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写《生活中的小科学》的作文
生活中的小科学
周末,我没有事,我翻着刚刚买来的《科学小读本》,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我发现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小科学,我决定要实践一下,看看这上面说得到底准不准。 小荷作文网
别的实验实在太难做到,我就做了一个比较容易的——“啤酒擦鞋”。首先,我把踩过无数脏西的鞋子放进盆子里,把啤酒准备好;实验开始了,我打开啤酒,把满满一瓶全 小荷作文网 ,你也可以投稿
都倒进去,边倒还默默地念:“爸爸,抱歉了,让你两天没啤酒喝了。”我把刷子拿在手上刷,一边把啤酒浇在鞋子上,就这样过了三十分钟我洗好了,便把鞋放在阳台上晾。
转眼之间, 便已是日落黄昏了,我来到阳台,定睛一看,哟,这是我的“破鞋”吗,简直就是一双新鞋,哈,以后我都可以穿“新鞋”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爸爸妈妈出去回来,我把这个方法传授给了他们,他们夸我是小科学家。
生活中的科学无穷无境,真是值得我们去努力探索!
2.求一篇小作文《生活中的科学》400字即可
生活中的科学(仅供参考)
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烧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喊:“妈妈,快用水浇灭它!”妈妈没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一会儿,火就灭了。我惊奇的问妈妈:“消防员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车浇水灭火,你为什么不用水呢?”妈妈笑着说:“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着了的时候更不能用水了。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妈妈还告诉我: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后迅速把锅盖上,一会儿,锅中的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会变形的门" 我房间的门是一扇结实的木制门,很漂亮而且会“变形。”夏天的时候总有几天它不听话,关门时很费力,好像长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变瘦了,关上门总有一条小缝。我问爸爸这是怎么会回事,爸爸解释:“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门时木材没有完全干透,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木材膨胀门就变胖关不上,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木材缩小,门变瘦了关不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啊!
3.作文生活中的科学小发现
常言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句话是对的。生活中的确处处有科学。
我和妹妹比赛转鸡蛋,我拿了一个熟鸡蛋,妹妹拿了一个生鸡蛋。开始比赛了,可是,我怎么转都比妹妹转的快。一开始以为是妹妹技不如我,我又和妹妹换了一个鸡蛋,又发现妹妹比我转的快。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对我说:“可能彤彤的技术提高了。”但我对妈妈的回答并不满意,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寻找答案。我查了《生活小百科》,结果生活小百科上没有。我又上网查,还是找不到,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找了一遍,头上的汗珠渐渐多了起来。经过东翻西找终于找到了,原来:
如果鸡蛋是液体状态(生鸡蛋)的话,蛋黄会飘动,使重心不在一个点上,引起偏转而不能转快。如果是熟鸡蛋,重心位置是不动的(它的蛋黄蛋清已经被蒸成一定位置了),因此可以快速的转动,所以熟鸡蛋要比生鸡蛋转得快。
我顿时明白了,我把这一收获告诉了妈妈,妈妈夸我懂得怀疑,懂得查询。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懂得发现,懂得追根,懂得问底就会有发现。
4.生活中的科学 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是没有注意罢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哪里也离不开科学,至于生产,劳动,体育,卫生,军事,更是需要科学.”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它们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于是,我们机械地认为这些生活常识理所当然的是正确的和有益的,往往不假思索地照做.久而久之成为习惯,也让你的生活麻烦不断,因为这些所谓的”经验”、”常识”恰恰是与生活常理相违背的,而要相信科学,只有尊重科学,才有可能规避禁忌,少受其麻烦困扰.
冬天,天气寒冷,玻璃瓶盖往往拧不开,怎么用力也不能奏效,有经验的人只要把瓶盖放在火上烤烤.就能轻而易举的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天气寒冷时,瓶盖收缩,紧紧咬住瓶口,就不容易拧开,烤火受热膨胀后,瓶盖就松了,于是不费多大的力就能打开了.
