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振兴的动力课件
民族振兴的动力课件
民族振兴的动力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 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 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 能力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从古典史籍 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 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我们在文化交往中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难点:
1、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教学时间: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站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懂得民族文化的特点,懂得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产物,理解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看图片—巍峨的万里长城。上下三千年,绵延十万里,万里长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气势、丰富的内涵著称于世,成为民族历史的丰碑、民族文化的宝库。
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每个人都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所 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的时代特征下,认同我们的民族文化。
每个中国人都植根于中 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成长。了解和热爱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多元化的交汇和激荡下,保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我们和祖国息息相连的精神血脉所系。
二、学习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 ,你还会联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 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ZXX]
中国博大精 深的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
特点:[:ZXX][:ZXX]
(1)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2)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 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用: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而且愈益勃发的力量源泉。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
各抒己见:[:Zxx]
“夜郎文化” 或者为“贵州古代文化”或甚至就是“贵州文化”。贵州高原自古以来是我国一个民族交往、结集的大走廊。18个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世居其间。他们栖息在高山深箐、江河之滨、山间坝子里,创造、积淀着丰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着贵州社会 历史的不断发展。[:Zxx]
岩溶广布的山区、种类繁多而又呈立体分布的民族,造就了绚丽多姿的贵州民族文化。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 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个性突出:就节日而言,如苗族的“吃姊妹饭”、“杀鱼节”、“踩花山”、“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土家族的过“赶年”,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过端”,侗族的“祭萨”,仡佬族的“吃新节”,瑶族的“盘王节”等。共性普遍:如布依 族、水族、苗族、瑶族皆善歌喜舞,屯堡人(汉族)、布依 族、仡佬族皆兴地戏,土家族、 仡佬族、苗族、彝族皆 有傩戏。许多少数民族既过自己的节,也过正月为岁首的汉族年。古朴、独特的贵州民族文化植根于奇特的自然环境与悠久、深厚、特定的社会历史之中,特色鲜明,底蕴深广,不可位移,是中华文化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奇葩。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 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三、小结:
四、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 内容、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站 强化文化认同
教学目标:[:ZXX]
1、知识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了解民族文化面临 外来文化的冲击。[:Zxx]
2、能力目标:辩证看待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并掌握在文化交流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领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学+科+网Z+X+X+]
我们在文化交往中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思想驿站
想一想
你对国外的电视剧和电影大量涌入我国的现象怎么看?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
二、新课学习:
1、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 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国外的文化产品涌入国门,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文化的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促进了人们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同时,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各抒己见: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有文明教化的的意蕴。深厚的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开启心智,而且软实力发挥的经济效应也在日益凸显。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异 军突起就是一个例证。所以,民族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力量之源。
2、我们应该在文化交往中增强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如何正确地看待外来文化,如何正确地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否健康地发展。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自尊,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根基。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和自豪 感。
什么是文化认同?[:Z#xx#]
3、认同民族文化,就要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重铸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小结
四、作业:什么是文化认同?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
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
《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并尊重他们的习俗;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文化传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并尊重他们的习俗;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少数民族节日资料。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节、中秋节的图片资料及节日习俗;
二、
1、导入
师: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其实不仅我们汉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很精彩。你知道我国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生:回族、苗族、壮族、彝族、傣族············
师:这些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而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那你知道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生:火把节、泼水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彩的民族节日》。板书:多彩的民族节日
2、活动
让学生整理课前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习俗的资料:文字、图片、食物等。小组交流讨论。
(1)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在每年的7、8月份举行,那达慕是蒙古语,是“游戏”、“娱乐”的意思,在大会上有令人赞叹的摔跤表演、惊险万分的赛马、套马、还有射箭、和歌舞表演。每年的这个时刻,人们会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或参观比赛。(课件展示大会的场景)
(2)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们重大的民族节日,在每年的四月中下旬举行,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涌到街头互相泼水以表示祝福。(课件展示泼水节上快乐的场景)
活动: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泼水节的资料,泼水节的由来。
师:虽然现在我们不能在当地泼水祝福,但是我们可以互相做出泼水的动作,来感受他们的快乐心情。
生:互相泼水的动作,感受节日的心情。
(3)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各民族和谐发展
师:每到重大的民族节日,各民族都会通过各自的方式表演庆祝,当我们的生活习惯与他们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生:互相尊重,
师: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每个民族动人的传说,都代表了人们淳朴、美好的生活愿望,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师:56个民族56种文化,这些多彩的民族节日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繁荣了当地的社会经经济,也增进了个民族人民的团结。
三、展示讨论:在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作为祖国人民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多去了解各民族的节日,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五、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节日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傣族——泼水节 互相尊重
回族——开斋节
彝族——火把节 互相团结
《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二
课程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体验,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分享他们节日的快乐。
2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
通过读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2、教师:
(1)收集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汉族人,对少数民族节日的有关知识了解的少之甚少,不利于教学的展开,但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大部分孩子家里也有上网查找资料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集、交流资料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实现自主探究的有效性教学。
评价任务设计:
1、在初步了解泼水节及开斋节的活动中运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2、在小组交流谈论学习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中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的评价方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出示元宵节的视频),知道这是在欢庆什么节日吗?(元宵节)能具体说说它的时间及主要民俗活动都有哪些吗?(你是第一个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你很勇敢)
多热闹的元宵节啊,看火报、吃汤圆、欣赏花灯、看焰火晚会(出示图片组合)已成为我们过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那在我们汉族除了热闹的元宵节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春节 中秋节、清明节、、、、)还有呢?别着急 今天老师特意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节日百事通”(出示视频这都是我们的节日)它可是我们传统节日的专家,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介绍。
怎么样记住了吗?想一想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节日,它的民俗活动又有哪些?(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听了这么多同学对我们传统节日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的节日真是丰富多彩)
我很同意你的看法,其实不仅我们汉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那更是精彩,怎么样?想去体验一下他们的节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多彩的民族节日》(出示课题)去感受不同的民族节日风情。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元宵节导入,让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然后通过《这都是我们的节日》视频,对孩子们进行补充,让学生全面了解我们热闹多彩的传统节日,激起他们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泼水节
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先先走进第一个少数民族,(出示视频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去感受他们节日的热闹气氛,在欣赏之前我有个小要求:请同学们认真欣赏,一会在“眼疾手快比知识”环节希望你能大展身手
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真热闹)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热闹的心情进入眼疾手快比知识环节吧!
