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宗祠
- 2、太庙、宗庙、祖庙三者有什么区别?
- 3、宗庙社稷什么意思?
- 4、古代的宗庙是什么意思
- 5、什么是宗祠?
什么是宗祠
宗祠是存放家族亡故先辈牌位、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或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
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
宗祠中的主祭称宗子,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还有宗正、宗直等职。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
扩展资料
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对于海外移民与祖国家乡的关系,对于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传统的祠堂文化,既是权利的网络空间,更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祠堂文化与书院文化、家庙族府、地方庙宇文化等建构起地域性文化的立体形态。
宗祠,一般分布于较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地区,如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宗祠文化是福建省重要的特色文化资源,是福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台、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精神价值,不仅涵养了八闽儿女和台湾民众,也幅射海内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宗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祠堂文化是华人与祖国家乡的精神纽带
太庙、宗庙、祖庙三者有什么区别?
在很多人的心中可能认为祖庙跟祠堂的概念是相似的,其实不然。祠堂是家族的象征,除了可以作为祭祀场所之外,还是族中处理大事的场所。祖庙也属于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但是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建造条件。我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宗庙制度,其中包含了很多细节上的知识,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宗庙作为祭祀场所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宗庙最早出现在远古时期,那时的人们认为死去的亲人能够保佑自己,所以会对去世的先人祈祷祭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就逐渐有了一套固定的形制、规模和制度,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宗庙文化。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明显,在宗庙制度上也有所体现。按照社会阶层的划分可以将宗庙文化分为太庙、宗庙、祖庙三个部分。太庙主要对应的就是古代的皇帝,宗庙则是诸侯士大夫阶层,祖庙对应的就是宦官了,而平民就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祠堂了。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太庙主要是祭祀的地方,因此古代皇帝祭祀都是在太庙举行。
在太庙举行的祭祀有很多种类,宫廷祭祀共80多种,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个等级。大祀为皇帝亲自祭拜,中祀一部分是皇帝亲祀,大部分分派官员祭祀。群祀就是官员代替皇帝祭祀去。每个季节首月的阴历初一都要进行祭祀,太庙地方的牌位要捧到享殿,皇帝会来这祭祖。
宗庙是古代诸侯祭祀祖先的专门场所。《周礼》规定,天子七庙,即供奉六世祖以下历代先人,也称诸侯五庙。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
家庙就是宦官贵族设立的祭祀祖先的地方了。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设立的,区别于我们现在祠堂是以家族为单位设立的概念。普通百姓是没有建立宗庙的权利的,所以他们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的祠堂。原载:
宗庙社稷什么意思?
词目
宗庙社稷
发音
zōng miào shè jì
释义
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引用
