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三皇之首: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创华夏文明)
燧人氏是三皇之首,被尊称为燧皇。他的发现使得早期的原始人类祖先脱离了生吃动物肉的时代,他的发现带领我们的祖先开创了华夏文明。下面为你介绍三皇之首的燧人氏。
三皇之首燧人氏
燧人氏,姓风,燧明国人,生卒年不详,是三皇之首。简称为燧人,尊称为燧皇。燧人氏之所以能够成为三皇之首的原因是:他是旧石器时代第一个发现可以人工取火的人。他的发现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的文明,他也被奉为“火祖”。
燧人氏发现火
在旧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中国处于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原始人类都是用粗糙的石制武器去捕猎,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东西;人们所吃的食物都是未经过加工的动物的生肉或者是植物的根茎叶子;身上穿来蔽体的是野兽动物的皮毛或是用植物编织的物件;用来防御野兽攻击的武器就是地上的石块制成的武器。那时候的食物无法像现在一样经过加工加熟,全部是生吃那些捕猎而来的动物的肉,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到疾病的危害,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
动物的尸体里的磷经过太阳暴会引起燃烧,而那时候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统统避火而居。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加,在商丘地区出现了一会智者,他发现那些被火烧过的动物的肉比生肉少了那一股难闻的腥味,并且口感要好很多,胃也觉得舒服很多。
他知道了火的好处,并开始研究怎么人为取火。最终找到钻木取火与点石击火两种方法,成功的把人类带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于是人们便把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之人尊之为“燧”,称为“燧人氏”。远古人相信燧,跟随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为首的远古人类氏族部落,这个氏族部落被后世形象地称为“燧明国”。
点击浏览下一页,内容更精彩
燧人氏发明了结绳记事
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燧人氏便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燧人氏为百兽命名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点击浏览下一页,内容更精彩
燧人氏的十大发明
燧人氏带领着我们的祖先脱离茹毛饮血的时代,算得上是中华民族的创立者,他不仅发现了火的用途,还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十项重大发明:
1、距今约五万年时发明了“钻木取火”,继而又发明“燧石取火”。
2、距今约四万年时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始为山川百物命名。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 距今约三万年时燧人氏以右枢天乙(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
●距今约二万年时燧人氏创立“氏族图腾徽铭制”,始立姓为风,氏为昊。距今约二万六千年时,燧人氏以太乙织女星(天琴座a星)为北极星。
●距今约一万五千年时,燧人氏发明大山榑木太阳历。
●距今约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氏发明《河图》、《洛书》(柯约耶劳创《河图》,柯诺耶劳创《洛书》)、星象历,创造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注:有些是后世托古之作品河图洛书也不都是他发明的,有的是后人为了尊崇他。)
●距今约一万二千年时,燧人氏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
●距今约一万一千年时,燧人氏创立八索准绳圭表纪历。
●距今约一万年时,燧人氏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约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本文已完,推荐阅读:
古龙小说武功排名前十,西门吹雪也只能位列探花
西门庆是怎么死的 揭秘西门庆是同性恋
春秋战国十大猛将排名:廉颇第二,孙膑仅列第六
中国古代清官排行榜,铮铮铁骨不为五斗米折腰
盘点战国四大名将,“杀神”白起自刎谢罪
三皇之首伏羲氏
三皇之首伏羲氏
碧海云天梦飞扬 2019-05-06 16:07:07
伏羲氏,风姓,又称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等,是中华民族敬仰的始祖,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史载其“有圣德”,“有大智”,他常常独自一人静静观察宇宙天地万物,将自己从中感悟到的道理教导给人民,人们觉得他象日月一样为世间带来光明,因此就称他为太昊。后来人们推荐他为主,伏羲觉得五行中的木荣于春天,先得生物盛德,就以木德继位而王;木动则风生,遂以风为姓。
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即中华本源文化。伏羲文化重德,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记》中写 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 这对伏羲文化的内涵和核心内容作了清晰丰富的描述。
伏羲创立了“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
上古时候,距今约六千年前,那时人烟稀少,伏羲在宛丘,也就是现在河南淮阳这地方,教人打猎捕鱼过生活。后来,人逐渐多了,伏羲挑选了一批打猎捕鱼的能手,让他们去东西南北四方,再开发一些疆域。
有人怕山高路远,迷失方向,这时见伏羲背了个竹篮出来,对大家说:“我领你们去吧,不用怕的。”有人问伏羲:“你带个竹篮干什么?”伏羲说:“装东西。”人们不禁感到奇怪,问:“东西怎么能装呢?”伏羲说:“当然能,东属木,西属金,木和金两样在篮里怎么不能装呢?”有人问为什么不能装南北,伏羲说:“南属火,北属水,火烧篮,装水漏,水火又不相容,当然装不得!”原来是这样!众人又问:“东西怎么分呢?”伏羲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日头出东落西。”又有人问:“南和北怎么分呢?”伏羲说:“南面属火,北面属水。南热北冷。”从此,人们就认清了东南西北的方向,扩大了活动范围。
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凭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奥,从而起太极,定五行,制八卦 。