当老人家穿针费力时,她就把针放在头发上擦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其实是在润滑减少摩擦呢.人的头发里含有油脂,针在擦头发时就等于加了润滑油,因此就能减少摩擦,就能很容易的穿针了.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这就利用了微生物生存的条件中的空气.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60℃~85℃),持续15到30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Lsaac Newton)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了定律;瓦特(James Watt)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5.生活中的科学作文400字
生活中的科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运用科学会使我们获得成功,一旦违背科学就会受到挫折。而我就有这么一次经历。
我三年级的时候喜欢捉一些小昆虫来玩,认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次下雨后,我照常来到楼下的花坛边捉蜗牛。蜗牛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它整天都躲在螺旋状的壳里,等下过雨后才会出来,它有着一对能够自由伸缩的触角,触角下面有着两个突出来的线状的东西,我猜那是它的眼睛。蜗牛爬行的时候会分泌一种黏糊糊的液体,用来标记自己走过的路。我很快就捉到了一只蜗牛。我看着它在瓶子里慢慢地爬来爬去,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蜗牛和它的壳分离呢?我准备试验一下。
我找来了一根小棍,轻轻地在蜗牛的壳上敲了几下,蜗牛马上就缩回了壳里,再也不出来了。我便加大了力度,由“敲”改为了“刺”。我用小棍在蜗牛壳上一顿乱刺,蜗牛壳很快就变成了一地碎片,露出了蜗牛那黏糊糊的身体。我用棍子小心地挑开碎壳,蜗牛已经变成了一滩液体,还有触角。我用棍子碰了它几下,蜗牛慢慢地往前爬行了一小段距离,很快就死了。
我非常疑惑:我不是减轻了它的负担吗?它怎么一动不动了?我回家翻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明白了:蜗牛的壳是蜗牛身体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旦分离,蜗牛就会死掉。也明白了: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力,我们不能人为地伤害它们。
6.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居室空气清新,可是由于一些原因,室内总会出现一些异味。若不消除,既影响居室空气,又影响人体健康,同时也会给自己产生一种不好的心情。下面几种常见的居室异味消除法,不知您觉得合适?
霉味 每年的梅雨季节,屋内都很潮湿,居室内的衣箱,壁橱,抽屉常常会散发霉味,你可往里面放一块肥皂,霉味即除,也可将晒干的茶叶渣装入纱布袋,分发各处,不仅能去除霉味,还能散发出一丝清香。
香烟味 现代,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吸烟似乎是一种潮流,室内吸烟,烟雾缭绕,有碍健康,如认识到这个问题,你可用蘸了醋的纱布在室内挥动或点支蜡烛,烟味即除。
厨房异味 在厨房中做饭做菜,饭菜的各种味道很浓,你在锅中放少许食醋加热蒸发,厨房异味即可消除。
油漆味 新油漆的墙壁或家具有一股浓烈的油漆味,要去除漆味,你只须在室内放两盆冷盐水,一至两天漆味便除,也可将洋葱浸泡盆中,同样有效。
煤油烟味 用煤油炉或蜂窝煤做饭,在燃烧过程中,要产生黑色浓烟,若在煤油中或蜂窝煤上加几滴醋,烟味即可减少或消除。
居室异味 居室空气污浊,可在灯泡上滴几滴香水或花露水,风油精,遇热后会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炖肉异味 炖肉时,在锅中加上几橘皮,可除异味或油腻,并增加汤的鲜味。
鱼腥味 如炒菜锅里有鱼腥味时,可将锅烧热,放一些用过的温茶叶,鱼腥味就会消失。
豆腐酸味 发现豆腐发酸时,可用5%的苏打溶液浸泡半小时,冲净,酸味即除。
花肥臭味 在室内养花,若用发酵的溶液做肥料,会散发出一种臭味,这时可将新鲜橘皮切碎掺入液肥中一起浇灌,臭味即可消除。
垃圾桶臭味 当金属垃圾发出臭味时,可将废报纸点燃后迅速放进去,臭味即除。
卫生间臭味 家中卫生间虽然常冲洗,可还是有臭味,可将一盒清凉油或风油精开盖后放于卫生间角落处,既可除臭又可驱蚊。也可放置一小杯香醋,恶臭也会自然消失。
地面油污在拖把上倒一点醋擦,即可去掉地面油污。若水泥地面上的油污很难去除,可在头天晚上弄点干草木灰,用水调成糊状,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水泥地面便可焕然一新。
灶具油污液化气灶具沾上油污后,可用粘稠的米汤涂在灶具上,待米汤结痂干燥后,用铁片轻刮,油污就会随米汤结痂一起除去。如用较稀的米汤、面汤直接清洗,或用乌鱼骨清洗,效果也不错。
玻璃油污可用碱性去污粉擦拭,然后再用氢氧化钠或稀氨水溶液涂在玻璃上,半小时后用布擦洗,玻璃就会变得光洁明亮。
纱窗油污先用笤帚扫去表面的粉尘,再用15克清洁精加水500毫升,搅拌均匀后用抹布两面均抹,即可除去油腻。或者在洗衣粉溶液中加少量牛奶,洗出的纱窗会和新的一样。
家具油污在清水中加入适量醋,然后擦拭即可去除油污。或用漂白粉溶液浸泡一会儿再擦,去污效果也很不错。
7.求一篇小作文《生活中的科学》400字即可
生活中的科学(仅供参考) 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烧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喊:“妈妈,快用水浇灭它!”妈妈没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一会儿,火就灭了。
我惊奇的问妈妈:“消防员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车浇水灭火,你为什么不用水呢?”妈妈笑着说:“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着了的时候更不能用水了。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妈妈还告诉我: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后迅速把锅盖上,一会儿,锅中的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会变形的门" 我房间的门是一扇结实的木制门,很漂亮而且会“变形。”
夏天的时候总有几天它不听话,关门时很费力,好像长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变瘦了,关上门总有一条小缝。我问爸爸这是怎么会回事,爸爸解释:“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门时木材没有完全干透,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木材膨胀门就变胖关不上,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木材缩小,门变瘦了关不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啊。
