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省纪委举报怎么举报?
向纪委举报的主要方式:去信、去访、电话、网络等四种方式反馈。向纪委举报的主要方式:去信、去访、电话、网络等四种方式反馈。
全省统一举报号码为12388。直接拨打12388,接入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如到外地纪检监察部门报到,请在12388前拨区号。拜访并撰写报告。按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公布的接收地点和通信地址举报。在线报告。
拨打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电话反映问题 拨打全国统一的12388举报电话反映问题。 特别提醒:拨打请加上相应地区区号。
河南省纪检委几室管教育工作
1、省纪委主要有以下部门和科室:办公厅 负责处理机关日常事务,筹备组织重要会议、活动;组织起草委厅有关文件文稿;督促检查有关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负责机关对外联络工作;负责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2、承办联系地区中管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和其他比较重要复杂案件的初核、审查;综合、协调、指导联系地区的纪检监察工作等。
3、下属3个事业单位:河南纪检监察宣教基地、机关服务中心和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的派驻机构39个。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纪委。
4、研究室:主要工作在于反腐败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也要开展重大课题以及政策理论方面的研究。
按邮政编码45O003郑州河南省纪检委写信会收到不会
如果信件格式不规范,或者内容与纪检委职责无关、缺乏可靠证据,或者存在恶意举报、诽谤等情况,就可能被退回,要求修订或重新拟写。
你好!这要看你错的是哪个数和地址是不是很有名了。要是像最后一个这种不是很重要的错了就没多大关系,只要地址邮递员认识,他就会给你寄到地址的。但要是第一,二个数错了,那肯定寄不到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监察部举报中心不写邮政编码也会收到信件的。只要把收信地址写清楚,邮局就会填写邮政编码寄走的。
乘坐101路,全程约30分钟,3公里:郑州火车站步行180米至 火车站乘坐 101路6站, 在 紫荆山人民路站 下车步行520米至 河南省纪检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通讯地址是什么?
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位于郑州市东风南路与正光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南北纵跨530千米,东西横越580千米,全省总面积17万平方千米,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
河南省纪委举报电话是0371-12388。河南省纪委联系方式:来信请寄:河南省纪委信访室。邮编:450046。来访请到: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35号省群众来访接待中心1号窗口。举报电话:0371-12388。投稿邮箱:hnsjwwz@16com。
如果有人违法乱纪,你想给纪律委员会寄举报信,可以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投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甲2号。邮编:100035。电话:010 ---64014567。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地址是随机的,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的,而且这种地址一般都是保密的哦。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纪委、中央纪委或中纪委)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检查监督机关。中央纪委机关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永定门内西街甲2号。邮编:100053。
河南省纪检委纪检监察室副主任行政级别
像这种级别大概就是厅级干部,因为他是省里的领导,所以呢,顶多就是厅级级别也不算低。
省纪委办公厅原来应该是正处级机构,办公厅主任是正处级,副主任就是副处级;但随着纪检监察工作强化,纪委的内设机构有很多地区也升格了,办公厅主任享受副局级待遇,副主任随之可能成为正处级。
是副处级或正处级。监察局办公室副主任的级别为副处级或正处级,主要是协助主任管理监察局的日常工作,负责监察局内部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郑州市纪委第五监察室副主任属于(副部级)监察室主任是正科级。
省纪委监察室主任是副厅,所有的室主任都是副厅。室主任是各级纪委的中层干部,各室都是各地部门副职级机构建制。有明文规定,省、市、县纪委落实的好。
省纪委监察专员应该是厅局级副职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条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如何更好地落实河南省纪检监察干部网络言行十严禁的要求
1、更好地落实河南省纪检监察干部网络言行十严禁的要求如下: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干部网络言行十严禁的宣传教育,让干部深刻认识到言行对形象的影响和工作的重要性。
2、严守职业操守:纪检监察干部要严守职业操守,不利用网络谋取私利,不参与网络赌博、传销等违法活动,不接受或索取他人的不正当利益。
3、确保压力传导到底、责任落实到位。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防治、自觉抵制、主动整治,带头转变作风、纠正“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形成纠治“四风”的良好态势。
4、不得在网络中传播可疑消息和各种谣言,要加强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防范虚假信息的误导和造成社会不良影响。不得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在网上发布非法政治言论、极端思想等对国家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的言论。