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有龙马背负“河图”出于此河,献给伏羲,伏羲依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画成了八卦。“河图”画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汉书》记载:“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礼记》也记载:“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
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所画八卦是用简单却寓意深刻的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占卜吉凶,这也是后来《易经》的思想基础。《礼含文嘉》记载:“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八卦中蕴含了“天人谐和”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思想,揭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是《易经》的理论纲领,开创了易文化和中医文化之源。《帝王世纪》记载:“伏羲画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无枉焉。”
伏羲八卦揭示出要遵循的这么一条规律:人应当效法地,地应当效法天,天应当效法“道”,“道”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规律,即宇宙规律。人在天地间,要知天知地,要懂得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在社会上的位置,要效天法地。伏羲感悟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奠定了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整体观念和完整系统 。
典籍中记载的伏羲是“教化”的始祖,他教化百姓,育民福祉。
史载“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伏羲发明网罟,教民用以捕鱼猎兽,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渔猎能力;捕获猎物多时, 一时食之不尽, 便教人们牧养六畜;以火煮熟食物后,先祭祀天地和神祇然后才食用。他观天文,创历法,定节气,传授人民物候知识,教人们农耕稼穑,从此风调雨顺万物安泰。
正姓氏。
伏羲始“正姓氏”、“别血缘”,他首先自定“风”姓,从此,姓氏的概念以定制的形式规范下来,华夏九州的部落民皆有姓氏。伏羲正姓氏其实质提示人们要返本报祖,要遵循天道。告诉人们要敬天,人之本也,要敬奉上帝,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祭祖,人之源也,要不忘祖先,做人要知本源,才能生生不息。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敬天祭祖”的博大内涵。
制嫁娶。
《吕氏春秋》记载:“昔大古尝无君矣,未有三纲六纪,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制之别。”针对当时情况,伏羲在正姓氏之后,就开始规范“制嫁娶,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的婚姻制度,推行夫妻制,定下了不得乱伦、近伦的嫁娶之礼,结束了中国远古的乱婚、杂婚时代。《新语》记载伏羲“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伏羲对于先民的教化思想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象征,把人们从原始社会中脱胎出来,推向了文明社会。当时有柏皇、赫胥、阴康等人同来辅佐伏羲,伏羲念众人相助教化人民,可封之以地,授之以官,因为有神龙降临,就以龙纪官名。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记载:“太昊时有龙马负图瑞出于河,因而名官,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治居庐;混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栗陆为北龙氏,繁殖草木,疏导源泉。”伏羲所纪龙师龙官都能尽到各自的职责,使天下趋于文化,人们昭明德行,祭祀天地神明,天下大治,宇内清明。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是吉祥嘉瑞的象征,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民族,华夏裔胄被称作龙的传人。
伏羲见百官之政立,万民之事察,文治兴而人民安居,四方归附,欲抚其远来,却无乐器。一次,他率人在四处巡查时,看到西山桐林祥云四起,两只巨大彩鸟从云中而降飞向林中,栖息在最大梧桐树上,瞬间天空中飞鸟全都停在了四周,齐声叫起来,如朝拜一般。伏羲非常惊喜,问道:“这是什么神鸟?”大臣句芒说道:“这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是‘德、顺、义、信、仁’五德皆具的吉祥鸟。”伏羲恍然说:“我听说凤凰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由此看来此树必是神品,可以做成乐器,让人们通天地,明自性,繁衍生息。”
制琴作乐
伏羲遂取桐木中段,投长流水中浸四十九天,按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数字,斫出了长三尺六寸五的琴胚,又按四时八节之数,定为后宽四寸,前阔八寸,并把琴按“面圆法天,底平法地”的原则,即将琴的面板做出半圆的弧形,将底板作平,代表着天地同心。然后按阴阳两仪之数在底板上留出龙沼、凤泽,再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配上宫、商、角、征、羽五根弦。所谓一架小小的五弦琴,涵盖了整个大自然和天地万物。伏羲先制了一张琴,琴者,禁也,禁淫邪而正人心也。又做三十五弦之瑟,瑟者,取矜庄缜密之义,以修身性之理,达天人之合。
伏羲制琴后,依百鸟朝凤凰的情景制作了《驾辩》乐曲,以纪念灵桐之义、凤凰之德,还制作了《立基》等乐曲。他常常亲自弹琴,凤凰闻声来仪,百鸟翔集,群臣百姓大悦。《琴操》记载:“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拾遗记》记载:“礼仪文物于兹始作……立礼教以导文……桑为瑟,均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伏羲制乐教化其民,净化其心,以德睦邻,诸夷归服,开创了礼乐教化的肇端。
中国古代常以圣人为神,伏羲也被人们称为神人,传说伏羲能缘天梯建木以登天。《山海经》记载:“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过。”
