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苏报(苏报南都广场)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苏州日报是事业编制吗

是的。

苏州日报社(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为事业性质,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做优做活主流新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指导思想,苏报集团全力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壮大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本地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赢得了百万读者的信赖和喜爱。

苏报集团目前拥有多个媒体平台:

《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地铁报)为主的主流报系,以引力播APP、家在苏州APP、苏州新闻网、苏州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姑苏晚报官方微博微信、苏州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等为主的新媒体集群,以及古吴轩出版社、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现代苏州》杂志等。

清政府为何查封《苏报》?

上海《苏报》呼吁人们推翻清朝统治,并发表介绍邹容《革命军》的文章和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摘要,引起社会巨大震动。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监禁章炳麟和邹容,造成轰动一时的《苏报》案,激起人们的强烈愤恨。

苏报融媒是哪家报社

苏州报业集团旗下的公司。

苏报融媒是苏州报业集团旗下的公司,专门负责新媒体业务的。

晚清苏报案的经过以及影响是什么?

1903年6月29日(闰五月初五日),上海报纸上就有“爱国学社召集不逞之徒,倡演革命诸邪说”,“端方领奉廷寄外交部呈递魏光焘电”,“饬查禁密拿”的报道。端方是湖广总督,魏光焘是两江总督,说是“钦奉廷寄外务部呈递魏光焘电”,说明是“由上而发”的。次日(6月30日),“由沪道商美总领事会同各领签押,工部局即允协拿。”清政府以《苏报》“悍谬横肆,为患不小”,特嘱美人福开森“切商各领等,务将该馆立即封闭”。7月4日,上海道袁树勋又亲访英、美领事,密谋镇压。

“苏报案”发生,上海租界当局审讯时,中外官僚也相勾结。清政府指控《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大逆不道”的语句是:“盖自乙未以后,彼圣主所长虑却顾,坐席不暖者,独太后之废置吾耳。殷忧内结,智计外发,知非变法,无以交通外人得其欢心;非交通外人得其欢心,无以挟持重势,而排沮太后之权力。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铤而走险,固不为满洲全部计”。“载湉者,固长素之私友,而汉族之公仇也。况满洲全部之蠢如鹿豕者,而可以不革者哉?”章太炎在法庭上严词申斥,指出:“今年二月,在爱国学社任教习,因见康有为著书反对革命,袒护满人,故我作书驳之”。并“供不认野蛮政府。”清政府延请古柏及哈华托为律师,“谳员孙建臣直刺会同英总领事署迪翻译官升堂研鞫。”7月21日,第二次审讯,“为章、邹诸党人所延律师博易及琼司”也到庭。博易称:“古律师所请改期会讯,堂上不能允从。若云交涉事机,究与何人交涉,不妨指明。况《公共租界章程》,界内之事,应归公堂审理。现在原告究系何人?其为政府耶?抑江苏巡抚耶?上海道台耶?”审判员孙建臣说:“系奉旨着江苏巡抚饬拘,本分府惟有尊奉宪札行事而已”。博易律师又称:“政府律师如不能指出章、邹等人所犯何罪,又不能指明交涉之事,应请将此案立即注销”。哈华托不允,谓:“仍俟政府将交涉事机议妥,然后订期会讯”。孙建臣及英总领事署迪翻译“皆曰诺。”

 “引渡”在此以前,清政府想方设法,欲置章、邹于死地。以“大逆不道,煽惑人心,谋为不轨”的罪名,企图将章、邹“引渡”,解至南京,处以极刑。美国公使康格、总领事古纳、参赞福开森也秘密策划“移交中国官府惩办”,以便从清政府手中换取更多的特权。由于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有矛盾,从而对于“引渡”,态度也不一致。据《中外日报》1903年8月18日载:“近在北京地方各公使因上海苏报馆一案,英国参赞之意,以为诸人不应交与华官,日本公使以为未尝拘人。以前上海道既与各国领事立有约章,现在即应照约办理。惟俄、法两国则欲助中国政府,将诸人交于华官,故其中彼等之意见各不相同。美公使之意以为莫妙于仍交上海领事办理此事也。”尽管他们态度不一,但对中国人民的反抗加以镇压则是一致的,说是“逆书笔端犀利,鼓吹武装革命,杀戮满人,痛诋皇上,西人何故保护此辈莠民,使其谋为不轨,安然造反耶?”终因“街头谣言纷纭”,“引渡”未能实现。只要写今上一字,罪名足矣”。古柏接着说:“章等扰乱人心之处,请阅之,其意欲将满人驱逐。此种重大之事,如华人尽听其语,天下岂不大乱”。主张严惩,汪瑶庭提出“应照华例究办”,古柏也予附和。清政府官僚和英、美租界当局相互勾结。

