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南朝宋孝武帝儿子
- 2、寻为晋安王中兵参军,以父忧去职。的翻译
- 3、梁敬帝萧方智简介
- 4、晋安王是哪个朝代的
- 5、宋明帝刘彧即位后,仅有丹阳、淮南等数郡,为什么能平定晋安王之乱?
- 6、佛教中王子懋救母的故事
南朝宋孝武帝儿子
1、刘子鸾的母亲是宋孝武帝最受宠爱的妃子,因此爱屋及乌,刘子鸾一生下来就备受宋孝武帝的宠爱,5岁的时候就被封王,宋孝武帝甚至一度想立刘子鸾为储君。
2、刘子鸾,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第八个儿子,长得俊俏可爱、聪明伶俐深得父皇的喜爱,加上他的母亲、刘骏的堂妹殷淑仪是一直以来都宠冠后宫,所以他从小就含着金汤勺长大,也得到了其他皇子得不到的宠爱。
3、刘子业在十七岁那年,因遭遇刘彧等人的刺杀而英年早逝。刘子业是南宋政权孝武帝的儿子。孝武帝刘骏并不得宠,再加上非嫡非长,南朝宋的皇位本不该由他继承。
4、刘子鸾,他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的刘宋时代。刘骏对这个儿子更是宠爱有加,也许是因为自己母亲的圣宠吧。他的生活想要啥就有啥,可谓是世人口中所说的含着金汤匙长大的。
寻为晋安王中兵参军,以父忧去职。的翻译
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升迁担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承袭先人的封爵担任永昌县侯,出任轻车将军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
在他十七岁时,赵伯符出任豫州刺史,委任他为左军行参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称。 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就暂时寄居在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
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
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回任通直郎,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迁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谢世回家居丧,期满回任,袭封为永昌县侯。出任轻车将军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
因为父亲去世而离开职位,吏和百姓到州里去为他请求,待到父亲安葬完了又让他出来做官。梁书,字凯世,号惕生,1905年4月生,江西万安人。
梁敬帝萧方智简介
萧方智在位期间“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于己”,大小事情都由陈霸先控制。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封萧方智为江阴王。
梁敬帝萧方智简介。 梁敬帝萧方智(543年D558年),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萧绎第九子,母夏贤妃,南朝梁皇帝。初封兴梁侯,后改封晋安王,出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遇害。
梁敬帝萧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萧绎第九子。他出生于公元543年,逝世于558年。他的父亲梁元帝萧绎,母亲是夏氏。公元549年萧方智被封为兴梁侯。公元552年萧方智被封为晋安王。
萧方智(543年-558年5月5日),字慧相,南梁末代皇帝,梁元帝萧绎第九子,母为夏贤妃。承圣三年(554年),梁元帝遇害后,由王僧辩和陈霸先立为嗣君,入朝监国理政。
晋安王是哪个朝代的
南齐。萧子懋(472年-494年),字云昌,齐武帝萧赜第七子,母为阮淑媛。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封江陵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建元四年六月丙申(482年7月14日),进封晋安王,食邑二千户。
南朝梁(502-557),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公元502 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
晋安王(萧纲)文学集团成为东宫文学集团,这时,湘东王萧绎虽然远在荆州,大略具有萧纲文学集团副领袖的地位。萧纲与萧统同父同母,情义甚笃。萧纲与萧绎不同母,但是,兄弟情好亦甚至。
仅仅两年之久,即大宝二年八月,侯景又派人闯入宫中,废除萧纲的帝位,仍降为晋安王。之后,萧纲被侯景派人杀害了。梁豫章王萧栋:萧栋(?-552),字元吉,南兰陵人,系萧统之孙。
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
大通元年(527年),十五岁的庾信入宫为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直至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去世。此时晋安王萧纲(梁简文帝)被立为太子,而庾信之父庾肩吾任太子中庶子,主管文书,十九岁的庾信也担任东宫抄撰博士。
宋明帝刘彧即位后,仅有丹阳、淮南等数郡,为什么能平定晋安王之乱?
晋安王刘子勋初在寻阳起兵,形势对其有利,然而由于谋主邓琬大权在握,卖官鬻爵,酣歌博弈,以至士民忿怨,上下离心:而部将袁颉等人无勇无智,后又拥兵坐等,失去良机,终至惨败。
年三哥宋孝武帝即位后,因为同年刘彧生母沈容姬过世,年仅十五岁的刘彧就改由宋孝武帝的生母路太后抚养长大。
年,宋明帝刘彧即位,而荆州邓琬拥立刘子勋为帝,发动了叛乱,史称“义嘉之乱”。在危急时刻,宋明帝任命萧道成为右军将军,讨伐响应刘子勋的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徐州刺史薛安都等。
佛教中王子懋救母的故事
中有目连行孝救母的故事,目连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他用神通观察,见到亡 母生于饿鬼中,不得饮食倍受饥渴,目连悲痛欲绝,而自己空有神通第一之称誉。
目连救母故事大概是: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
遇著一圣女名叫光目的,设斋供养;罗汉问她欲求什么。光目女说:「因我的妈妈死了,所以修福想救拔她,不知她生到何地去了?请你告诉我吧。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