《三国演义》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众官静听。”众皆侧耳。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 宗庙社稷 。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徐晃入见。操大喜,厚待之。于是迎銮驾到许都,盖造宫室殿宇,立 宗庙社稷 、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功... 《花月痕》第四十九回 舍金报母担粥赈饥 聚宝夺门借兵证果 ...不顺人情、不顾全局,也怎样守得一日呢?至如贼的政令,是无天地 宗庙社稷 之祭,无父子君臣之教,无天时人事婚丧吉凶之道。其所改之... 《隋唐演义》第66回 丹霄宫嫔妃交谮 玄武门兄弟相残 ...供奉殿下,乃天授也。祸机垂发,而殿下犹若罔闻,殿下纵自轻,如 宗庙社稷 何?殿下不用臣之言,臣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束... 《隋唐演义》第68回 成后志怨女出宫 证前盟阴司定案 ...”某尽嫁十余人,已而生三子,母即言死从者。何况朝廷举动,有关 宗庙社稷 ,其获报又何可量哉。话说罗成将到长安,叫潘美... 《隋唐演义》第70回 隋萧后遗梓归坟 武媚娘被缁入寺 ...,长孙无忌、褚遂良谏道:“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奈何不为 宗庙社稷 自重?”太宗不听,无忌中道伏卧,流涕固谏,太宗乃还,入...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 退吴师楚昭王返国 ...话分两头。再说子西与子期重入郢城,一面收葬平王骸骨,将 宗庙社稷 重新草创,一面遣申包胥以舟师迎昭王于随,昭王遂与随君定...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乐羊子怒啜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 ...、魏三家,各以王命宣布国中,赵都中牟,韩都平阳,魏都安邑,立 宗庙社稷 ,复遣使遍告列国。列国亦多致贺,惟秦国自弃晋附楚之后,... 《前汉演义》第四十四回 易幼主诸吕加封 得悍妇两王枉死 ...逢迎,带领僚属,伏阙上陈道:“皇太后为天下计,废暗立明,奠定 宗庙社稷 ,臣等敢不奉诏!”说着,复顿首请示。吕太后尚令群臣推选... 《前汉演义》第四十六回 夺禁军捕诛诸吕 迎代王废死故君 ...高帝宗庙,唯大王最为相宜,无论天下列侯万民,无思不服,臣等为 宗庙社稷 计,原非轻率从事,愿大王幸听臣等,臣等谨奉天子玺符,再... 《后汉演义》第九回 斩谢躬收取邺中 毙贾强扬威河右 ...上尊号,秀摇首不答。忽有一将闪出道:“大王自甘谦退,难道不顾 宗庙社稷 么?今宜先即尊位,然后可言征伐,否则彼此从同,究竟谁王... 《后汉演义》第十一回 刘盆子乞怜让位 宋司空守义拒婚 ...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封赏已毕,便就洛阳建置 宗庙社稷 ,并在城南设立郊天祭坛,始正火德,色仍尚赤。正在制礼作... 《后汉演义》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机引兵迎驾 奉先排难射戟解围 ...等发伏并起,左右夹攻,杀得大败而回。操得安然抵许,筑宫殿,立 宗庙社稷 ,奉帝居住;进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太尉杨彪,司空张喜... 《两晋演义》第十八回 作盟主东海起兵 诛恶贼河间失势 ...书猥至,罪不值辜。人心一愤,易致兴动。夫杀一人而天下喜悦者, 宗庙社稷 之福也。今杀一枯穷之人,而令天下伤惨,臣虑凶竖乘间,妄... 《两晋演义》第二十五回 贻书归母难化狼心 行酒为奴终遭鸩毒 ...为皇太子,由雍城迎入长安,创立行台,祭坛告类。类系祭名。并建 宗庙社稷 ,下令大赦,用阎鼎为太子詹事,总摄百揆,加封贾疋为镇西... 《两晋演义》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蓟北 毙赵染晋相保关中 ...扬于晋路,金鼓振于河曲。崤函无虔刘之惊,汧陇有安业之庆,斯诚 宗庙社稷 ,陛下神武之所致,含气之伦,莫不引领,况臣之心,能无踊... 《南北史演义》第七回 弑故主冤魂索命 丧良将胡骑横行 ...夏国,已见前回。珪复破柔然,掠高车,蹂躏后燕,遂徙都平城,立 宗庙社稷 ,僭号称帝,初纳刘库仁从女,宠冠后宫,生子名嗣。寻获后... 《南北史演义》第二十五回 讨权臣石头殉节 失镇地栎林丧身 ...言感绝,所望嗣皇帝远绍洪规,近惩覆辙,痌瘝兆民,期天永命,则 宗庙社稷 之灵,庶其攸赖,用此令知!小子前述明帝彧事,... 《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三回 违君命晋阳兴甲 谒行在关右迎銮 ...枕太原,朕亦垂拱京洛矣。王若马首南向,问鼎轻重,朕虽不武,为 宗庙社稷 计,欲止不能。决在于王,非朕能定,为山止篑,甚为王惜之... 《五代史演义》第三回 登大宝朱梁篡位 明正义全昱进规 ...。且曰七政已齐,万几难旷:勉遵令典,爰正鸿名。告天地神祇,建 宗庙社稷 。顾惟凉德,曷副乐推,栗若履冰,怀如驭朽。金行启祚,玉... 《五代史演义》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训 病徐温计焚吴越军 ...称。即梁贞明五年四月,杨隆演即吴王位,大赦国中,改元武义,建 宗庙社稷 ,置百官宫殿,文物皆用天子礼,惟不称帝号。追尊行密为太... 《残唐五代史演义》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迁驾汴梁 ...皆起身侧耳。温曰:“天子为万人之主,以治天下,无威仪不可以奉 宗庙社稷 ,留此昏君何用?可将大位让与我!”众官听罢,默然无语,...