这里所说的“建木”,是众神用来登天专用的,“太白皋爰过”,说伏羲也能像神一样,上下于建木、往返于天地与神人之间。华夏文明是半神文化,历史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就是这样,他们秉承上天的旨意,以德教化百姓,完成他们的使命,为百姓所拥戴,并被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
三皇五帝谁为首
问题一:三皇五帝谁为首,太昊伏羲第一人!为什么说伏羲是人祖? 三皇之首伏羲、五帝之首轩辕伏羲之所以为人祖是以神话传说居多亦是文明的起点传说毕竟是传说…家畜从伏羲起
问题二:三皇五帝谁为首下两句有人知道吗? 太昊伏羲第一人
问题三:三皇五帝谁为首? 你需接两句,一答一问。阔别多年,君该归来。 当年之约,今当来赴。 三皇五帝谁为首?伏羲书图定乾坤。
问题四:三皇五帝指的是谁?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
新疆缤恋娜耸咨呱矸羲女娲图:女娲执规,伏羲执矩。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 、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另一种解释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以第一与第四种说法较为常见。
历史
现在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原始社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基于史料,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
最早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这个部落大约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主要从事农业户动。附近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收复了周边各个部落。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就是由此产生的。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取自zh. *** /...%B8%9D
问题五:道教创立人是谁?? 道教其实在上古时就存在了 三皇五帝谁为首 太昊伏羲第一人 伏羲一画开天 演化出了太极 演绎出了八卦 到了老子李耳根据八卦创立了道教 当老子函谷关作出道德真经后 骑青牛过函谷 驾牛西去 紫气东来 出现了佛教 这便是老子化胡
问题六: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啊? 40分 我国古代有把远古三个皇帝和上古五个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的传说,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那N,三皇五帝究竟是谁?说法颇多分歧。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且认为泰皇最贵。那N,泰皇是谁?《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由此看来,伏羲、神农占了三皇之两席,诸说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谁,分歧较大。 至於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世本》、《大戴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礼记・月令》以太(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三皇五帝中,五帝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至於三皇,则无从确定了。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炎帝、黄帝、少、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 传说伏羲、女娲、神农是远古时代的大圣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绩。 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始作八封”,“作结绳而为网罟”。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了。 女娲的主要业绩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据说,在这以前,天塌地陷,灾害不息,经过她老人家的工作,一切就序了。她也就成了传说中整理天地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神农是传说个主掌稼穑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会农业开始发展的氏族名称。据记载,当初人们吃生肉,喝兽血,穿兽皮。神农认为人们这样生活下去,是难以维持的。于是,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实际上农业生产知识是上古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神农并无其人。后来人们推测,神农氏的事迹,大致反映相当子母系氏族制繁荣时期的社会情况。 传说中的五位上古帝王,文书记载很不一致。他们活动的时代可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制,或原始社会末期了。 太,也称为太昊,姓风。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地(即现在河南淮阳县)。他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鹏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言,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腮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
问题七:三皇五帝中的“三皇”社会上还有争议么?到底是哪三皇呀? 伏羲 神农 黄帝。争议比较大,史料和民间的传说至少有七种说法。
希望采纳
问题八:三皇和五帝中为什么都有黄帝,最准确的三皇五帝都是谁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
新疆缤恋娜耸咨呱矸羲女娲图:女娲执规,伏羲执矩。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 、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激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另一种解释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以第一与第四种说法较为常见。
历史
