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汝有田舍翁文言文翻译
“汝有田舍翁”的翻译:有一个乡村老人。“汝有田舍翁”是出自《贤弈篇·应谐录》。《贤弈篇·应谐录》原文: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告其父,曰:“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书帖。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呜呼!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矜有得,不欲更进,殆类是也。
《贤弈篇·应谐录》的译文:有一个乡村老人,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有一年,(乡村老人)聘请楚地读书人教育他的儿子。楚地读书人于是就开始教老人的儿子拿笔描红。写了一划,教他说:“一”;写了两划,教他说:“二”;写了三划,教他说:“三”。他的儿子就高兴地扔下笔,告诉他父亲说:“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要付)先生这么多的学费,可以把先生辞掉了!”
他父亲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准备了礼物辞退楚地人并打发他走。不久以后,他的父亲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饭,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帖,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他父亲催促他,他儿子怨恨地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划。”唉!世上求学的人偶然懂得一点,就自夸已经学有所得,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上进,大概像田舍翁之子这般人吧。
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
" 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 ;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
译:
“ 小小的农夫多收百多斗的麦子,尚且想要换媳妇; 何况天子要立皇后,和别人有什么相干,而要随便发表反对的言论呢?”
-- 《资治通鉴》 卷一九九
-------------------
某汉元帝是也。俺祖高皇帝,奋布衣,起丰沛,灭秦屠项,挣下这等基业。传到朕躬,已是十代。自朕嗣位以来,四海晏然,八方宁静。非朕躬有德,皆赖众文武扶持。自先帝晏驾之后,宫女尽放出宫去了。今后宫寂寞,如何是好!(毛延寿云)陛下, 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 况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合无遣官遍行天下,选择室女。不分王侯宰相、军民人家,但要十五以上,二十以下者,容貌端正,尽选将来,以充后宫,有何不可?(驾云)卿说的是。就加卿为选择使,赍领诏书一通,遍行天下刷选。将选中者各图形一轴送来,朕按图临幸。待卿成功回时,别有区处。
-- 马致远《汉宫秋》
有谁知道田舍翁是什么意思的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白鹇是鸟。张,就是张网的意思。罝,捕捉鸟兽的网。所以该句的难解字是置,而不是映。全诗的意思呢大概就是,住在秋浦的农家汉(秋浦乃一地名,具体在哪儿我不知道),为了捕鱼在池泽里夜宿。她的妻子张网捕捉白鹇,补鸟的丝网映衬着幽深的竹林。全诗的意境呢,就是通过质朴的劳作、生活场景来描绘一种闲适和恬淡的心境吧。一夫一妻,每日的劳作虽然不过是捕鱼捉鸟这种日复一日的事情,不过日子过得和谐惬意,是十分令人羡慕的。末句“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色彩感极强,因为可想而知摆线通体的洁白和竹林深邃的绿意交融一起透过丝网的视觉效果,所以很强啊,李白。以上是我个人意见,献丑。还望指教。
田舍翁姓万,有怎样的典故?
译文:有一个乡村老人,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有一年,聘请楚地读书人教育他的儿子。楚地读书人于是就开始教老人的儿子拿笔描红。写了一划,教他说:“一”;写了两划,教他说:“二”;写了三划,教他说:“三”。
他的儿子就高兴地扔下笔,告诉他父亲说:“ 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要付)先生这么多的学费,可以把先生辞掉了! ”他父亲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准备了礼物辞退楚地人并打发他走。不久以后,他的父亲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喝,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帖。
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他父亲催促他,他儿子怨恨地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划。”唉!世上求学的人偶然懂得一点,就自夸已经学有所得,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上进,大概像田舍翁之子这般人吧。
【出处】《贤弈篇·应谐录》——明朝·刘元卿
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告其父,曰:“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书帖。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呜呼!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矜有得,不欲更进,殆类是也。
扩展资料
1、《贤弈篇·应谐录》创作背景
《应谐录》明朝刘元卿纂写,原共二十一则,今据明末杭州刊《雪涛谐史》本选录十八则。
2、《贤弈篇·应谐录》作者介绍
刘元卿 (公元1544-公元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吉安府安福县西乡(今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其寓言集《贤弈编》被收入“四库全书”。
刘元卿涉猎广泛,对于政治、经济、哲学、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都有成就。所以他的著述比较多,而内容又比较丰富。《江西通志》记载他所著书目有《大学新编》、《山居草》、《还山续草》、《通鉴纂要》、《六鉴》、《诸儒学案》、《贤弈编》、《刘聘君全集》等。
刘元卿人称“正学先生”,从弱冠至暮年,一生孜孜于理学。刘元卿从事王守仁理学研究,开始在当地求学,但所得不深,于是离乡背井,远游从师。他先后到浙江、湖北等地拜高人为师,经过自己努力求索,成为该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刘元卿既能吸收他人之长,又能坚持自己的见解。
刘元卿以“存守本体,随事躬行”作为一生的言行准则,不信道教,也不信佛教。刘元卿的理学思想,在江右王门学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元卿逝世后,《明史》为他立了传,明朝名流邹元标为他撰写墓志铭,赞其“流风余韵,百世犹师”。
《秋浦歌·秋浦田舍翁》唐诗赏析
《秋浦歌·秋浦田舍翁》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前言】
《秋浦歌·秋浦田舍翁》是唐代诗人李白组诗《秋浦歌十七首》的第十六首。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注释】
⒃白鹇: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⒄罝: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
【翻译】
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赏析】
第十六首诗,李白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再现了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
田舍翁是什么意思
田舍翁指的是年老的庄稼汉。
田舍翁在古诗中也有提及。
如唐·白居易《买花》诗:“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金·元好问《族祖处士墓铭》:“人言田舍翁不通晓,果然!”
古诗中不仅仅有庄稼汉的意思,在不同的古诗里的还含有贬义。
如清·赵翼《归田即事》诗:“怜他未惯蓬茅宅,笑我原来田舍翁。”乡巴佬(含贬义)。
也指代称。
唐太宗:“会须杀此田舍翁(指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