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宿府》全文及赏析
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宿府》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理想难得实现,所以早在759年(乾元二年),他就弃官不做,摆脱了“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的牢笼生活。
《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下面是我分享的杜甫《宿府》赏析含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诗】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 ①府:幕府。
对比赏析 《宿府》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
宿府原文_翻译及赏析
1、诗人宁愿回到草堂去“倚梧桐”,而不愿“栖”那“幕府井梧”的“一枝”;因为“倚”草堂的“梧桐”,比较“安”,也不那么“寒”。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解释这首诗说:“此秋夜‘宿府’而有感也。
2、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3、【翻译】: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严寒;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4、译文:深秋时节, 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 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5、《宿府》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解】: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
《宿府》《登楼》杜甫古诗赏析
1、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原文: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2、《登楼》古诗赏析 篇1 原文: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3、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4、《登楼》赏析: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5、赏析 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
宿府杜甫拼音版
1、《宿府》唐·杜甫 qīng qiū mù fǔ jǐng wú hán,dú sù jiāng chéng là jù cán。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yǒng yè jiǎo shēng bēi zì yǔ,zhōng tiān yuè sè hǎo shuí kàn。
2、行路难拼音版如下:一.内容: jīn zūn qīng jiǔ dòu shí qiān,yù pán zhēn xiū zhí wàn qián。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宿府》诗词1 杜甫《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解】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
4、《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