都是人!过了苍龙岭找个背风地方半坐半躺就那么歇着了。旁边就是悬崖。打个盹天有点亮就起身过了云梯,一看阴天没太阳!就继续往前往南峰西峰。那时感觉游客们经过一晚的折腾都很憔悴,又冷又饿得感觉[大笑]。记得对面过来两个妹纸,脸色惨白的和鬼一样!俺是到了山顶激动的想哭。俺们这三人中年轻的妹纸累的有点崩溃哭了,大家商量后选择下山坐西峰索道。回家我腿一点都不疼。很难得的一次经历!如果还能爬动,我选择白天去,晚上看不到风景的,遗憾。那次爬山我背的供给太多了,烧饼鸡蛋火腿肠水急救包!简直累赘啊!山上东西贵也有贵的道理。下次去一定带最简单的供给!顺便说句,山上卫生间排大队太恐怖。不知道过去了六年是否有改善。

又想去爬了[呲牙]

五十年前1971走过,扒火车(货车)到孟塬火车站跳下来,沿火车道走到华山口,三人一起爬山。1972年5.1再次走过,是乘坐地质队的(嘎斯六九)到玉泉院,再开始爬山。同年8月26号凌晨三点开始又一次登上东峰看日出。基本是上山爬,下山跳走。难忘的年轻时代。

体力差的就不建议尝试了,我是男性,上次去全程爬山,上山就用了6个小时左右,全是山路,如果你要尝试,记得多带水和食物,最好是夏季的时候去,山里很安静,一路上都能遇到登山的人,我比较享受这个过程。

建议在登山的时候搭讪一个团队,然后跟着走就好了,不用事事自己做规划。如果是女生的话,一般是比较受照顾的。

我爬华山的经历现在是不会再有人了。那是在一九七四年七月初,我去华山附近叫罗敷的地方新建的秦岭发电厂(当时陕西最大的发电厂)看望几年没见的同学好友,他们热情的接待我说带我去爬华山,我朋友三人半夜一点多下班带着我出发了,当时从罗敷火车站乘车两站到华山车站,下了火车半夜三点多就开始进山。那时爬华山除了自己的双腿,是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具的。从华山车站到玉泉院约一公里,我们没停走到即进山了,一条山间小道沿着一条小河来回走,不时踩着水中石头跳着,一路上没几个人,在天蒙蒙亮时看到了一块大石头写着回心石三个大字,当时二十来岁的我们根本没有放在眼里,接着我们一刻不停地开始爬山,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要知道那时的华山是刚经历过动乱浩劫,千尺幢以上前人所建的铁链助力保护设施全部被破坏,除了偶然两边有遗留的个别铁环可借力一下,绝大部分都只有靠自己的手脚,爬到中间低头看,几乎直上直下的台阶不仅使人腿肚子转筋。当时华山上象千尺幢百尺峡等地不仅两边的保护装置铁环铁索都没有了,而且宽度也仅是现在的一半,有的地方如有上下两人都错不开身,必须有一人在稍宽处等侯避让,有许多台阶只有一脚前掌宽。后来(八十年代吧)重新开发华山,才重建了两边的铁索铁链,并且把原来上下台阶门口两边开凿加宽了一倍多。

在我颤颤巍巍爬山时,虽然存些胆颤心惊,但同行的朋友有一人却刷刷刷象猴子般把我甩了一大截,也促使我加快速度,终于在天亮不久爬上北峰,原想上到北峰其它山峰就都在一起不远了,谁料从北峰看东南西中四峰还在遥遥远方,朋友有二人已数次爬华山了,有一人说他不往上走了,在北峰等我,让另一人带着我和另一位头次爬华山的朋友前往另几峰。经历了千尺幢等险路后,再经过苍龙岭等险峻之路也感觉就那样了。由于陪我的几位朋友当夫下午四点前还要赶回去上班,所以我们一路都没由休息,一直都在行走爬山,到中午12点时已经去了中峰,南峰,西峰,至一点产就返回了北峰,由于仓促我们进山时也只带了几块饼子和两人壶水,那时山上原有的寺庙和其他建筑已全部焚毁倒塌,除了国家在西峰上设的一座气象站,整个山上人迹罕至,我们一天只见过十来名游客,在中峰山下见到了一位山下的一位年近五旬左右的老妪,用几块山石支个锅熬着稀稀的玉米粥在卖,记得卖1毛5一碗,当时那可是天价了,我们三人还是买了两碗分着喝了,因为那时山上没有任何卖东西的,这么大年纪的老人爬上山来本来就不易,带点东西上来更困难了。我们仗着年轻空手上山已经很累了,但在我们下山行至千尺幢时还是看着有位应该是山下当地的中年人,背上背着大约有三十近左右的行李从山下爬上来,看得我们惊叹不已。