古代的宗庙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古代什么样的人有宗庙 侯爵之上,位列公卿者可设宗庙
问题二: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宗庙祭祀 .古代的皇帝自称得到上天的庇佑,自己是上天的儿子,替上天管理天下百姓。为了在人民心中强化这种意识,就要祭天祭地祭四方。儒家还发展出天人感应的学说,古代如果发生了打的自然灾害,皇帝是要下罪己诏的,要责备自己的统治失误,导致上天降下灾祸惩罚自己。总之,是把祭天活动做为塑造皇权不可侵犯观念的工具。其他人受此影响,认为有上天存在,自然也有敬天祭天了。
2.古人认为灵魂是不灭的,自己在人世间能得到逝去的祖先保佑。所以中国人自远古时就开始祭祀祖先。皇帝更将这一仪式发挥到极致,特别是开国皇帝,不但自己做皇帝,还把上溯三代的直系祖先奉为皇帝(当然是已经死去的)。祭祖自然要列为与祭天同等重要的国之大事了。普通人虽然祭祖没这么风光,但求祖宗保佑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古代宗族观念极重,自然要祭祖了。
问题三:古代的明堂和太庙有什么区别?不要百度。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明堂是中国先秦时帝王会见诸侯、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礼记》中有一篇“明堂位”,记载明堂的样式和礼仪。明堂对中国礼制建筑的形制影响深远,北京天坛祈年殿和国子监辟雍均是复兴明堂建筑样式的尝试。
问题四:灭其社稷,夷其宗庙什么意思 社稷:本来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后引申为国家。
宗庙:祖宗庙堂。(1)指古代帝王、 诸侯 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灭:毁灭。
夷:夷平,破坏的意思。成语有“夷为平地”。
翻译:覆灭了他的国家,夷平了他的祖宗庙堂。
问题五:寒凉群臣之首入于太庙 太庙什么意思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问题六:古代帝王祭祀宗庙是在什么日子? 两汉皇室祭祀的次数和祭品都有规定,一般而言,是依周代的祭祀方法。每年要有四次大的祭祀,国有大事也要祭告宗庙等。祭品也有规定,天子用三太牢(牛羊各六只),诸侯用一太牢。
刘姓皇朝除了祭祖之外,另外还有祭社稷、封禅、郊祭、北郊、先代帝王、先贤、先农等。除了以上大祭祀之外,还有祭先蚕等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清代盛京 (今辽宁沈阳)太庙为四祖庙,祭祀始祖泽王以下四先祖。北京太庙仍在端门之左侧,前殿供奉太祖太后神龛,中殿供奉列圣列后,后殿供奉祧庙神龛,两庑东侧为诸王,西侧为功臣。每年清明、除夕、诞辰、忌辰、中元 (七月十五日)及四孟月祭祀,每月则有荐新之祭。除夕为祭,将后殿、中殿神主全部移入前殿,皇帝亲率皇子、亲王行三跪九叩之礼
古代行礼有“九拜”。《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当然,祭祀并不是“九拜”并用。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问题七:皇帝的祠堂一一一太妙(庙)是什么意思? 歇后语
问题八:“配享太庙”是什么意思?? 20分 太庙,是指古代皇帝的宗庙,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性质跟祠堂差不多。“配享太庙”,是皇帝对臣子的一种非常高的奖励――死后能把牌位放到太庙里,和皇上的列祖列宗一块,享受后世皇帝的供奉。
参考:太庙 *** ,自由的百科全书
zh. *** /wiki/%E5%A4%AA%E5%BA%99
cache.baidu/...aidu#0
baidu/...Dcl=3
什么是宗祠?
宗祠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后来宋代大儒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到清代时,祠堂已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