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皇帝朱常洛,他的一生只拥有几个妃子?
有10个,分别是:孝元皇后郭氏、孝和皇后王氏、孝纯皇后刘氏、李康妃、李庄妃、傅懿妃、邵慎嫔、冯敬妃、赵选侍、王选侍。
1、孝元皇后郭氏
孝元皇后郭氏(?—1613年),顺天(今北京)人。明光宗朱常洛当太子时的嫡妻,郭氏于万历二十九年被册为太子妃。她为光宗生育了一个女儿,即皇长女怀淑公主朱徽娟,七岁夭折。
郭氏于万历四十一年十一月逝世。因太子朱常洛不受父亲明神宗的喜欢,太子地位一直受到郑贵妃母子的威胁,明神宗不愿意郭氏按太子妃的规格发丧,与大臣们发生争执,故郭氏死后两年多不能安葬。
直到万历四十三年,轰动朝野的“梃击案”发生,太子的处境受到普遍同情,明神宗为了平息舆论的愤怒,这才谥郭氏为“恭靖太子妃”,并按太子妃的规格发丧。
明熹宗登基,为嫡母上尊谥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祔庙。
2、孝和皇后王氏
孝和皇后王氏(-1619年),本名失考,中国明朝皇族女性,出身顺天府(今北京),新城伯王钺之女。 为明光宗朱常洛的才人,生有二子明熹宗朱由校、简怀王朱由㰒。
万历年间,朱常洛尚为皇太子时,王氏为其选侍,是他身边较早的妃妾之一。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王选侍进封“才人”,次年生下光宗长子朱由校。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逝世。
其子熹宗即位后,尊上生母王才人谥号,称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迁葬光宗庆陵,神主奉祀于奉先殿。崇祯十一年(1638年)三月,明思宗为生母刘氏以加上孝纯太后的尊谥,于御用监得孝和太后及孝靖太后(明光宗生母)玉册玉宝,始命有司献于庙。
3、孝纯皇后刘氏
孝纯皇太后刘氏(1593年—1614年)。明光宗朱常洛妃嫔,明思宗朱由检生母,海州人,后籍宛平。初为明光宗淑女,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1611年),生皇五子信王朱由检。
明熹宗朱由校继位之后,追尊光庙刘淑女为光庙刘贤妃。后因子朱由检即位为崇祯帝,追谥生母刘氏为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与光宗合葬庆陵。
4、李康妃
李康妃,亦称西李。明光宗之妃,颇受宠爱,亦为明熹宗、明思宗之养母。生有皇四子怀惠王朱由模、皇八女乐安公主朱徽媞。
初为选侍,光宗继位,欲封皇贵妃,皇贵妃册封礼将近,然光宗崩之,遂未封成,后熹宗继位,被尊为康妃。明末三大案之一——移宫案的主角。
5、李庄妃
李庄妃(1588年——1624年),明光宗朱常洛妃嫔之一。为人仁慈,沉默寡言。不如李康妃得宠,后天启帝即位,乳母客氏亦仗着天启帝昏庸而为非作歹,残害女眷。
李庄妃在生活上亦遭受到苛待。最终,李庄妃因不满客氏恶行而在天启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气郁而死,年仅三十七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常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元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和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纯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康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庄妃
西汉的皇帝刘敖的母亲是谁
西汉的皇帝刘骜的母亲是孝元皇后王政君。
刘骜(前51年—前7年4月17日),即汉成帝,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2月3日),魏郡元城委粟里(今河北省大名县 )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李氏,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63年)。王莽篡汉时,王政君曾大怒、将传国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崩碎了一角,不久忧愤而死,与汉元帝合葬渭陵。
扩展资料
70岁的皇太后王政君在哀帝死了后,不得不请侄子王莽与自己共掌政局,立了汉平帝。汉平帝不久就被王莽给除掉了。
太子刘骜是个性情柔弱的人,不像父亲那样刚强,长大后好喝酒(也好举办宴会),刘奭对此大为不满。当刘骜母子听到元帝要换太子时,真的害怕了。王政君的弟弟王凤当时身居高位,又联络宣帝时代的外戚史氏共同维护太子地位,才让刘奭放弃了换太子的念头。
王政君身为皇后,也没有什么过失,她既不对皇帝不与她过性生活的做法发怨言,也不对傅昭仪有半点的嫉妒表现。
她的忍耐,换来了自己的安宁,也换来了王氏集团的政治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政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骜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皇帝的婚姻生活关涉王朝变局
汉元帝妃子有谁
1.孝元皇后王政君,生汉成帝刘骜。
2.昭仪傅氏(傅昭仪、定陶太后),生平都公主、定陶恭王刘康。
