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隋国公在选拔官吏方面怎样改革的?
杨坚晚年,对待官吏更严,诛杀尤甚。杨坚在改革刑律的同时,对兵制也进行了相关的改革。魏晋以后实行府兵制,其特点是士兵以战争为职业,完全脱离生产。府兵制在和平时期为了维持军队的训练,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二,从根本上废止了以前的低效能的国家治理制度,第一个创建了文官选举统治管理国家体制,而这个体制,世界一直沿用到现在。三,废除了推荐人才制度,创造了科举制度,也就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考试选拔人才体系。
地方行政 开皇十年(590年)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
隋国公夺位主要内容,急,急,急!!!
随国公即隋文帝杨坚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鲜卑大贵族独孤信的部下,当年跟随魏孝武帝,进了关中,竭力辅佐宇文泰,当上了柱国大将军,封隋国公,任大前疑(宰相),掌握军政大权。
此前, 炀帝宠幸官奴, 把他们叫给使, 宇文化及因沈光勇敢, 才任用他们, 让他总管给使, 在宫内安营。
一箭双雕 据《北史·长孙晟(shèng)传》记载:长孙晟是北周时洛阳人。他智谋过人,武艺超群,十八岁时就当了一名禁卫东宫的武官。但真正赏识他的是隋国公杨坚。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隋朝开国皇帝叫杨坚,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在位。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隋朝开国帝王是杨坚。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
隋朝开国帝王是杨坚,即隋文帝。隋文帝杨坚,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杨坚。杨坚即隋文帝,他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在位期间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政治家,军事统帅。公元581~604年在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
隋文帝(541~604)名坚,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开国皇帝,在位24年。他本是北周隋王,581年,他废黜9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后改为长安。
隋朝国号的由来
1、因杨坚之父杨忠平随州有功,被封为随国公,杨坚承父职为随国公(也曾出任随州刺史),因“随”有走之意,不祥,故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建都大兴,他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
2、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3、其来源规律也是有案可考的。隋朝国名与封号有关,却并非“由封号所定”,尚含有文义因素。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为北周开国元勋,受封随国公。杨坚袭爵,681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国号隋。
4、隋朝国号来源于杨坚家族传承自北周的随国公;唐朝国号同样来源于李渊家族最初被封为唐国公。宋代,因赵匡胤发迹于商丘,属于春秋时宋地;上位皇帝之前兼任归德军节度使,归德旧称宋州,因此赵匡胤就把国号定为宋。
5、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自称“唐王”,之后废了隋恭帝杨侑,以“唐”为国号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王朝。第九朝:宋 赵匡胤当年做过后周的归德军宋州节度使,公元960年,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夺取了后周的政权。
6、公元581年,北周末代皇帝宇文阐将皇位禅让给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