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净观,不净观?
- 2、不净观和白骨观是什么意思?
- 3、“不净观”是什么意思?
- 4、【不净观】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 5、不净观如何修
什么是净观,不净观?
1、即观想自他肉体之肮脏、龌龊,以对治贪欲烦恼之观法。人的尸体随时间而变化为丑恶之形状,故在诸经典中皆举有多种不净之观尸法,以治贪欲之心,今列举如下:(一)据禅法要解卷上载,若淫欲多者,应修习二种不净观。
2、不净观,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方法。五停心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数息观)之一,不净观与数息观,合称二甘露门,此外,观身不净,也是四念处之一。
3、不净观是一种修行禅定的调心方法。五停心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数息观)之一;不净观与数息观,合称二甘露门;此外,观身不净,也是四念处之一。
4、那是佛教治疗淫欲得一种办法。人只看到漂亮的外表。就迷惑了。然后为了美色不停得这个那个。不净观就是让你观察身体内外死后得不干净。来破除对美色迷惑 迷惑没有了。痛苦也就消失了。
不净观和白骨观是什么意思?
不净观、白骨观是这样来的。 在讲十二因缘这一段里,又提出来白骨观、不净观,就是叫你用不净观、白骨观配合十二因缘,不是只做观想了,是通过白骨观和不净观,来追求生死的来源,了解生命的根源是与十二因缘有关的。
不净观通过观想自身和他人身体的种种污秽不净现象,消除自身对欲望的贪恋,是对治贪欲的关键方法,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法门。佛教认为,修持禅观,获得解脱,必须首先断除贪淫,否则不能得到成就。
不净观是一种修行禅定的调心方法。五停心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数息观)之一;不净观与数息观,合称二甘露门;此外,观身不净,也是四念处之一。
观身不净,身子是充满九种不净、污浊邋遢,就是一张皮包著,皮揭开了,里头装了什麽东西?你愚痴还以为是净。我们念佛人不必修这种观,那要如何断欲呢?最简洁有力的对治法,就是多多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那是佛教治疗淫欲得一种办法。人只看到漂亮的外表。就迷惑了。然后为了美色不停得这个那个。不净观就是让你观察身体内外死后得不干净。来破除对美色迷惑 迷惑没有了。痛苦也就消失了。
意思为:五停心观之一,即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皆污秽不净,可治贪欲。
“不净观”是什么意思?
1、不净观,佛教禅观修持的重要方法。五停心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数息观)之一,不净观与数息观,合称二甘露门,此外,观身不净,也是四念处之一。
2、不净观就是让你观察身体内外死后得不干净。来破除对美色迷惑 迷惑没有了。痛苦也就消失了。
3、正是佛陀在本经中开示的修行方法。你可以观三十二身分的整体或任何一身分为不净,因而达到初禅。
【不净观】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1、意思为:五停心观之一,即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皆污秽不净,可治贪欲。
2、如智论说,具有五种:一﹑ 种子不净 ,揽父母形以为己有。故偈云:『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由白净生,但从秽道出。』二﹑ 依处不净 ,谓在生熟两藏中间。
3、不净观就是让你观察身体内外死后得不干净。来破除对美色迷惑 迷惑没有了。痛苦也就消失了。
不净观如何修
教令如理作意观修,以期药到病除。这里,全知麦彭仁波切特别指出无论哪一修法,初修时都应如理详尽的观察引生正见定解,继而不离此定解而安住,若不能继续安住时应重新观察再引起正见,如是轮番反复修习。
五种不净相 打坐是佛教的一种很基础的修炼方式,两个和尚用同样的姿势打坐,但心理活动不同意味着修炼方法的不同,从外表一般看不出来。
比如说,有人用观息的方法摄受身心,或者用念佛的方法、持咒的方法、念经的方法、观鼻端的方法,等等,都可以。无非以此摄受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