宣判领事团又“对此发生异议”,相持不决。当时报载:“苏报馆革命党渠魁邹容、章炳麟迭经上海县汪瑶庭大令命驾至英、美等国公共租界公廨会同谳员邓鸣谦司马、英总领事署翻译官翟比南君讯明各情,拟科以永远监禁之罪。前日,捕头遂命将章、邹二犯送入提篮桥畔西狱收禁。”次年5月(四月),章太炎被判处监禁三年,邹容被判处监禁二年。“罚作苦工,限满释放,驱逐出境”。钱允生、陈吉甫“开释”。陈仲彝“姑准交保寻父到案”,龙积之“亦应省释。”

1903年7月7日,《苏报》被封,逮捕了章太炎。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章、邹在会审公廨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蔑视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的迫害。1904年5月,章、邹分别被租界法庭判处监禁3年和2年徒刑,并禁止中国人在租界内办报纸宣传革命和出版革命书籍。1905年,邹容被折磨致死,年仅21岁。1906年,章太炎刑满释放。强势的清政府企图通过这一事件压制舆论以达到镇压革命的目的,然而事与愿违,通过“《苏报》案”,《革命军》的销行更广,革命风潮日盛。

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

苏报案”与《苏报》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直接导火索是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的发表。 1903年6月,从日本回国的青年革命家邹容出版了一本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苏报》刊文对其加以大力介绍和鼓吹。1903年6月29日,《苏报》以显著地位刊登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之关系》,文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驳康有为的“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谬论,同时,还以轻蔑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小丑”。《苏报》这样毫无忌惮的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拆清廷的指空,慨然阵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年5月21日,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的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苏报的历史意义

《苏报》初创时,由胡璋的日本籍妻子生驹悦任“馆主”,邹悦任主笔,在日本驻沪领事馆注册,多刊社会新闻。1900年原主无力维持,让给陈范。陈范聘汪文溥为主笔,一度致力于保皇立宪的宣传。1902年起,陈范逐渐倾向革命,《苏报》态度也明显转变。1902年冬特辟“学界风潮”专栏,公开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和革命活动,并约请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成员撰写评论,成为两个革命团体的讲坛,1903年起,言论日趋激烈。

同年5月27日,聘请爱国学社社员章士钊任主笔。一个多月内,先后发表了《哀哉无国之民》、《客民篇》、《驳革命驳议》、《杀人主义》等十几篇具有强烈民主革命色彩的评论;刊登《读革命军》、《革命军序》等文,推荐邹容写的《革命军》。同年6月29日,《苏报》又以显著位置刊出章太炎的著名政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对革命发出热情的礼赞。这些言论,引起清政府的震恐。两江总督魏光焘派人到上海,会同租界当局对《苏报》进行迫害。陈范、章士钊等先期走避,章太炎、邹容等6人被捕。章太炎被判监禁3年,邹容被判监禁2年。《苏报》也于1903年7月7日被查封。史称“苏报案”。《苏报》的革命宣传和“苏报案”,当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

相关阅读

  • 日语我爱你怎么写(日语我爱你怎么写出来)
  • 通假字大全,通假字大全表复制
  • 梦到吃包子(已婚妇女梦到吃包子)
  • 梧桐树叶像什么,梧桐树叶像什么比喻句
  • 吨的英文(四十吨的英文)
  • 蔺相如简介(蔺相如简介50字)
  • 百事可乐英文,百事可乐英文缩写
  • 曹的五笔,曹的五笔怎么写
  • 铝焊(铝焊怎么焊)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