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明代建筑的基本信息
- 2、明朝建筑特点
- 3、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特点是什么?
- 4、明朝著名建筑介绍?
明代建筑的基本信息
明朝著名建筑有山西襄汾丁村明代住宅、太庙和社稷坛、紫禁城、明南京城等。明南京城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首先是南北两京(南京、北京)和大规模宫殿、坛庙、陵墓和寺观的建成,如两京宫殿、十三陵、天坛、南京大报恩寺、武当山道教宫观等,都是明朝有代表性的建筑群。曲阜孔庙也在明朝中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南北两京(南京、北京)和大规模宫殿、坛庙、陵墓和寺观的建成,如两京宫殿、十三陵、天坛、南京大报恩寺、武当山道教宫观等,都是明朝有代表性的建筑群。
明代建筑_百度百科 简介:明代建筑是指公元1368—1644年(明代)之间的建筑形式,明代时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
明代继续大力修筑宏伟的防御建筑——长城,长城许多重要段落的墙体和城关堡寨都用砖砌,建筑水平达到最高。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长达5660公里。
明朝住宅的等级制度主要是限制间数和架数,至于建筑层数,则可因地制宜。明代住宅均能表现明代建筑特点,典雅稳重,做工讲究,装修精美,雕刻和彩画细腻而雅净。苏南、浙东、皖南、山西襄汾都有明代的民居遗物。
明朝建筑特点
1、明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比较严谨、工丽、清秀、典雅,具有江南艺术的风范。大多数的民式建筑都是使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大多数都是使用本色木面,显得十分雅致。
2、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
3、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4、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明朝由于制砖手工业的发展,砖的生产大量增长,明代大部分城墙和一部分规模巨大的长城都用砖包砌,地方建筑也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瓦的生产,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特点是什么?
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明清建筑的最大特点就体现在其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色彩丰富 明清时期的建筑色彩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明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比较严谨、工丽、清秀、典雅,具有江南艺术的风范。大多数的民式建筑都是使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大多数都是使用本色木面,显得十分雅致。
明朝著名建筑介绍?
明清著名建筑包括万里长城、东阳卢宅、清东陵乾隆帝裕陵地宫、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等。北京:万里长城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长城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
北京宫殿 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建筑群北京宫殿,曾经有二十四个明、清皇帝在其内统治中国达五个世纪之久。宫殿的营建始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共建房八千三百五十间。
现在故宫的太和殿就是明清两代帝王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它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太和殿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当时称奉天殿,到了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名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