3.昭仪冯媛(中山太后),生中山孝王刘兴。
4.婕妤卫氏(卫婕妤),生平阳公主。
5.司马良娣(元帝未登基时薨)。
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 。黄龙元年(前49年)十月,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 。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
《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
孝元皇后,王莽姑也。莽自谓黄帝之后,其《自本》曰:黄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起妫汭,以妫为姓。至周武王封舜后妫满於陈,是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仲,奔齐,齐桓公以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齐国,二世称王,至王建为秦所灭。项羽起,封建孙安为济北王。至汉兴,安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
文、景间,安孙遂字伯纪,处东平陵,生贺,字翁孺。为武帝绣衣御史,逐捕魏郡群盗坚卢等党与,及吏畏懦逗留当坐者,翁孺皆纵不诛。它部御史暴胜之等奏杀二千石,诛千石以下,及通行饮食坐连及者,大部至斩万馀人,语见《酷吏传》。翁孺以奉使不称免,叹曰“吾闻活千人者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馀人,后世其兴乎”
翁孺既免,而与东平陵终氏为怨,乃徙魏郡元城委粟里,为三老,魏郡人德之。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今王翁孺徙,正真其地,日月当之。元城郭东有五鹿之虚,即沙鹿地也。后八十年,当有贵女兴天下”云。
翁孺生禁,字稚君,少学法律长安,为廷尉史,本始三年,生女政君,即元后也。禁有大志,不修廉隅,好酒色,多取傍妻,凡有四女八男。长女君侠,次即元后政君,次君力,次君弟。长男凤孝卿,次曼元卿,谭子元,崇少子,商子夏,立子叔,根稚卿,逢时委卿,唯凤、崇与元后政君同母。母,适妻,魏郡李氏女也。后以妒去,更嫁为河内苟宾妻。
初,李亲任政君在身,梦月入其怀。及壮大,婉顺得妇人道。尝许嫁未行,所许者死。后东平王聘政君为姬,未入,王薨。禁独怪之,使卜数者相政君,“当大贵,不可言”禁心以为然,乃教书,学鼓琴。五凤中,献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为家人子。
岁馀,会皇太子所爱幸司马良娣病,且死,谓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诸娣妾良人更祝诅杀我”太子怜之,且以为然。及司马良娣死,太子悲恚发病,忽忽不乐,因以过怒诸娣妾,莫得进见者。久之,宣帝闻太子恨过诸娣妾,欲顺适其意,乃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政君与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乃见政君等五人,微令旁长御问知太子所欲。太子殊无意於五人者,不得已於皇后,强应曰“此中一人可”是时政君坐近太子,又独衣绛缘诸於,长御即以为是。皇后使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交送政君太子宫,见丙殿。得御幸,有身。先是者,太子后宫娣妾以十数,御幸久者七八年,莫有子,及王妃一幸而有身。甘露三年,生成帝於甲馆画堂,为世适皇孙。宣帝爱之,自名曰骜,字太孙,常置左右。
后三年,宣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元帝。立太孙为太子,以母王妃为婕妤,封父禁为阳平侯。后三日,婕妤立为皇后,禁位特进,禁弟弘至长乐卫尉。永光二年,禁薨,谥曰顷侯。长子凤嗣侯,为卫尉侍中,皇后自有子后,希复进见。太子壮大,宽博恭慎,语在《成纪》。其后幸酒,乐燕乐,元帝不以为能。而傅昭仪有宠於上,生定陶共王。王多材艺,上甚爱之,坐则侧席,行则同辇,常有意欲废太子而立共王。时凤在位,与皇后、太子同心忧惧,刺侍中史丹拥右太子,语在《丹传》。上亦以皇后素谨慎,而太子先帝所常留意,故得不废。
元帝崩,太子立,是为孝成帝。尊皇后为皇太后,以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益封五千户。王氏之兴自凤始。又封太后同母弟崇为安成侯,食邑万户。凤庶弟谭等皆赐爵关内侯,食邑。
其夏,黄雾四塞终日。天子以问谏大夫杨兴、博王驷胜等,对皆以为“阴盛侵阳之气也。高祖之约也,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非高祖之约,外戚未曾有也,故天为见异”言事者多以为然。凤於是惧,上书辞谢曰“陛下即位,思慕谅暗,故诏臣凤典领尚书事,上无以明圣德,下无以益政治。今有茀星天地赤黄之异,咎在臣凤,当伏显戮,以谢天下。今谅门暗已毕,大义皆举,宜躬亲万机,以承天心”因乞骸骨辞职。上报曰“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缪,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今大将军乃引过自予,欲上尚书事,归大将军印绶,罢大司马官,是明朕之不德也。朕委将军以事,诚欲庶几有成,显先祖之功德。将军其专心固意,辅朕之不逮,毋有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