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司母戊方鼎重达833公斤,这个巨型容器在商朝是如何铸造的?
这个司母戊方鼎是我国现有青铜器中最大的,重达875公斤,可以煮整整一头牛。因为古代缺少大型金属炊具,所以司母戊方鼎这种东西还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尤其对于祭祀的意义更大。司母戊方鼎的制造,大概是这样。
除了耳朵先铸造,然后嵌入三脚架,三脚架身体的其余部分一次铸造。大鼎的合金成分为877% 铜、164% 锡、79% 铅,与《周立考工记》六金一锡的记载相一致。
司母戊鼎也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现在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中,是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简介
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即约前14至前11世纪。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 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83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的来历是怎样的?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约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司母戊鼎形制雄伟,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
大鼎的内壁上刻了“司母戊”三个字,“戊”是妇井死后的封号,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祭祀母亲戊”,大鼎也就叫“司母戊鼎”了。而妇井也因为这只大鼎,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考古学家认为: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而造,因而取名为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朝制造的。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解析: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该鼎造型庄严雄伟。
司母戊鼎是古人用来祭祀先祖的,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用具,多厚重,古代祭祀或典礼时会用鼎向祖先呈上烹煮完成的肉类或其他美食,因此慢慢演变成一种祭祀用具。
司母戊鼎怎么读
1、问题一:司母戊鼎怎么读 司母戊鼎 [sī mǔ wù dǐng]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
2、司母戊鼎 [sī mǔ wù dǐng]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戊【wù】部首:戈 部外笔画:1 总笔画:5 基本字义:天干的第五位,用作顺序第五的代称。司母戊鼎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鼎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