现在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原始社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基于史料,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
最早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这个部落大约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附近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收复了周边各个部落。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就是由此产生的。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问题九:三皇五帝都是谁?哪个最早? 三皇五帝历史上说法不一,但从历史功绩来看, 我个人认为:
三皇是
1、遂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使人类方便地取得火种,使用火种。
2、伏羲氏,教人们盖房子,饲养牲畜。
3、神农氏,寻找五谷,教人们进行农耕。
五帝是
1、炎帝
2、黄帝
3、唐尧
4、虞舜
5、大禹
问题十:古代神话中,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三皇五帝,含义有二:
(1).指历史人物。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伏羲)、炎帝、黄帝、少(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
(2).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皇之首是谁
“三皇之首”是伏羲。伏羲或伏羲时代,几乎就集中了上古时期所有的发明。伏羲氏因为功劳巨大,又被人们尊称为太昊。昊为天上之太阳,即带来光明之神圣,伟大之圣贤。众多中国的史籍记载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
秦汉后所增补的“三皇”有五说:
1、《尚书大传》为燧人、伏羲、神农。《礼·含文嘉》《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而以燧人居中。
2、《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
3、《礼·号谥记》为伏羲、神农、祝融。《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
4、《白虎通》说为伏羲、神农、共工。
“三皇五帝”,三皇之首——燧人氏
中华文明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距今有五千多年到一万年左右的历史。
三皇五帝
三皇:燧人氏,伏羲,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燧人氏,乃三皇之首,他对中华文明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的几项重大发明加速了历史的进程。
中华文明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距今有五千多年到一万年左右的历史。
三皇五帝
三皇:燧人氏,伏羲,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燧人氏,乃三皇之首,他对中华文明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的几项重大发明加速了历史的进程。
一、钻木取火
燧人氏的第一个重大的发明便是“钻木起火”。“钻木取火”的发明不仅结束了远古先民茹毛饮血的时代,还大大的提高了远古人的寿命。那时候,由于古人以打猎为主,食物全部都是生食,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所以当时人们的寿命很短,而且在寒冷季节时,没有取暖的方式,寒冷气候也会夺去人们的生命。燧人氏造火后,人们进入了食熟食的时代,疾病大大减少,寿命也较之前大为增长。除此之外,还可对凶猛野兽进行驱逐,人们正式进入了“火”的时代。
二、结绳记事
最初,远古先民并无文字,一切事务全凭大脑记忆,很多复杂的事情容易被遗忘。燧人氏用柔软度很低的树皮搓为细绳,将多条细绳排列并悬挂,打结记事。大事打为大结,小事打为小结,为了更详细的记录,燧人氏将绳结染成了各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一件事情,所记之事也更为清晰。
三、命名百兽一、钻木取火
燧人氏的第一个重大的发明便是“钻木起火”。“钻木取火”的发明不仅结束了远古先民茹毛饮血的时代,还大大的提高了远古人的寿命。那时候,由于古人以打猎为主,食物全部都是生食,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所以当时人们的寿命很短,而且在寒冷季节时,没有取暖的方式,寒冷气候也会夺去人们的生命。燧人氏造火后,人们进入了食熟食的时代,疾病大大减少,寿命也较之前大为增长。除此之外,还可对凶猛野兽进行驱逐,人们正式进入了“火”的时代。
二、结绳记事
最初,远古先民并无文字,一切事务全凭大脑记忆,很多复杂的事情容易被遗忘。燧人氏用柔软度很低的树皮搓为细绳,将多条细绳排列并悬挂,打结记事。大事打为大结,小事打为小结,为了更详细的记录,燧人氏将绳结染成了各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一件事情,所记之事也更为清晰。
三、命名百兽
远古之时,人们将百兽统称为“虫”。燧人氏通过仔细的观察,将百兽分类并命名。他将在天上飞的称为“禽”,地上走的称为“兽”,脚多的爬行动物为“虫”,无脚的爬行动物为“豸”,这便是“飞禽走兽”的由来。
由于燧人氏的卓越贡献,其被后世尊为“火祖”,为三皇五帝之首,奉为“天皇,也称“燧皇”。
三皇之首是谁 三皇分别是谁
1、三皇之首是伏羲,伏羲或伏羲时代,几乎就集中了上古时期所有的发明。伏羲氏因为功劳巨大,又被人们尊称为太昊。昊为天上之太阳,即带来光明之神圣,伟大之圣贤。众多中国史籍记载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2、三皇,一说为历史时期,即“三皇时代”,又意为人物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杰出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即燧人、伏羲、神农(即炎帝)作为“三皇”。
3、根据众多典籍记载,中国的文明历史主要发源于伏羲氏时代。由于上古代没有文字,先民事迹多赖后人一辈辈口耳相传,加之古今方俗之异,后来见诸文字,便出现同名异形现象。同一位伏羲,春秋战国以来的各种古籍中便有不同的写法。伏羲、伏戏、包牺、庖牺、炮牺、伏牺、虙羲、虙戏、宓羲、宓戏等,均属音同音近相代。
4、由于伏羲为人类社会文明立下了齐天功勋,人们称他为“太昊”,像日月那样光明无私,徳配天下,是中华民族赫赫有名的第一位人文始祖。伏羲太昊氏能纳入了中华的古帝系列中,且系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这是古代部落战争导致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后起的华夏吸收早期“东蒙”文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