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返回的时候更是提心吊胆,好在一路有惊无险,只是下山后出山时行走两腿完全累了不当家了,过小溪时多次看着路却踩到了水里,因为朋友们要赶回去上班,我们一刻不停地走着,在下午三点时到了华山脚下玉泉院下的公路上乘上了华阴县城开来的班车,几位朋友勉强赶上了下午4点回厂上班。

整个爬山过程就是不停地走路和登山,那时也没人管理,当然了也不用买任何票,整个过程只是在走路和攀登,体会是战胜了华山的雄伟险峻,爬山的艰难,至于风景那可是原生态的,印象深刻的是在南峰(又称落雁峰)上看到的云海,在山上放眼望去眼前脚下滚滚云海翻着白浪看不见底望不到为之,十分壮观,在西峰上看见传说中沉香辟山救母的大石缝,不过当时气象站观测点有栏杆围着,到不了近前。在中峰下有一棵在一大整块山石中长出的大碗口粗的松树,树根周围和山石几乎严丝合缝,不知如何长出来的(据说这也是华山上的一景“无根树”)。因为时间紧,当时又走错了路,几座山峰最值得去的东峰没有去,回头想去时间已来不及了。我们从凌晨三点多开始进山到下午三点出山,用了12个小时的时间全程徒步爬了华山的北中南西四座山峰,虽是走马观花,但行程不少,据说华山进山二十里,上山二十里,往返共八十里,我觉得应该是基本上差不多。后来还想有机会再爬一次华山,可惜没能再成行。

以上就是我四十多年前全程徒步爬华山的经历,现在不知还有没有人能这样走一趟。

单独一人爬过,半夜十一点多开始,半山开始下雨,披着雨衣爬,外面下雨里面出汗,预估不足没水没吃的,差点瘫了,那叫一个狼狈,路遇一北京小伙儿,也是异常狼狈,邀请结伴鼓励而行,看着人家带的食物充足,可不好意思开口,边走边聊说带的食物少了,这小伙马上说同吃,一只鸡几代榨菜几个烧饼一瓶白酒,三下五除二,那叫一个爽啊,谢谢小伙儿哦。

九十年代初,连续上了两次华山,那时候没有缆车,也几乎没有通勤车,大多数人都是从玉泉院山门口一直徒步爬山,我们都是下午到华山脚下,吃饱喝足了原地休息,等到晚上11点多开始进山,一路步行,那时候年轻,爬到凌晨四点多基本就到东峰了,黎明前的等待是最辛苦的时刻,此刻天气寒冷,我们两次都是五月份上的山但山顶凌晨气温依然很低,山风又大,所以山顶租大衣的游客很多,好不容易等到晨曦来临,看了日出后,日出也不是每次都能看到,基本要靠运气,再继续出发向中峰西峰等景点游玩,一般西峰逛完就可以往回走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中午以后下山时才是最考验人的时候,这时候大多数人已经精疲力尽狼狈不堪,一路跌跌撞撞往回走,最难的就是苍龙岭这一段山路,晚上向上爬的时候看不见两边环境,可下午下山时悬崖峭壁看的清清楚楚,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真的是心惊肉跳的感觉,等到下午四五点钟一般都能回到玉泉院,稍微休息一下,就赶往火车站回

西安,睡一晚上第二天起床才最痛苦,此刻两条大腿几乎都不能打弯,又沉又疼,可每次爬完山都很有成就感!实实在在的一步一步连走带爬,那感觉现在坐缆车上去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我15年6月份早上从西安出发,共5人,10时左右到达华山玉泉院外面,找到停车场停好车去吃饭,11时不到就开始徒步上山,一行人慢慢的往上走,到了千尺幢那都累的够呛,到北峰时己3时了,由于没经验上山只带了一个人两小瓶矿泉水,基本什么都没带,想继续往上听山上下来的人说西峰那也夜里会很冷。所以大家决定在北峰附近转转就算了,5时左右准备去坐缆车下山,可发现排队的人很多,很多,我提议从华山一条路那徒步下山,除一人脚痛走不了去等缆车,我们走下山到景交车站己是7时左右,天也快黑了,坐景交车到玉泉停车场回西安己很晚。每个人累的脚疼几天。本来想再去好好玩一次,可都没去成。本人有慢性气管炎,今年65岁