眼疾手快比知识
1、通过刚才的视频你能猜出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吗?(机会被你抢到了 泼水节 回答正确)(板书)
2、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最传统的节日?(傣族 正确)(板书)
3、你对泼水节有哪些了解?谁愿意交流?
生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泼水节当天人们便涌上街头互相泼水以示祝福。(你知道的真不少)
生2:我们在低年级还学过一篇文章,叫难忘的泼水节,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情。(你很会学习)
其实关于泼水节,当地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起来看(幻灯片出示抽生读):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这下你对泼水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吧,近些年来泼水节一年比一年热闹,汉族兄弟民族和五大洲的宾客纷纷与傣族人民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出示图片)瞧他们的衣服都淋湿了可他们为什么还是那么高兴?(人们在互相祝福 把吉祥之水送给身边的每个人)
(二)、开斋节
刚才我们了解了傣族的泼水节,瞧这组图片向我们展示的又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呢?一起看。
谁能猜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回族的开斋节)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开斋节图片解释)
开斋节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开斋节期间,人们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进食,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人们才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祭祀祖先。
你知道汉族的哪个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祭祀祖先的吗?(清明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欢乐的泼水节视频、开斋节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使学生有继续探究少数民族节日的兴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三、交流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泼水节、开斋节,其他民族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课前我还让大家搜集了火把节、洛萨节、花甲宴等节日的相关资料,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懂得分享的孩子会收获的更多,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
1、火把节。
我们小组向大家展示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
1、火把节的由来
2、洛萨节。
我们小组自学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洛萨节。洛萨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藏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五至七天。大年初一天未亮时,主妇们背回“吉祥水”祈求吉祥。每家都用酥油、糖和面做成各种食品招待客人,亲友间互相拜访,赠送哈达,并举行一些娱乐活动欢庆节日。我们还从书中得知“洛萨”是藏语新年的意思。我们小组汇报完了。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洛萨节时赠送哈达,哈达有其特殊的意义,我们一起来了解(教师介绍: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以绫、绸、丝原料制成,纺得稀薄透明,有白、黄、蓝等色。其上织以八瑞相及莲花、如意、祥云等图案。哈达长短不一,短者三五尺,长者一二丈。在藏、蒙古等民族人士顶礼佛像、拜见尊长、迎来送往、致敬致贺、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中,均有献哈达的习惯。由此,敬献哈达表示人们对佛的敬仰,对迎见之人的敬意与祝福。
那么洛萨节送哈达目的就是为了送去吉祥。送去祝福。我们在新闻、影视剧中经常看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汇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通过交流,扩大学生仅有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各个民族节日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述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2】
四、拓展研究、乐中学知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已经了解很多,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为同学们准备了答题闯关的游戏,敢不敢接受挑战?
答题闯关:
1、趣味抢答
(1)、放“高升”是( )泼水节上的一个传统节目。
A、塔塔尔族 B、傣族 C、哈尼族
(2)、花甲宴是()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A、回族 B、藏族 C、朝鲜族
(3)、哪一个节日不是藏族的传统节日?( )
A、藏历新年 B、酥油花灯节 C、开斋节
(4)、献哈达是( )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不胜枚举,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出示图片)还有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巴罗提节,维吾鲁孜节,藏族的沐浴节、雪顿节、望果节、转山会、酥油花灯节、娱驴节、驱鬼节,满族的闹灯会、添仓节、虫王节、苗族的串山会、跳花节、杀鱼节、龙船节、赶歌节……
看到这你想说些什么?(少数民族的节日真是丰富多彩)
那我们能不能将各民族节日的活动内容相互颠倒一下呢?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民族传说及信仰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是不能相互颠倒的。
盛大的民族节日,各个民族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那如果生活中我们的习惯于他们的不一样,你会怎么处理呢?(尊重他们的习惯)
是啊每个民族的节日都伴随着这个民族的生气与动人传说,反应了人民淳朴而美好的愿望,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设计意图:在学生现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 。】
五、歌唱祖国,升华感情
56个民族56种文化。这些多彩的民族节日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繁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也增进了各民族人民的团结。瞧,他们都在努力着。
同学们56个民族,56朵花,作为祖国人民的一份子,让我们多去了解各民族的节日,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音乐响起师生同唱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唱歌来融入到少数民族的节日氛围中,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
回族---开斋节 互相尊重
彝族---火把节
朝鲜族----花甲宴 互相团结
作业设计:
小组同学之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日继续学习,并精心组织编排一场民族节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