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观城镇的观城之名由来
- 2、身份证号150409开头是哪里
- 3、观城科目三考场地址
- 4、野猪林在哪个地方
观城镇的观城之名由来
夏代,此地为古观国,亦称观扈。夏代第一个世袭帝王名启,启的第三个儿子武观被封于观地。地名中有“观”字,封的王名中又有“观”字,故后来建县时便离不开“观”字。
后来,武观曾以观扈为根据地反叛,故汉初建县时定名为“畔观县”,畔和叛统一。王莽篡朝后,因为他本身是个叛臣,故最怕说叛字,便下令将畔观县改称“观治县”。隋代对县名进行清理,决定既不用“畔”字,也不用“治”字,只采用一个来历已久的“观”字,成为“观城县”。
身份证号150409开头是哪里
聊城
身份号码中前六位数字是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 地址码371522中,37代表其所属省为山东,15代表其所属市为聊城,22代表其所属县为莘县。
1949年5月,莘县改属平原省聊城专区建国后,莘县、朝城县民主政府改称人民政府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莘县、朝城县、观城县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3年8月,观城县、朝城县合并为观朝县。1956年3月,撤销观朝县,原观朝县辖区北部划归莘县,南部划归范县,东北部划归寿张县。1958年12月,撤销莘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冠县和范县。1961年7月,恢复莘县建置,行政区域与1958年12月撤县前相同。1964年4月,范县划归河南省,其金堤以北行政区域(含范县旧城)划入莘县。1967年3月,聊城专区改为聊城地区,莘县属聊城地区。1997年8月,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级聊城市,莘县属聊城市。
观城科目三考场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观城车管所发布的科目三考场地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观城县原是山东省的一个县,1953年与朝城县合并成立山东观朝县。
野猪林在哪个地方
野猪林在莘县观城镇朱庙村。
相传是《水浒传》中好汉林冲由汴京发配至沧州途中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之处。
据《观城县志》载,野猪林村东是徒骇河,村西是马颊河。这两条河都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疏通治理的较大的河流,村北有三沟(于沟、王沟、马沟),村南有三庙(红庙、朱庙、双庙),地形较为复杂。
野猪林位于观城东10里。当地人口口相传,古时的观城一带虽然没有悬崖峭壁的石山,却遍布土岗起伏的丘陵,各类树木生长得特别旺盛,林中常见野猪出没,人们便将此林称为“野猪林”。
野猪林的发展:
有猎户为狩猎方便,在林中造屋居住,繁衍成村,人们遂习称其为“野猪林村”,林名从此变为村名,并被记入县志。至清代,野猪林一带仍然人烟稀少,十分荒凉,林间草地有落叶,常有牧童放牛,“东郊牧笛”也是古观城八景之一。
清朝文思明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以野猪林为依托与官兵周旋。抗日时期,这里更是军民抗战的“青纱帐”。新中国建立前后,野猪林仍有相当规模,远远望去,一片林莽,密不透风,边际难寻。
与书中:“枯曼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的描写十分吻合。后来,随着野猪林的消失,林中猎户回归各自的老村,野猪林村已不复存在,其遗址当在今莘县观城镇郭海村北一带。
1958年前这里曾有一个仅为几户人家的野猪林村,旧属观城县在坊堡管辖,后分别迁入附近的朱庙和马沟村,野猪林村名消失。据说本世纪四十年代,这里还有茂密的树林,并常有鸟兽出没,令人望而生畏;林中一红墙灰瓦小庙,庙壁绘有五颜六色的《水浒》故事。
1958年大跃进时期,野猪林树木大量被伐,林中居民迁往附近村庄,野猪林从此成为遗址。1992年11月,由市委统战部许继善题字,在此立“野猪林”碑一通,以资纪念,并为寻访古迹者导游。2011年莘县人民政府在此遗址立碑建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