上去感觉不大,下来腿酸一周。

过去没有缆车索道都是原路上下,晚上十点开始登山,五六个小时走到东峰,观日出。基本没有力量再去西峰了。下山时平缓处,有的人倒着走,缓解腿肚子肌肉。后几天感觉才明显。

从玉泉院爬到东峰花了八个小时,很吃力但很开心。第二天一早又爬了鹞子翻身很长空栈道。没人不要排队,真的很爽。

华山到底有多险?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之险举世闻名,有脚下踩着万丈深渊的惊险刺激感觉。爬华山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好安全保护措施,提前了解华山地形。华山险景主要有以下几处。

一、千尺幢

攀登华山从北峰开始,有两条路,一条是索道一条是徒步,而千尺幢是徒步的必经之路,也是攀登华山的第一险道,凿有台阶370多级,需游人手挽铁索,拾级而上。仰望天际,一线天开,俯视脚下,如临深涧。

二、长空栈道

登上华山东峰和中峰之后,向下看就会看到长空栈道,这是华山最险之处,是要单独收费的,这也是许多外国朋友来挑战的首选地。从脚下这个铁链一步一步下去,才能到达长空木栈道,看着生锈的铁链不禁心里发颤。顺着空中铁链一步步走下来,就能看到木栈道,要踩着中间的两个凿出来的石窝踏过去,很是惊险刺激。在刺骨凉风中走过惊险处,回头看看已经是万丈深渊,没有退路。终于踏上了木栈道,那段你们一直认为的“华山最险处”,不过想想刚才那一段生锈的下行铁链和悬空的“石窝走道”,有木栈道的地方竟还称得上算是一个缓冲地,不再像前面那样惊险了。只能一人行的木栈道,每走一步都是提心吊胆,还好有铁链的保护让人觉得更安全,心里更踏实。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电影里悬崖峭壁的感觉。

三、天梯

在华山东峰附近,是垂直的直上天梯,跨度很高,爬上去完全靠抓住铁链来支撑身体的重力。所以说爬华山一定要趁年轻,体力旺盛正当时。苍龙岭两边是千仞绝壁。苍龙岭以其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很多中外游客胆战心惊。

《游华山记》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译文

由宜君县向西南走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这就是玉华山。山的南面叫野火谷,那里有常年燃烧的山石,远远望上去(山上)如同有炊烟,但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野火谷的西面叫凤凰谷,就是唐朝建造宫殿的旧地。

现在连一小段墙一片瓦也没有保存下来,经过那儿看,只见都是野田荒草,长满了荆棘。凤凰谷的西面叫珊瑚谷,大概曾经有正殿以外的宫殿在那儿。珊瑚谷的北面叫兰芝谷。

兰芝谷的中间有块高而险峻的天然岩石,下面有人工开凿的石室,可容纳数十人,有瀑布从高处垂落,就像从天而降的大雨;有十八棵松树环绕在岩石的周围,松树都生长在石头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着的笔。

它的西南方向有石崖叫驻銮,我们刚进去的时候,看到双壁高耸直立,如同削石而成,到了那个地方一看,就像看到瓮一样。旁边有泉水飞泻而下,有的像悬挂的瀑布,有的像喷洒的珍珠,它的名字叫水帘。稍微向北,有崖与泉,也像这样只是规模稍小点。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日,我和六个人一同来游玩,就一起坐在松树遮蔽下的石上,听泉声并品饮泉水。不久,游览前代的宫殿而流连忘返,向田间老人询问旧事。兴致很浓闹嚷嚷的不想回去,但我与这六人,有的居官守职 ,有的因为有事牵制,那情势不能久留,就住了一夜离开了。

但是,大家互相瞅着都有不满足的神色。我对他们说:欣赏山林泉石的乐趣,奇特壮美的景观,经常在那些荒远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然而因为人迹罕至,所以一定被云游的和尚、求仙的术士以及隐士一类人占据并享有。

但是隐士知道这些地方优美并喜欢它们,而他们的能力不足以经营这些地方,只有佛教和道教的学说、教义足以打动人心,所以他们的信徒经常独来独往并且有勇力,因而这些耸立的亭子、宽广的大厦(的建造),登高览胜的快乐(的享受),没有不被他们抢先的。

凭借唐朝的强盛,耗尽天下的财富,在此修造宫殿,随后就废弃湮没了,而杜甫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经过那儿尚且有悲伤之感,以致用诗歌表现出来。唯独寺里的和尚这类人,交替相传而不停息,直到现在还留存下来,(这样看来)即使拥有整个天下力量的帝王,也有不如这些和尚的地方么?