8.生活中的科学的作文
比如乒乓球憋了,可以用热水泡!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等
、热水瓶不宜灌得太满
经过实验证明,把开水灌到离瓶口三厘米处,比灌满瓶口可多保温5-7小时。这是因为水的传热系数比空气大得多。热水瓶灌得太满,热水和瓶塞直接接触在一起。热量便会以较快的速度向外部传导,散失。
2、多梳头可增寿
为什么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5.86岁,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梳头的机会多于男性。
脑是指挥和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中枢神经系统,人颅内有十二对神经,约100亿细胞,5条动脉,6种淋巴,84个穴位,大脑皮层2至3毫米厚,总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生长着约10亿根头发,保持头脑清醒,生命能得延伸,梳头是脑部运动最理想项目,男性往往忽视它的好处:刺激穴位,按摩经络,滋养气血,调节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传导思维通路,多梳头不但可以增寿,而且还能使面部红润、精神焕发。
3、对皮肤有益的几种食品
(1) 清水:每天饮8-10杯,保持人体内的足够水份是保护好皮肤的关键。
(2) 密瓜:含有丰富的钾质,有助于身体吸收大量的水。因为半个小密瓜只有60卡路里的热量,所以怕肥胖的人也可以食用。
(3) 深色蔬菜:如西兰花、椰菜花、苋菜及菠菜,这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及矿物质,热量也很低。
(4) 水份高达92%,有助于身体和皮肤得到充足的水份,所含天然糖对保持人体精力充沛有良好的作用。
(5) 瘦肉、鸡肉和鱼:所含丰富的蛋白质有助于身体内氨基酸及铁质的平衡。
(6) 未去麸的谷物和豆类:二者加在一起吃,蛋白质可增加40%。
(7) 脱脂奶与低脂酸奶酪:二者都属于低热量、含钙脂食物,可柔软皮肤及强壮骨骼。
(8) 植物性脂肪:核桃、香榧、花生、葵花籽等均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C、E、B。
(9) 柑桔类水果:它们是维它命C的最佳来源,有助于防止面部微细血管的破裂,延缓皮肤衰老。
4、饭后不宜百步走
"饭后不宜百步走"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人在吃过饭以后,大量食物集中在胃里,需要充分的消化液和血液来帮助消化食物。这时适当休息,全身的血液就能较多地流到胃部,使胃能很好地消化食物。如果饭后立即外出散步做其他活动,血液就被输送到全身各部位,使肠胃血液供应不足,而影响消化。二是胃肠消化液在食物的条件反射下,才能大量分泌。如果饭后活动,会使胃肠加快蠕动,而将没有经常充分消化的食物过快推进小肠,既增加中小肠的负担,又使营养成分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9.400字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夏天,我衣柜里的衣服基本上都是鲜艳夺目的颜色,很少黑色等灰暗的衣服。我发现现在流行黑色,我缠着妈妈买给我,妈妈不同意,对我说:“你听过‘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这句谚语吗?这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你知道它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太阳不仅给人们送来光明,而且还送来了大量的辐射热。对于辐射热来说,黑色也是只吸收,不反射,而白色正好相反。 一般说来,深色的东西,对太阳光和辐射热,吸收多,反射少;而浅色的东西,则反射多,吸收少。因此,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像白色、灰色、浅蓝、淡黄等,这些颜色能把大量的光线和辐射热反射掉,使人感到凉爽;冬季穿黑色和深蓝色的衣服最好,它们能够大量地吸收光和辐射热,人自然就感到暖和了。”
一天,放学回家,满头大汗,我冲进厨房打开冰箱,拿出一瓶饮料,但玻璃瓶盖怎么拧都拧不开,怎么用力也不能奏效。爸爸正在做饭,拿过瓶子,把瓶盖放在火上烤烤,就轻而易举的拧开了。我不明白,爸爸解释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瓶子放在冰箱里,温度很低,瓶盖收缩,紧紧咬住瓶口,就不容易拧开,烤火受热膨胀后,瓶盖就松了,于是不费多大的力就能打开了。”我高兴的抱着饮料手舞足蹈,这真是一个好办法,一口喝下去,爽死了!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小的科学方法,包含着科学道理,只要肯动脑,方法一定比困难多。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0.《生活中的科学》为题的作文
科学小论文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
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
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
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
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
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
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
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
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
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
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
“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
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 “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
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
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
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
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