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3年自然灾害是哪几年
3年自然灾害是1959年、1960年和1961年,指中国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年自然灾害是哪几年 3年自然灾害简介
1、“三年自然灾害”是指1959年、1960年和1961年。
2、1962年,“1-9月,全国大面积旱灾。去冬以来,南方湘西北、粤北、川北、苏北、皖中地区雨雪稀少,2月约有100万公顷呈旱象;3月,旱区扩至豫、鄂、黔、陕等省,共计360万公顷……
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呼伦贝尔和乌兰察布地区、晋北、冀西北、吉西北地区,旱期长达200-400天,甚至井干河断、人畜吃水困难……年内,旱灾波及北方为主的24个省区(市)2174.6万公顷农田,成灾面积878.4万公顷。”
人们习惯上将这几年的灾害称为“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从干旱灾害的延伸和转移看,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干旱灾害,大致延续了四年。时间上以1959年夏秋至1960年夏黄河流域、西南、华南为主,1961年春夏秋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连续干旱为主。
以及1962年春夏、夏秋的华北黄河流域、东北的干旱。人们在谈论和研究中往往忽视了1958和1962年也是较大旱灾年,从宏观角度看,集中在1959-1961年的特大干旱,是有一个发展、高峰、减弱的过程的。
三年自然灾害都有什么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于1959年至1961年期间,这是全国出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最为严重的一场自然灾害,那么三年自然灾害都有什么灾害,下面一起来看看。
1、 干旱。1959年1至4月,河北、黑龙江等地出现严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的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至5寸深,为历史罕见。同年6至8月江淮流域出现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已达821、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
2、 霜冻。1959年4至5月,严重的霜冻灾害造成华北、黑龙江等地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
3、 水灾。1959年2至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同年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等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4、 台风。1959年7至9月,在东南沿海地区连续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风级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1960年5个月里台风登陆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造成暴雨频繁,洪水泛滥。
以上的就是关于三年自然灾害都有什么灾害的内容介绍了。
三年自然灾害是哪三年
三年自然灾害是1959年、1960年、1961年这三年。三年自然灾害也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
“三年自然灾害”的警示:
1、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生产力,增强人类改造力。“大跃进”时期只强调了人的因素,片面地夸大精神的作用,而没有强调提高人掌握科学技术的素质;对于提高生产工具水平、认识自然界灾害作用,则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
2、必须正确认识生产力状况,采取适应其发展的生产关系,否则将受到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惩罚。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推行大大超前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使损失大大超过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损失。
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去哪里了
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没有去哪里。
三年大旱俗称三年自然灾害,那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本身粮食产量就低,加之三年大旱的自然灾害,粮食普遍欠收,供不应求,人们普遍都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说三年大旱粮食没有流失到哪里去。
自然灾难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难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