凭借唐太宗的贤能,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的美好境况,(他的事迹)应该时间过得越长而流传得越久;现在向老人询问太宗的政绩与往事,却没有听到什么赞扬的话。而玄奘只是一个和尚罢了,但是讲述玄奘故事的人甚至用荒诞怪异的话,来夸大他的事。

难道喜欢放诞偏邪是人之常情,而容易忘记中正之道吗?又难道事物的盛衰兴废也各有它的时运,而这段岁月只是佛教的兴盛时代么?这真值得为此叹息啊。像唐太宗这样贤能,拥有天下的能力,尚且不能长期拥有这些,那么我们这些人可以看一眼就满足了,又何必因为不能长久地留在这儿而遗憾呢?

但是荒凉幽深险峻的崖谷,废弃倒塌萧条的宫殿遗址,虽然过了很多年,没有一两人来这里游玩,而我与六人同时而来,也可称得上是盛事了!

宋.张澍《游华山记》赏析:

开头第一段,先引经据典地说明华山的历史地理沿革,并表明作者久慕其名而未登山:“余往来京师,至华阴县,遥望三峰,未尝一登陟也。”这就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急欲知道此山有多美。

第二段又先渲染山的险峻:“时欲登椒,而惮其峻,恐发昌黎之恸,迟回者久之。”想登山又怕山险,还恐怕成了唐代的韩愈上去了下不来而遗书绝望地恸哭。

但是,当来了刘瑞符、王葵圃两个旅伴后,三个人就知难而进地准备了鞋帽腰布等登山器材,于十六日开始登山。此段的议论与登山器材的准备,其目的仍然是渲染华山之险峻难行,为其正式登山作铺垫。

第三段正面写其登山:“四十里至青柯坪,宿焉。”四十里无险可写,所以一笔带过。“夜静,时闻鸟声泉响。步广庭,星悬树杪,银河挂檐际,月大如盘,金波欲泻,信灵境也!”这是入山的第一夜。通过鸟声与泉声、星星与月亮的描写,把一个山中的月夜写得很静谧,很空灵。

接下来,就写天明上路,进入了险境。“历百尺峡 (应为百尺峡)、 千尺?、 苍龙岭, 铁緪直挂,攀之而上,随长短皆可受趾。幽窅深壑,窥不见底。”使人仿佛听见了铁索的叮当和深谷的可怕。“水激石为雷霆,风入松作江涛。”两个比喻很优美,概括出险峰的无限风光。

这风光只有顽强攀登,不畏险阻的人才领略。“洎上南峰,回睇西峰、仙掌、赤壁、霞驳,高擎九霄,想见巨灵贔屭之烈。”这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游人上了南峰,回头看西峰、仙掌、赤壁诸峰,一个个高出云霄之外,从而又想起了巨灵神手推华山,脚蹬中条山,给万里黄河劈山开道的神话,又何其壮烈动听呵! 一天的顽强攀登,终于在月亮出来之时,住进了郭道士修仙的精庐。

山上的月景如何呢?作者只用了八个字:“观诸穹碑,不火而明。”不用灯火就可看到诸多石碑,足见月色之皎洁可爱了。

第四段写人在山顶的活动:“次日至玉女洗头盆,无所谓十丈莲花。而清流涓涓,直奔岩下,因与诸友诧山之奇。”玉女洗头盆指的是秦穆公女儿弄玉,与吹箫引凤的肖史同居华山,留下了一个洗头的石盆。十丈莲花指的是山峰的形状如十丈长的莲花。

韩愈《古意》:“太华峰头玉并莲,花开十丈藕如船。”晨起山顶观日出,方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高潮:“五鼓初即披衣,催诸友起,急登山巅。见日初出,大于车轮,作绀赤色; 少选则渐红,珠如球数十百,起于日下,跳跃不定。”

这种细微的变化,不是登临华山之顶是很难看到的。“久之,海水喷涌,日红如焉支; 又久之,日渐黄,球珠隐没。远村鸡乱鸣,天乃晓。”初升的朝阳由绀赤渐红,到红如胭脂,直至渐黄的色彩变化,描摹得何其瑰丽壮观!

特别是云彩如“海水喷涌”、“球珠隐没”、“远村鸡乱鸣”的万千气象,历历如绘的传神妙笔,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使人想起了宋人寇准咏华山的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第五段写下山:“早食后即下山,仍憩青柯坪。”已经成了尾声,一句话即收束了。“次晨晴霁,涧间水声盈耳,古树翠色滴人衣裾。”真是“山行本无雨,苍翠湿人衣。”末了,还用水声与翠色给人留下一个最后的印象,让人久久难忘。

第六段按语,是作者考证华山的高度,虽然超出了文学的范围,比较枯燥乏味,但也说明了作者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从另一方面论证了作品记叙的真实性。

华山天下险。作者形象地写活了这一个险字。读完此文,使读者领略到这一天险风光,从而产生了前往旅游的强烈愿望。

华山攻略 关于华山的攻略

1、西岳庙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岳庙占地12万平方米,始建于汉武帝元光初年(前134年),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西岳华山神少昊的场所。历代均有修葺、建设,尤以明清为甚,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形成现今重城式目字结构六进院落的规模格局,系西北地区现存最大的明清风格皇家宫殿御苑式古建园林群落。其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形似北京故宫,素有“陕西故宫”之誉。因在五岳庙中建置最早、面积最大,被称为“五岳第一庙”。

2、关门城楼始建于唐,明末道士胡真海进行了大的改建和修葺。康熙十八年(1679年)道士阳隐重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道士袁高善重修。1955年道士韩法升重修。由于天灾人祸,原建筑毁废仅存残迹。1985年人民政府重筑关门,形制规模皆佳于前。金锁关北接五云峰,南控华山主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前仅有一米完的台阶石径。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非常迤丽。站关前,北可观锦鸡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观。关内关外登山路两侧铁索上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不失为关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苍龙岭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其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其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得很多游客胆战心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并引发了大量的相关典故和考证,而该处也因此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文化遗产。

4、长空栈道位于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栈道分三段: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为上段。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再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须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5、千尺幢位于回心石之上,是华山第一险境。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坡度为70°。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当游人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的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台上的“百尺峡”为咽喉上段,峡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头。“天井”以下的千尺幢,为咽喉下部。此处整个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国民党残匪韩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块铁盖,企图固守华山,人民解放军八勇士飞越天险,消灭了据守在这里的一个班的兵力,为增援部队打开了通道。

6、百尺峡位于千尺幢北,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通过此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此处卡着的两块石头,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无恙,所以这颗石头也被称之为“平心石”。韩愈诗中有“俄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写。

7、鹞子翻身位于华山东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其路凿于东峰的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几步须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鹞子翻身”。

8、老君犁沟位于群仙观上方,据传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李耳驾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被称为“老君犁沟”。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至今人们还可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

9、天下第一洞房“洞房花烛夜”中“洞房”一词就源于华山西峰。过去,由于华山路险难于攀登,一般人望而却步,这就为早期一些要隐蔽修行的人提供了绝好的去处。而在山上难以找到筑观盖庙的材料,隐士们就凿石洞而居,修行悟道。

10、相传在华山修行的吹箫人箫史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在双双驾鹤成仙之前,曾到西峰莲花洞点烛成婚,为姻缘而起的“天下第一洞房”便由此而来。所以华山是爱情山,是爱情的见证。无论是相濡以沫的夫妻,还是初识的情人、恋人,一次携手华山之旅,必将情深意浓。莲花洞题刻满目,文化氛围浓厚,是游人探寻甜蜜途中小憩的好地方。近年来,景区管委会连续举办“华山作证”集体婚礼,先后有百余对新人在华山结为伉俪,使古老的爱情之山演绎了完美和时尚。

11、“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的简称,位于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汉代刘向曾赞毛女:“婉变玉姜,与时遁逸。真人授方,餐松为食。因果获成,延命深吉。得意崖岫,寄欢琴瑟。”宋初陈抟到华山遁居后,也作《咏毛女》诗一首,描写毛女神态:“曾折松枝为宝节,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

相关阅读

  • 粉皮的做法(炒粉皮的做法)
  • 荷花的象征寓意(荷花象征什么)
  • 沉思者雕像,沉思者雕像作者是谁
  • 成功打造职场高“职商” (“职商”高 工作才带劲)
  • 写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写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500字)
  • 孵卵器(孵卵器怎么读)
  • 课余生活英语作文女生(求一篇我的课余生活的英语作文)
  • 有趣的课间生活作文片段(有趣的课间活动作文600字以上)
  • 关于星期八的作文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